最近,被重度宫颈糜烂、宫颈囊肿困扰的孙妈妈怎么也没想到,一次看似平静的妇科定期复诊,能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惊吓……
今年46岁的孙妈妈,10月份被查出有重度宫颈糜烂兼带宫颈囊肿,在做了宫颈切片排除HPV之后,开始了三个月的用药之旅,1月底,孙妈妈怀着忐忑的心情去做了复查,结果让孙妈妈差点当场哭出来:“宫颈糜烂是减轻了,为啥医生又要安排我去做癌抗原检查?我这是得了癌症了吗?”
带着一肚子的惊吓和疑问,医院的安排下进行了抽血化验,战战兢兢地拿到了自己的化验单,其他都正常,这个癌类抗原有点偏高怎么办?难道真的有患癌症的风险吗……
其实每年像孙妈妈这样去做妇科检查,并有过相似心路历程的中年女性不在少数,也许就是你我的妈妈,光心理上的紧张就已经彻夜难眠了,还要被这些看着就很陌生的专业名称吓破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常见的妇科检查的误会,它们真的没那么可怕。
1.CA轻微升高就是要得癌了吗?
实际上,卵巢癌患者中半数以上会有CA(肿瘤抗原)升高,但这是一个波动性和受影响特别大的指标,不仅会随月经周期而波动,而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盆腔炎、炎症等,都会引起它的升高,且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史的女性的数值都会有所差异,别一下就被它给唬住了!
2.卵巢囊肿就得动刀子吗?
其实每年像孙妈妈这样得“卵巢囊肿”的人不在少数。这个忽然冒出来的家伙儿确实也吓到了不少人,但是呢,在体检发现的单纯囊肿中,有很多都是受你的生理水平影响。
简单来说就是囊肿会随着时间此消彼长,有的甚至能自行消退。如果是第一次发现而且没有特殊提示的囊肿,可以在观察3个月后进行复查。
3.宫颈糜烂会得癌?
虽然经过了N年的辟谣,但一提到宫颈糜烂,人们总会把它和HPV联想起来,宫颈糜烂只是宫颈受到激素作用的一种生理状态,学名叫做“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而HPV高危阳性也没那么可怕,它并不代表已经“得癌”,或正在了“得癌”的路上。是否患癌症还需要根据以前的检查结果+细胞学筛查的结果(即TCT或LCT),才能做进一步判断。
说完这些是不是觉得豁然开朗了?但身边其实还有很多像孙妈妈的例子:对妇科体检相关知识的空白,得到身体发出信号了才去做检查,拿到报告单更是一脸懵。中老年女性的妇科检查真的太有必要了,这些检查是时候替你们的妈妈收藏起来了。
妇科内诊+双附件触诊
妇科内诊是很常见的妇科检查,它可以帮助确认外阴是否有异常白斑、阴道内和宫颈口是否有不明赘生物,搭配双附件触诊,确认附件部位是否有鼓包和疼痛部位。
B超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
B超是妇科检查最常用的手段。可以测量子宫的大小、内膜厚度,观察宫腔内有无不均匀回声或者赘生物,以此来判定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否有患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风险。
但B超也不是万能的,有些早期的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症状并不明显。则需要CA(糖类抗原)一起。CA是上皮性卵巢肿瘤患者血清中最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它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较差,也需要搭配其他检查一起来看。
TCT+HPV筛查
TCT的全称是ThinprepCytologicTest,中文是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可以排查宫颈细胞是否有癌变。而HPV筛查就是大名鼎鼎的人乳头瘤病*的筛查,这两个检查可以说是筛查宫颈癌的「绝代双骄」。
宫颈癌是中老年女性十分高发的疾病,TCT和HPV筛查尤为重要,一般建议每年查一次。
尤其是当妈妈们在绝经后出现不规则出血、同房后接触性出血,或者出现了气味异常的水样白带或带血分泌物,一定要多长个心眼了。
生活水平、教育经历的差异,会让妈妈们比你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多一分惶恐和不安,妈妈操劳一生,此时,需要我们用科学的医疗知识和及时且全方位的检查、治疗来守护他们。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