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女,现年49,原籍江苏,现定居广东中山
我:一个人老心不老,爱时尚爱健康,爱生活爱家人,爱朋友爱分享,拍打拉筋艾炙自愈法推广者,中医经典养生爱好者,传统文化传播者.....自认为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加油,每天活得精彩........
我,一个中医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一直追随曲黎敏老师有10年之久,直至年11月,成为了老师真正的学生,这辈子将立志为弘扬中医文化而努力。以下文章来自喜马拉雅曲黎敏老师精讲不生病的智慧2:精讲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我将其编辑整理,希望有缘之人能读到他,并能领悟他,感恩老师。
《经络养生》掌握中医里最神秘、最独特的学问
继《*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后,曲黎敏老师带你开启《灵枢经脉》篇,按次序详解经脉循行、经证和腑证,串联起生命之气传递的无形网络,感受身体能量运行通道,明心、独悟、神会独特的中医天人观,同时融合《难经》《奇经八脉考》《华佗传》《金匮要略》《医法圆通》等百家经典,系统性地梳理各类疾病,无论是伤风感冒还是心肺顽疾,都能通过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来调理,重抬身体自力。手到病除:方便省钱,重新激活人体能量系统。
笔记十八:发汗、利小便是治水肿两大法宝
上一节讲了水肿病的问题。其实人体正常的水液,经气化而疏布水之精华,给肺,借呼吸而润泽全身,下行之水,归于肾,清者再上归于肺,浊者下输膀胱,气化而出。邪水为有形之寒邪,最伤阳气,如果寒水得不到制约,必沿三焦而依次为害。人体气化失调,则气寒水凝,在上表现为咳,在下表现为肿。
水肿、水胀之病,要看哪几条经脉呢?
首先,正常水液分布看胃、肺、脾、膀胱,腎。代谢看三焦。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由此可见,饮水先入于胃,然后上输精华于脾,土生金,脾归于肺,肺气肃降水液,滋养全身,而归于肾。所以人体水液代谢由胃脾、肺、、肠、膀胱等脏腑共同协作而完成。
但人体水液的升降出入,周身环流,则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实现。因此,三焦水道的通利与否,不仅影响到水液运行的快慢,而且也必然影响到有关脏腑对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功能。也可以说,三焦运行水液是对脾、肺、等脏腑主管水液代谢作用的综合概括。如果三焦水道不利,则脾、肺、腎等脏腑调节水液的功能将难以实现,引起水液代谢的失常,水液输布与排泄障碍,产生痰饮、水肿等病变。正如《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
气虚则生肿胀,发展到四肢轮换肿的时候,就说明阳气已经衰竭了。再有,只要是肿,就是阳气大伤。阳气不足,水湿无法代谢,运化无力,湿气泛滥,则肿胀。水湿初起,上眼皮肿;发展途中,则咳嗽,咳嗽是想把湿邪宣出;等到出现面色苍*,阴股间寒冷,腳踝肿,肚子大时,水湿已成气候,凡成气候了,基本上就难治了。湿邪滞留于肠外,则是息肉;在子宫,则为囊肿、或肌瘤。
《经脉》篇中出现“肿”字共13次,比如颈肿,大腹水肿,膝膑肿痛等,可见水肿是十二经脉的一个大问题。
具体治疗原则,张仲景说:诸有水者,腰以下,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也就是一定要让水有出处。一般而言,腰以上肿,发汗当用越婢加术汤;腰以下肿,属阳虚气寒,小便不利,当用真武汤。但具体,还要医生细细辨证。
总之,发汗、利小便是治水两大法宝,要让邪有出处。
首先,要辨识各种水肿。
心水肿的表现: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陰肿。其中,烦躁和阴肿是其要点。
肝水肿的表现: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一一可出现肚子肿大,身体不能自由转动,胁下、腹部疼痛,口中常常产生少许的津液,小便时通时不通等症状。这个有点类似肝腹水了。
肺水肿的表现: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一一可出现身体浮,小便困难,大便时常水粪混杂如鸭粪样等症状。
脾水肿的表现: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一一可出现腹部胀大,四肢沉重,口中没有津液,少气,小便困难等症状。
肾水肿的表现:其腹大,肚脐肿,腰痛,不得溺(尿,肾司二便),陰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可出现腹部肿大,肚脐肿,腰痛,小便不通畅阴囊部潮湿如牛鼻上汗一样(据说牛鼻子上的汗很多),两脚冷,面部反而消瘦等症状。
更具体的,就要看脉象和虚实。
比如风水,其脉自浮(风水,重在风,风邪侵犯肌肤表面,因此脉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
如果脉浮而洪(首先在脉象上是浮脉和洪脉),浮则为风(浮脉代表风邪),洪则为气(来盛去衰是洪脉,主阳邪盛阴气虚)。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这个有点像荨麻疹),痒为泄风,久为痂癞(这个像湿疹),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
这时,虚则用防已*芪汤,实则用越婢汤。
附:伤寒名方ー一防己*芪汤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己*芪汤方:防己一两,*芪一两一分,白术三分,甘草半两(炙)。
右锉(把以上打成粉),每服五钱,生姜四片,枣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渴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
此方服法和服后法都精妙,要一步一步按步骤去做。适用于小便不利,气虚水肿,气短心悸,食少便清。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炎、心源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水、风湿而兼表虚证者。
一般来说,舌淡苔白、脉浮,就是正虚湿停,邪在肌表之象。风湿在表,理当汗解,但卫气已虚,如果强行发汗,必重伤其体表,反招风邪。表虚应当固,但单纯固表,则病邪不去。所以,此时是益气与祛邪合法,益气健脾,祛风行水。
方用防己苦泄、辛散,防已能入腎以逐湿,腰以下至足湿热、足痛脚气皆除,利大、小二便,退膀胱积热,消散肿,除中风挛急,风寒湿疟热邪。似乎防己乃祛湿热行经之圣药也,但其性只能下行,不能上达。凡湿肿在上焦者,一定不可用,用则真气大耗,而且防己剂量过大会使尿量減少。*芪补气健脾补肺,固表行水。这二药相配伍,补气祛湿利水祛风散邪固表,共为君药。白术补脾燥湿,既助*芪补气固表,又助防已祛湿利水,为佐药。炙甘草,强心健脾。
现代用量:防己*芪15g白术9g甘草6g生姜39大枣2枚
现代用法:上六味,以水m,煎取30ml,温服,服后用一个被子绕腰以下,取微汗。
我创建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