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CT各部位正常数据和影像学名词解释
TUhjnbcbe - 2021/11/15 2:37:00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prcgoogle.com/zonghe/guonei/2021/0915/6021.html
CT各部位检查正常数据

颅脑

重要的测量数据

正常CT值白质皮层

平扫(平均值)39Hu32Hu

增强(平均值)41Hu33-35Hu

每个数值的偏差±2Hu,皮质与白质之间的CT值相差:大约7Hu

脑室的大小

1、侧脑室体部指数:B/A>4=正常

2、侧脑室前角:(Monro孔水平)40岁以下:<12mm40岁以上:<15mm

3、第三脑室的宽度:儿童<5mm60岁以下成人:<7mm60岁以上成人:<9mm

4、眼静脉的宽度:3-4mm

5、视神经(轴位)a眼球后节段:5.5mm±0.8mmb最狭窄的位置(约在眼眶中央部位):4.2mm±0.6mm

6、眼球的位置:眼球的后缘在颧骨间线后9.9mm±1.7mm

垂体:矢状重组图象垂体的高度:

注意:以下情况标准大小有所变化

妊娠期:为12mm青春期:女性为10mm,男性为8mm

宽度(在冠状位上的横向长度,分娩年龄的女性):12.9mm±1.6mm

在冠状位上的垂体的面积(高度x宽度,分娩年龄的女性):93mm2±1.6mm2

垂体柄:<4mm

视交叉:冠状位:宽度9-18mm,高度3-6mm轴位:宽度12-27mm,深度4-9mm

内耳道:5-10mm(平均为7.6mm);两侧相差应该在1mm之内,但要注意窗口技术的选择。

眼部

1、眼球直径:轴位:右:28.6mm±1.2mm左:29.4mm±1.4mm

矢状位:右:27.8mm±1.2mm左:28.2mm±1.2mm

2、眼球的位置:后缘位于颧骨间线后:9.9mm±1.7mm

3、视神经(轴位):球后段:5.5mm±0.8mm最狭窄的部位(大约在眼眶中间部分):4.2mm±0.6mm

4、眼静脉:1.8mm±0.5mm(轴位,4mm的层厚)2.7mm±1mm(冠状位)

5、眼部肌肉:a上直肌:3.8mm±0.7mmb斜肌:2.4mm±0.4mmc外直肌:2.9mm±0.6mm

d内直肌:4.1mm±0.5mme下直肌:4.9mm±0.8mm

泪腺:少于1/2的腺体位于颧骨额突前方

副鼻窦:1、额窦:高度约1.5-2cm2、碟窦:宽度约0.9-1.4cm3、上颌窦:宽度约2cm高度约2cm

椎前软组织:1、咽后部:1.7mm±0.7mm2、舌后部:9.9mm±1.7mm:6.0mm±1.1mm3、气管后部:8.4mm±2.5mm

上呼吸道管腔(正常呼吸)

6、喉部入口:(舌骨水平面):19mm±4mm5、声门:21mm±4mm6、气管:17mm±3mm

7、甲状腺的大小:长度:3.6-6mm(重组)宽度:1.5-2mm深度:1-2mm

血管的管径(甲状腺水平):8、颈总动脉:6-10mm9、食管:管壁3mm

胸部

1、肺实质的CT值:-Hu±25Hu

2、主动脉直径:<4cm

a升主动脉:肺动脉干分支水平:3.2cm±0.5cm主动脉根部水平:3.7cm±0.3cm

b降主动脉:2.5cm±0.4cm主动脉弓:1.5cm±1.2cm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的比率=1.5:1

3、上腔静脉的直径:主动脉弓水平:1.4cm±0.4cm肺动脉干分支水平:2cm±0.4cm

4、肺动脉的直径:肺动脉干:2.4cm±0.2cm右侧肺动脉近端:1.9cm±0.3cm

右侧肺动脉末端:1.5cm±0.3cm左侧肺动脉:2.1cm±0.4cm

5、主支气管的宽度:右侧约15mm左侧约13mm

6、纵隔:胸腺的横径:1-2cm

心脏

7、右心房:最大横径:4.4cm主动脉根水平:1.9cm±0.8cm二尖瓣水平:3.2cm±1.2cm心室中心:2.8cm±0.4cm

8、左心房:最大前后径:4-5cm主动脉根部水平:2.4cm-4.5cm二尖瓣水平:2.9cm-4.9cm

最大横径:9cm主动脉根部水平:5.5cm-8.4cm二尖瓣水平:4.9cm-9.1cm

9、正中矢状面和室间隔的角度:38度

10、室间隔的厚度:约5-10mm

11、心包的厚度:1-2mm

12、心肌的厚度:10-12mm

腹部

1、肝:a肝左缘的角度:约45°b左叶(在脊柱旁线上标准前后径)为5cm

尾状叶/右叶(CL/RL)=0.37±0.16(肝硬化时为0.88±0.2)

参考线(从内侧面):Ⅰ线是尾状叶的内侧缘的切线;Ⅱ线与Ⅰ线平行是门静脉的外侧面的切线;Ⅲ线与肝外缘相切,垂直于门静脉和上腔静脉连线的中点线,和Ⅰ、Ⅱ线垂直

门静脉:为1.5cm肝静脉:为0.5cm

2、脾:a厚度(D):4-6cmb宽度(W):7-10cmc长度(L):11-15cm

脾指数:DxWxL=-

3、胰腺:a头部为3.5cmb体部:2.5cmc尾部:2.5cm主胰管:宽度1-3mm

4、肾上腺:(变异较大):侧肢的厚度<10mm

5、胆囊:a断面直径为5cm(大于5cm可疑为有水肿、积液)

B胆囊壁的宽度:1-3mm

c胆总管的宽度:≤8mm(在胆囊切除后:≤10mm)

6、下腔静脉:横径为2.5cm

7、腹主动脉:横径约18-30mm

8、肾脏:a前后径约4cmb横径5-6cm:头尾向的直径(=最高层到最低层)8-13cm左右的差异<1.5cm

c横位的肾轴:肾夹角°肾门水平的肾横径:(5-6)cm(a横向的)x(3-4)cm(b前后的)

D肾脏皮层的宽度:4-5mme输尿管的宽度:4-7mm

肾脏的上极的位置:右:L1的上缘左:T12的下缘(可变的,注意相差不超过1.5个椎体高度)

肾极之间的距离:a上极:相隔约10cm(4-16cm)b下极:相隔约13cm(9-18.5cm)

对比剂达到皮髓质平衡时间:1min

对比剂排泄进入肾盂盏系统时间:3min

吉氏筋膜(厚度):1-2mm

大于1cm的淋巴结在病理学上是可疑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意义的

CT值 

肝:65Hu±10Hu脾:45Hu±5Hu胰腺:40Hu±10Hu脂肪:-65Hu--Hu

肾脏:平扫35-45Hu缺乏对比;强化后皮层:约Hu

肾上腺:平扫为25-40Hu

肌肉:45Hu±5Hu

静脉:平扫时大约为40-55Hu

胆囊:0-25Hu

血管平扫:40-55Hu

女性盆腔

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

2、子宫:大小(可变的):青春前期:长≤3cm,横径约1cm

未产妇:长≤8cm,横径约4cm

经产妇:长≤9.5cm,横径约5.5cm

绝经后:长≤6cm,横径约2cm

直立位子宫横径(充盈良好的膀胱)≤5cm

子宫颈:横径约≤3cm

3、卵巢:青春前期:长≤2.5cm,横径约2.5cm

性成熟期:长≤4cm,横径约2.5cm

绝经后:长≤3cm,横径约1.5cm

4、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

5、直肠:壁厚≤5mm

6、耻骨联合:宽度<6mm

7、骨盆的尺寸:骨盆出口:前后径(尾骨到耻骨联合后缘)约9cm

男性骨盆

1、骶髂关节间隙:软骨厚度2-5mm(前部和下部:2-3mm)

2、膀胱:壁厚(充盈良好的膀胱):约3mm

3、精囊:大小:(变化较大)长度5cm

宽度:2cm,高度:2.5cm

膀胱精囊角:两侧均清晰

4、前列腺:大小:(因年龄而异,20-70岁)

前后径2.5-3cm

左右径(及上下径)3-5cm密度均匀,CT值:40-65Hu

5、直肠:壁厚≤5mm

脊柱

颈椎

1、齿状突前间隙的前后径:<2mm

2、矢状径:C1≥21mm;C2≥20mm;C3≥17mm;C4-C7=14mm

3、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

4、脊髓宽度:矢状面>6-7mm

胸椎

1、椎管的宽度:椎弓根水平椎管横径>20-21mm

2、椎管的矢状径:T1-T11=13-14mm,T12=15mm

3、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

4、椎间隙的宽度:在T1处最小T6-T11:约4-5mm在T11-T12处最大

腰椎

1、腰骶角(S1横剖面):26-57度

2、椎间隙宽度或腰椎间盘高度:8-12mm,从L1到L4/5递增,从L5/S1递减

3、椎管宽度:椎弓根水平之椎管横径:L1-L4>20-21mm,L5>24mm

4、矢状径:16-18mm(简易公式:至少15mm;11-15mm=相对狭窄,小于10mm=绝对狭窄

5、Jones-Thomson比率:(=AxBxCxD):在0.5-0.22之间为正常(<0.22为椎管狭窄)

6、侧隐窝(矢状径):>4-5mm

7、*韧带:宽度<6mm

8、椎间盘CT值:70Hu±5Hu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哈医大年复试题)

5.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

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4.T2:即横向弛豫时间常数,指横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减至37%所经历的时间,是衡量组织横向磁化衰减快慢的尺度。

15.MRI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E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

16.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变尚未出现形态变化之前,利用功能变化来形成图像,以达到早期诊断为目的成像技术。包括弥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

17.流空现象:是MR成像的一个特点,在SE序列,对一个层面施加90度脉冲时,该层面内的质子,如流动血液或脑脊液的质子,均受至脉冲的激发。中止脉冲后,接受该层面的信号时,血管内血液被激发的质子流动离开受检层面,接收不到信号,这一现象称之为流空现象。

18.部分容积效应:层面成像,一个全系内有两个成份,那么这个体系就是两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图像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组织称为部分容积效应。

19.TE:又称回波时间,射频脉冲到采样之间的回波时间。

20.TR:又称重复时间,MRI信号很弱,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复使用脉冲,两个90度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

21.T1WI:即T1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1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1的差别,有利于观察解剖结构。

22.T2WI:即T2加权成像,指MRI图像主要反应组织间T2特征参数的成像,反映组织间T2的差别,有利于观察病变组织。

23.像素: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

24.体素: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25.数字X线成像:是将普通X线摄影装置或透视装置同电子计算机结合,使X线信息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而得到数字图像的成像技术。

26.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用介入的方法来治疗门脉高压症,在肝内形成一个门静脉与肝静脉分流,降低门脉压力。主要用于不能手术的门脉高病人,如布加氏综合症。

27.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胸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肺野。

28.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正位胸片上,肺门于两肺中野内带第2~5前肋间处,左侧比右侧高1—2cm。

29.肺纹理:为自肺门向肺野呈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由肺动脉、肺静脉及支气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动脉及其分支。

30.空气支气管征:又称支气管气象,在X线胸片及CT片上,实变的肺组织中见到含气的支气管分支影。可见于大叶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31.卫星灶:是指在结核球病灶的周围肺野见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纤维性病灶。

32.肺上沟瘤:又称Pancoast瘤是指发生在肺尖部的周围型肺癌,并与脏层胸膜接触,易破坏第1?3胸椎及相邻的肋骨。可侵犯臂丛神经、迷走神经、颈上交感神经并出现相应的症状,其中侵犯交感神经可出现Horner综合征,表现为同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及额部无汗。

33.胸膜凹陷征:是指肿瘤与胸膜之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状阴影,系肿瘤瘤体内的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多见。有时良性病变如结核球等也可以出现此征。

34.肺门舞蹈征:肺血增多时,在透视下可见到肺动脉段及两侧肺门动脉博动增强,称肺门舞蹈征。

35.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36.空洞:为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后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肿瘤组织等形成。

37.空腔:是肺内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扩大,肺大泡、含气肺囊肿及肺气囊等都属于空腔。

38.KerleyB线:是间质性肺水肿间隔线的其中一种,多位于两下肺野的外带,以肋膈角区多见,短而直,一般不超过2cm,与胸膜相连并与其垂直。病理基础是小叶间隔水肿、增厚的结果。

39.中心型肺癌:指发生于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气管的肺癌。

40.肺隔离征:又称支气管肺隔离征,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

41.分叶征:肿块的轮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间则为凹入而形成分叶状肿块,称分叶征,多见与肺癌。

42.空泡征:瘤体内有时可见直径1mm~3mm的低密度影,称空泡征。

43.毛刺征:瘤体边缘可见不同程度的棘状突起,称毛刺征

44.轨道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水平走行而与CT层面平行时表现为扩张增厚的支气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轨道状称轨道征。

45.戒指征:柱状型支气管扩张时,当支气管和CT层面呈垂直走行时可表现为管壁圆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空气半月征:是指在肺曲菌球与空洞或空腔之间形似月牙的空气透明区,该新月形空隙总是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曲菌球在洞(腔)内是移动的,总是处于近地位。

47.干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结核杆菌经支气管侵入肺组织而迅速引起的干酪样坏死肺炎,可表现为肺叶和肺段样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大小不等不规则透亮区(虫蚀空洞),还可见经支气管播散的病灶。

48.手套征:是指发生在阻塞性支气管扩张时,引起一个肺叶或肺段范围内的带状及条状高密度阴影,从肺门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态似手套状而称为“手套征”。

49.艾森曼格综合征:开始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当肺动脉高压严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临床上出现发绀者,称艾森曼格综合征。

50.法洛四联征:为一种先天性心脏病,病理畸形为: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为主要畸形。

51.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桡骨小头脱位,合并有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称为Monteggie骨折。分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减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质缺损。

53.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性密度增高。

54.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X线表现为与骨皮质平行排列的线状、层状或花边状致密影。

55.骨膜三角:肿瘤浸润性生长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继而破坏骨膜成骨,使两端残存的部分在影像学上成三角形改变,称为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征象。

56.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

57.骨质疏松:指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骨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正常。X线表现主要是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细、减少,骨皮质变薄。

58.Schmorl结节:表现为椎体上下缘边缘清楚的隐窝状压迹,多位于椎体上下缘中后1/3交界部。

59.肿瘤骨:出现于病变骨和(或)软组织肿块内的由肿瘤细胞形成的骨质。

60.硬化性骨髓炎:又称Garre骨髓炎,特点为骨质增生硬化,骨外膜与骨内膜都明显增生。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变窄,骨干增粗。

61.关节破坏:是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

62.棕色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在骨内形成破骨细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学上呈一个低密度影。

63.交通性脑积水:蛛网膜下腔阻塞或脑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碍引起的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同时积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

64.梗阻性脑积水:第四脑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脑积水限于脑室系统,称阻塞性脑积水或脑内积水。

65.脑膜尾征:脑膜瘤增强扫描时,除了肿瘤本身明显强化外,还可以见到与肿瘤相邻的硬脑膜也线样强化,如同肿瘤的尾巴,称为“脑膜尾征”。

66.腔隙性梗塞:脑穿支小动脉闭塞引起的深部脑组织较小面积的缺血性坏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好发生于基底节区和丘脑区。

67.模糊效应:脑梗死2~3周,CT平扫显示病灶呈等密度,与正常实质难以辨别,称为“模糊效应”。这是因为此时期脑水肿消失而吞噬细胞浸润,组织密度增大所致。

68.基底节回避现象:大脑中动脉闭塞在豆纹动脉的远端,病灶多位于基底节以外的颞叶,不累及基底节区,呈矩形低密度区,称为基底节回避现象。

69.岛带征:大脑中动脉闭塞早期CT平扫,出现患侧脑岛、最外囊和屏状核密度减低,与邻近脑白质密度相仿的现象。

70.跳跃征(线样征):溃疡性肠结核时,回肠末端和盲、升结肠因为炎症刺激痉挛,排空加速,钡剂呈线样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肠管充盈正常,称为跳跃征(线样征)。

71.龛影:由于胃肠道壁产生溃疡,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被钡剂充填,当X线呈切线位投影时,形成一相对高密度区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团。为溃疡性病变的造影表现。

72.充盈缺损:指充钡胃肠道轮廓的局部向腔内突入而未被钡剂充盈的影像。

73.粘膜线:良性溃疡的征象,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m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

74.项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的透明带,宽0.5~1cm,犹如一项圈。

75.狭颈征:良性溃疡的征象,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76.早期胃癌:癌仅限粘膜及粘膜下层,无论大小及范围,有无转移。

77.指压迹:表现为龛影口部有凸面向着龛影的弧形压迹,病理基础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结节状癌侵润所致。

78.裂隙征:表现为从龛影口部向外伸出数毫米至2厘米左右长的钡剂充填树根状影,或表现为两个指压迹之间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状影。病理基础为溃疡周围的破溃裂痕或两个癌结节之间的凹陷间隙。

79.环堤:是指龛影周围一圈不规则的透亮区。其病理基础为溃疡破溃后留下的一圈不规则的边缘。

80.半月征:是指位于胃轮廓内的巨大溃疡,呈半月形龛影,其周围可见不规则性环堤、指压征或裂隙征,是恶性胃溃疡的典型X线征象。

81.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导致整个胃壁弥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狭窄,如皮革状,多见于弥漫性浸润型癌。

82.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单层柱状上皮取代,以食管与胃的连接线(齿状线,对称Z线)为界,在齿状线2cm以上出现柱状上皮即为Barrett食管。

83.反“3”字征:胰头癌肿块较大侵犯十二指肠时,进行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检查,可见十二指肠曲扩大,其内缘出现压迹,可呈双重边缘,由于乳头较固定,压迹常呈“ε”型,称为反“з”征。

84.假肿瘤征:绞窄性小肠梗阻,梗阻以上肠腔扩大积气积液表现,当扩大很大时,形似肿瘤,称假肿瘤征。

85.灯泡征:肝海绵状血管瘤MRI检查时,T1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低信号,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的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

86.牛眼征:少数的肝转移瘤中央见无增强的低密度,边缘强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于肝密度的水肿带,形如牛眼状。

87.水上百合征:肝棘球蚴病中,内囊完全分离悬浮于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88.笔杆样压迹:相当于肠系膜动脉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齐的纵形压迹,状如笔杆,粘膜皱襞可变平。常见于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89.“咖啡豆”征:见于不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近端肠管内的大量气体和液体进入闭袢肠曲,致使闭袢肠曲不断扩大显示呈椭圆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条分隔带的透亮阴影。因形如咖啡豆,故称“咖啡豆”征。

90.马蹄肾:为肾上或下极,多为下极的相互融合,状如马蹄。

91.肾自截:肾结核时,全肾钙化,导致整个肾脏失去功能。

92.超声:是指振动频率在Hz以上,超过入耳听觉阈值上限的声波。医学诊断用超声的频率范围约1~20兆赫兹(MHz)。

93.声影:当超声声束传播至结缔组织、钙化、结石或骨骼等表面时,由于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显声阻抗差异而在界面产生强反射,其后方因声能衰减出现无回声区,称为声影。

94.反射:超声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遇到不同介质构成的大界面时即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

95.折射:超声通过声速不同的两种介质界面时,其传播方向;呈生改变,称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声像图伪像。

96.散射:超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小界面时,在该界面产: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个方向分散辐射,称为散射。

97.衰减:超声在传播的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称为衰减。衰减主要是由于反射、折射、扩散及组织吸收引起。

98.超声多普勒效应:超声束遇到运动的反射界面时,其反射波的频率将发生变化,此即超声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应。

99.彩色多普勒显像:由流动血液中的血细胞散射体形成的超声多普勒频移图像,用红、蓝、绿颜色及混合色标志血流方向和性质,用颜色的亮度标志血流速度,这种图像成为彩色多普勒显像。

.SAM征:系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缩期CD段不是一个缓慢的上升平台,而出现一个向上(向室间隔方向)突起的异常波形,这种现象称为收缩期前向运动(SystolicAnteriorMotion,SAM)。

.彗星尾征:超声波遇到金属、气体等声像图表现为强回声及其后方的狭长带状回声,形如“彗星尾”闪烁,称为彗星尾征。

.靶环征:病灶中心为强回声团,周围有弱回声环绕,形似“靶环”,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牛眼征:靶环征中病灶中心强回声区出现液化坏死形成的无回声区或低回声区,类似“牛眼”,称牛眼征,常见于肝脏转移癌。

作者:朱文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CT各部位正常数据和影像学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