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飘飘、风雨征程,倾盆大雨、如火骄阳,都阻不了大家学习的热情,7月10日由四川省肿瘤学会和医院共同主办、四川省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全国第六届HPV感染及生殖道疾病大会暨妇科肿瘤放射治疗专场大会”进入了精彩纷呈的第二天,精彩继续,高潮迭起,众多大咖齐聚蓉城,线下线上双线互动,共襄盛会,为与会的众多妇科肿瘤医师带来了一场饕餮学术盛宴。
张林副校长、王素霞书记、尹如铁教授致欢迎辞
张林副校长致辞:四川大学正在着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打造一流华西医疗服务,促进华西医学整体迈进世界一流,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四川发挥华西医学的引领作用。一直以来,医院为保障母婴安全持续努力,用精湛的技术、高尚的医德肩负起妇儿健康的重托,承载起历史和未来赋予的光辉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妇幼医疗的蓬勃发展。张林副校长首先肯定了四川省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学会的指导下,依据学会章程,举办了一系列学术交流活动,为医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指出,今年正值建*周年,本次会议将作为庆祝建*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希望借助本次会议,推进医院、四川省乃至全国妇科肿瘤的发展,为我国抗癌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健康中国、健康四川战略助力!
王素霞书记代表医院对莅临本次大会的专家学者和与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王素霞书记满怀深情地说到,7月是中国共产*岁的生日,回望*史,百年栉风沐雨,百年砥砺前行,祖国的卫生健康事业从起步艰难到蒸蒸日上,回顾医院历史,一直怀揣着发展祖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光荣与梦想,医脉相承,薪火相传。感谢各远道而来的专家,相信将会为我们奉上一场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学术盛宴,推动我省妇科肿瘤放射治疗学科的进步,提高女性HPV感染及生殖道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祖国妇科肿瘤诊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临床一线妇产科同仁们默默无闻的奉献,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不辜负*和祖国的信任,砥砺前行,用仁心仁术造福于广大患者!
尹如铁主任委员代表四川省肿瘤学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医院肿瘤放化疗科全体同仁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同道们表示最诚挚的欢迎。感谢专家们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为我们带来国内外HPV感染及生殖道相关前沿知识及研究成果,推动西部妇瘤事业的发展。尹如铁教授寄语,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肿瘤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肿瘤研究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我们只有在研究形式、方法和内容上大胆创新,集多学科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进步。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众多大咖带来的精彩学术盛宴,帮助与会代表们学有所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为今后的医教研工作带来帮助。
会议精彩继续
乔友林教授:中国筛查和疫苗科技创新助力全球消除宫颈癌
中医院乔友林教授带来了“中国筛查和疫苗科技创新助力全球消除宫颈癌”的精彩讲座。乔友林教授首先展示了全球宫颈癌流行病学数据,介绍了WHO全球加速消除宫颈癌战略,提出需要各个国家的积极参与。而我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防控形势严峻。绝大部分宫颈癌是因为HPV病*感染引起,HPV核酸检测技术引入临床是宫颈癌筛查史上的里程碑,我国HPV核酸检测技术的创新使得宫颈癌早诊的可及性更广泛。宫颈癌可以从一级病因学采取预防措施,我国研发并生产的HP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高,为我国基层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消除宫颈癌提供了保障。最后,乔友林教授指出,宫颈癌可能成为人类第一个消除的恶性肿瘤,激励广大同仁在中国宫颈癌防治工作中砥砺前行。
卢铀教授:宫颈癌免疫治疗
医院胸部肿瘤科卢铀教授以“宫颈癌的免疫治疗:问题与对策”为主题,给各位带来精彩的讲座。卢铀教授首先回顾了既往晚期宫颈癌主要以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直到年NCCN指南将免疫治疗纳入到二线治疗晚期宫颈癌。为数不多的临床研究提示,免疫检测点抑制剂治疗晚期宫颈癌有持久的抗肿瘤活性且*副作用可控,但疗效却不尽人意,因此如何优化免疫治疗是晚期宫颈癌治疗的研究热点。卢教授指出,早期启动免疫是免疫治疗的关键,同步放化疗可能会影响宫颈癌免疫治疗的疗效。放疗是把双刃剑,放疗发挥抗肿瘤免疫疗效的同时也会抑制肿瘤免疫微环境,其团队的研究也观察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后组织PD-L1表达降低,CD8+T细胞表达降低,这提示早期联合免疫治疗可能提高宫颈癌免疫治疗疗效。最后,卢教授指出,优化放疗模式,探索免疫治疗时间点及联合治疗模式是未来晚期宫颈癌治疗值得研究和探索的方向。
魏丽惠教授:《人乳头瘤病*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医院魏丽惠教授以“《人乳头瘤病*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解读为主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首先,魏丽惠教授介绍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及我国宫颈癌防治严峻的形势,指出中国女性高危HPV感染呈现以下特点:(1)HPV高危感染达到19.9%,(2)HPV感染呈现双峰状,(3)单一型别感染为主,(4)青少年感染率高。鉴于以上特点,宫颈癌的三级预防显得尤其重要,从全球数据来看,宫颈HPV疫苗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随后,魏丽惠教授对我国现有的四种HPV疫苗进行了介绍,并对疫苗的特点和适用人群进行了详细阐述。魏教授分析,结合我国国情,个体化接种策略是必要的,具体如下:(1)对于一般人群来说,不论有无性行为或既往暴露于HPV,均应推荐接种HPV疫苗。(2)对于HPV感染或宫颈细胞学异常的女性,由于自身产生抗体难以预防再次感染,故仍均推荐接种四价或者九价HPV疫苗。(3)不推荐妊娠期女性预防性接种HPV疫苗;若接种后意外妊娠,应停止未完成剂次的接种;已完成接种者,无需干预;慎重推荐哺乳期女性接种HPV疫苗。(4)有HPV相关病变治疗史的人群,接种疫苗也能充分降低复发率。(5)HIV阳性的女性、免疫功能低下、肾透析及器官移植后的适龄女性优先推荐接种。魏教授强调,由于HPV为预防性疫苗,不能治疗已感染的HPV相关性疾病,故所有接种后人群仍应进行宫颈癌的常规筛查。最后,魏教授总结,宫颈癌有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被消除的肿瘤,中国距离消除宫颈癌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她倡议大家积极参与到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工作中,为达到年消除宫颈癌的目标继续努力。
赵方辉教授:中国消除子宫颈癌的优化策略研究
中医院赵方辉教授以“中国消除子宫颈癌的优化策略研究”为题做了精彩的演讲。赵教授分析,随着早期筛查技术和HPV疫苗的出现,宫颈癌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癌症,而消除子宫颈癌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赵教授介绍了WHO所制定的《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即在年需实现“90-70-90”目标,并指出近年来中国在对HPV与宫颈癌病因研究、筛查技术、HPV疫苗研究以及卫生*策等方面获得了卓越的防治成绩,但我国离WHO消除宫颈癌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例如疾病负担不断加重以及预防措施覆盖不足。赵教授总结,需从以下方面强化中国消除宫颈癌的优化策略:(1)定制可行、有效的最优行动方案;(2)自主研发高性价比HPV疫苗;(3)在试点城市推动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并指出如果从年开始采纳结合HPV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的优化策略,中国可以在年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最后,赵教授提出了消除宫颈癌的美好愿景,即让所有少女都能公平得到疫苗保护以及及时的筛查和有效的治疗,从而迎来一个没有宫颈癌的世界。
吕卫国教授:真实世界HPV感染的处理
浙江大学医院吕卫国教授以“真实世界HPV感染的处理”为题进行了精彩的讲解。首先,吕教授详细阐释了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的密切关系,HPV感染在性活跃女性常见,感染通常为一过性,持续高危HPV感染才会发生CIN或者宫颈癌。通过简洁易懂的HPV感染致宫颈癌模式图,吕教授指出,宫颈癌是可防可治的肿瘤,关键在于有效筛查和正确处理癌前病变,特别要重视对于HPV感染的规范化管理。随后吕教授详细讲解了真实世界中HPV感染后的管理策略,先要识别高危还是低危;明确是否存在HSIL及以上病变;是合并其他病变的处理还是单纯HPV感染的管理。吕教授分析,低危型HPV感染病变多以局部物理治疗为主要方式,高危型HPV感染则应遵循指南处理流程,为患者提供基于风险的个性化管理,针对风险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治疗决策,即刻治疗、即刻治疗或转诊阴道镜/活检、转诊阴道镜/活检、1年回访、3年回访、回归5年常规筛查,并推荐无论是否存在HPV感染及细胞学异常,适龄女性均应接种HPV疫苗。最后,吕教授对真实世界HPV单纯感染的处理策略再次进行了综述,对于非妊娠期高级别病变,ASCCP建议积极治疗,对于低级别病变和HPV持续感染应进行合理监测,不建议对于HPV感染本身开展任何药物治疗。但目前国内治疗手段众多,阴道镜转诊率较高,甚至过度治疗,可能与国内相关论文循证级别低,临床随访困难,医生及患者本身认知有限有关。通过吕卫国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对真实世界中HPV阳性妇女的管理策略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对临床实践有了更清晰的指导思路。
邱杰教授:智慧放疗与区域合作
医院邱杰教授为我们做了“智慧放疗与区域合作”的专题报告。首先,邱杰教授分析了全球癌症发病率、死亡率的数据,指出虽然放射治疗作用日渐突出,肿瘤5年生存率逐渐升高,但是我国放疗资源分配不平衡,放疗人才缺乏。接下来,邱教授就建设智慧放疗、促进区域合作的先进理念做了详细解读。第一,精准化、智能化的智慧放疗;邱杰教授从二维放疗、三维放疗到最新的智慧放疗平台,详述了放疗技术精准化演进的过程,展示了人工智能在放疗剂量预测、自动计划、智能靶区勾画研究、自适应放疗等方面的智能化助力优势。第二,信息化、同质化的区域合作;邱杰教授讲解了放疗信息平台建设,网络平台能带来的改变,及基于信息网络平台的区域合作方法。邱杰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为我们带来了最先进的放疗信息化网络建设及实际应用。
汪辉教授:HPV整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汪辉教授以“HPV整合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主题作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学术报告。宫颈癌是威胁我国妇女生命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持续高危型HPV感染是其典型流行病学特点,但HPV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汪辉教首先从病理到分子的发病机制由浅入深地阐述了HPV致瘤特点,并提出HPV整合是宫颈癌上皮细胞癌变的关键因素,HPV与细胞基因脆性位点整合,导致细胞变性是HPV整合致瘤的分子基础。HPV整合模式、整合热点基因及整合后基因空间结构变化也会影响宫颈癌发生发展。随后,汪辉教授分享了HPV检测的进展,并提出传统国际HPV三阶段诊断耗费巨大且不精准,而基于HPV整合检测可能会提高临床检测的精准性及高效性。HPV整合素的检测还可增强临床对患者分流及分层管理,为实现年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目标精准助力。
华克勤教授:基于机器学习建立宫颈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探
复医院华克勤教授带来了题为“基于机器学习建立宫颈癌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探”的讲座。首先,华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围绕人工智能(AI)的三个关键点(数据、算力和算法)所研发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医疗云平台,展示了云平台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算法。接下来,华教授还介绍了基于AI机器学习所构建的宫颈癌复发及预后预测模型,多中心外部验证中发现AI平台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预后方面的性能优于传统模型。随后,华教授通过视频生动地演示了如何通过AI平台辅助诊断和预测预后,并总结了AI系统的优点:操作简便,处理效率高以及诊断的特异度和灵敏度较好。最后,华教授表达了“以数据驱动医疗创新服务”的AI应用未来展望,即以大数据AI应用构建精准的医疗防治方案,为个体化治疗保驾护航。
毕蕙教授: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
医院毕蕙教授带来了题为“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讲座。首先,毕蕙教授根据ASCCP等协会制定的相关指南对宫颈癌癌前病变HSIL、AIS等的管理原则作了详细解读。其次,毕蕙教授分析了HSIL的消融性治疗和切除性治疗,AIS的切除性治疗各自的特点,强调对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治疗需要严格把控适应证,需要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再次,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HPV相关肿瘤风险仍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需根据患者病史、HPV感染、治疗后情况等制定随访策略。最后,毕蕙教授提出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的长期管理,需进行至少25年的随访。毕蕙教授的讲解梳理了宫颈癌前病变的诊治流程,为大家规范化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钱德英教授: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阴道镜检查技巧
医院钱德英教授以“子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阴道镜检查技巧”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通过演示阴道镜下宫颈病变诊疗视频,钱教授分析了阴道镜检查的技巧,强调充分暴露转化区对于及早发现异常宫颈病变的重要性。钱教授指出,现阶段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仍需警惕病变有残留及复发可能。现有临床研究显示,宫颈锥切术后癌变风险是正常人的2~5倍,因此无论宫颈癌前病变后术后切缘情况,都需要遵循严格的术后随访,结合HPV检测及宫颈细胞学检查,查见阳性结果时则需要及时准确的阴道镜评估。钱教授结合病理模型为大家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宫颈癌前病变治疗后宫颈及阴道的变化特征:(1)不充分阴道镜所见增加,(2)宫颈转化区难以观察,(3)宫颈变形;为治疗后阴道镜检查带造成了巨大的难度。钱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实践从多个方面为我们点明了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充分利用高清晰度阴道镜,善于利用手术及检查器械,充分暴露转化区及宫颈管、阴道,充分染色及全面仔细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在癌前病变后变形的宫颈及阴道形态下排除阳性病变;最后高屋建瓴地提出临床医师手术治疗、技术操作、阴道镜下病理辨识等规范及培养的迫切性,管理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曹新平教授: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放射治疗
医院曹新平教授进行了“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放射治疗”的报告。曹教授首先介绍了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及放射治疗的相关理论,包括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浸润癌的自然进程,放射治疗阴道上皮内瘤变的基础是,放射线可使DNA损伤,而DNA双螺旋结构的损伤是细胞死亡的主要原因,阴道上皮内瘤变放射治疗采用的是后装放疗技术,而后装放疗技术包括二维腔内放疗、三维腔内放疗以及三维组织间插植放疗,图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其次,曹新平教授讲解了放射治疗在阴道上皮内瘤变的适应证包括VaINII及VaINIII,强调放射治疗应是其他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等各种方法失败、复发后的最后一种治疗选择。最后,曹新平教授分享了阴道上皮内瘤变放疗的剂量和范围,放疗剂量应是粘膜表面剂量CTV,对于肉眼可见病灶剂量可给予6Gy*6次,而肉眼不可见病灶可给予剂量6Gy*5次,靶区范围在第一次、第二次应照射全阴道,之后仅照射可疑病灶。总之,阴道高级别上皮内瘤放疗治疗效果好,副反应轻,复发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李双教授:ASCCP指南对HPV持续性感染的新认知
医院李双教授以“ASCCP指南对HPV持续性感染的新认知”为题展开了精彩的演讲。李双教授以ASCCP指南的发展史为切入点,全面介绍了宫颈癌筛查及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及变革;ASCCP指南基于.6万妇女、纵跨15年的数据,提出了风险分流、精准管理的概念,突出强调了高危型HPV感染史在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变发生发展中的风险,对于既往感染史阳性合并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患者,推荐采取更为积极的治疗或更为密切的随访。李双教授指出,宫颈癌变的前提条件是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患者,此外,也需要重视以下4个方面:(1)避免过度治疗,(2)避免治疗不足,(3)保护妇女生殖器官功能,(4)精准综合治疗和管理宫颈病变。最后,李双教授总结,虽然该指南在很多国家的适用性面临着很多挑战,但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各级医师应基于TCT、HPV、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学结果,借鉴国外经验,对宫颈病变进行管理,共同为实现消除宫颈癌这一目标奋斗。
李静然教授:HPV相关外阴病变治疗进展
医院李静然教授进行了“HPV相关外阴病变治疗进展”的报告。首先,李静然教授综述了阴道上皮内病变,根据WHO病理分类外阴上皮内病变的分类,分为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VIN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分化型上皮内瘤变,其中,高危型HPV与HSIL的发病高度相关,HPV相关的HSIL发病率逐年增加且疾病谱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峰年龄段为40~49岁。接下来,李教授向大家详细讲解了外阴HSIL的临床表现,强调该疾病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多数为不可见病变,且缺乏有效的筛查方法,易误诊及漏诊;病理诊断为诊断的金标准,治疗主要根据病理诊断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决定治疗方式。李静然教授详细讲解了阴道上皮内病变的治疗原则,LSIL有可见病变则倾向治疗,而无可见病变则随访观察,HSIL由于进展风险较高,推荐进行干预,干预应个体化治疗,力争保留外观及功能,但治疗前应行多点活检除外恶性、隐匿性癌,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切除治疗及联合治疗以降低复发。最后,李静然教授指出,HSIL治疗后复发率高达9%~50%,且多在术后5年内复发,且有多灶性、恶变性风险特点,因此应进行长期随访。李教授的讲座使我们对于HPV相关外阴病变的治疗有了更加清晰和系统的认识。
刘孜教授:卵巢癌姑息放疗的应用技术和结果
西安医院刘孜教授以“卵巢癌姑息放疗的应用技术和结果”为题做了精彩讲座。首先,刘孜教授为我们解读了卵巢癌放射治疗的NCCN指南,指南指出姑息性放疗适用于局部复发患者控制症状。刘孜教授强调,虽然放射治疗对于卵巢癌的治疗作用有限,但我们对卵巢癌放疗意义的探索始终没有停止。接下来,刘孜教授为我们详实地讲解了卵巢癌放疗的相关研究,强调卵巢癌的多发转移灶应使用系统化疗,局部转移可使用放射治疗延长无化疗间期,提高生活质量,并介绍了西安医院在10年间对43例复发性卵巢癌放射治疗的经验,放疗技术使用3D-CRT或IMRT,照射剂量均55Gy,结果显示照射技术使用IMRT、照射剂量≥60Gy时有更好的生存结果,即使是化疗耐药的卵巢癌患者仍可获得很好的放疗效果。最后刘孜教授总结,卵巢癌的放射治疗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局部累及野放疗(localizedinvolved-fieldRT,IFRT)有实用价值,卵巢癌的放射治疗可能长久控制病灶并延长化疗间期,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显著意义。总之,治疗的最终目标是达到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三赢局面。
魏丽春教授:外阴癌放疗技术难点及进展
医院魏丽春教授以“外阴癌放疗技术难点及进展”为题对外阴癌的放疗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首先,魏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外阴癌的特点及治疗原则:(1)老年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外阴癌虽多与HPV感染相关,但HPV阳性的患者生存率更高,特别指出接受放疗的患者,HPV-DNA不影响患者生存;(2)浸润深度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3)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差,治疗上以联合治疗为主,放化疗联合手术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手段治疗,提高局控率和生存率,IMRT减少了胃肠道、泌尿系和血液学*性。随后,魏教授对外阴癌的放疗技术难点做了详实的阐述,介绍了传统的技术模式和理念,指出了拼野缝隙、深部淋巴结欠量、表浅区域欠量、分段照射、正常组织受量、大体积肿瘤、质控、辅助化疗等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做了详细讲解。最后,魏教授总结,外阴癌为老年高发,探索新的更有效的综合治疗模式(诱导、转化、根治),加强放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魏教授的讲解,使大家对外阴癌的放疗原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提升了处置疑难外阴癌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为我们后续的外阴癌患者治疗指引方向。
古丽娜.库尔班教授:阴道癌放疗规范
*医院古丽娜.库尔班教授以“阴道癌放疗规范”为题做了精彩报告。首先,古丽娜教授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阴道癌前病变VAIN的病理分类、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点介绍了放疗与其他治疗手段相比的利弊,指出相比其他治疗手段,放疗的有效率更高,达80%~%。随后,古丽娜教授就阴道癌的分类、病因、病理特征、转移途径临床表现、分期、诊断及治疗做了详实介绍,并结合具体的临床案例,重点讲解了各期阴道癌及复发性阴道癌的放疗原则、放疗剂量、放疗不良反应,指出阴道癌的放疗效果较好,盆腔和阴道局部肿瘤的控制率可达到80%,早期肿瘤的控制率可达到90%以上。最后古丽娜.库尔班教授总结,阴道癌罕见,治疗决策缺少循证医学证据,临床经验少,在阴道癌的综合性治疗时,合理选择放射治疗的时机及合理运用放射治疗技术,可提高放射治疗的疗效。
王新宇教授:后疫苗时代的宫颈癌筛查相关问题
浙江大学医院王新宇教授以“后疫苗时代的宫颈癌筛查相关问题”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全面精彩的探讨。王教授先是简述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现状,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居我国肿瘤的第三位,死亡率居于第2位,严重威胁者女性的健康,提出虽然全面开展了宫颈癌规范化管理及疫苗的应用,其全球发病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且死亡率下降不明显,实现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随后,王新宇教授回顾了将宫颈疫苗纳入免疫规划项目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分析道,随着宫颈疫苗的发展及应用,人群的HPV总体感染率、宫颈癌发病率下降,年轻女性尤其明显,但是需要警惕,现有疫苗并不能覆盖所有型别、不能改变HPV持续感染状态、且10%的宫颈癌与HPV无关,ASCCP/ACS/ESGO-EFC等均未提出后疫苗时代的筛查方案,因此后疫苗时代宫颈癌的筛查管理仍然需要基于人群。接下来,王教授从筛查年龄及方法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际上推荐初始筛查年龄为25岁,由于宫颈癌疫苗接种后具有较好的免疫持久性及长期的保护效果,能否在现有基础上再推迟初次筛查时间?宫颈细胞学检查为最早应用的宫颈病变筛查手段,但其敏感性较低,HPV检测对于宫颈病变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HPV检测可替代细胞学成为首选的初筛手段?王教授分析了国外的临床研究报道数据后提出,对于HPV疫苗覆盖的人群,其初筛年龄可进一步推迟至30岁,间隔时间可延长至5~10年,HPV初筛比细胞学初筛具有更高的高级别宫颈病变检出率,但需要更多高级别研究证据支持,并指出中国HPV疫苗的成熟及覆盖、后疫苗时代的数据积累、更新的指南及标准化的规范尚需要大家共同的奋斗,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高嵩教授:常见妇科肿瘤放疗不良反应及处理
中国医院高嵩教授以“常见妇科肿瘤放疗不良反应及处理”为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高嵩教授首先肯定了放疗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重要地位,指出放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之一,但放射治疗过程中常伴有各种不良反应。随后,高嵩教授详细陈述了放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放疗并发症的分类、RTOG急慢性放射损伤的分级标准;并展示了大量的图片,生动地介绍了骨髓抑制、放射性胃肠道损伤、放疗营养不良、放射性皮炎、放射性阴道炎、放射性膀胱炎、下肢水肿及下肢静脉血栓、肾积水等相关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病机理、临床症状、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最后,高嵩教授总结,我们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