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北京农学院动医干货分享二药理
TUhjnbcbe - 2021/8/19 11:18:00

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第一章兽医药理学总论

掌握兽药、*物等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药物的作用—药效学内容、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动力学内容、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重点与兽药、剂量、药物作用、不良反应等相关的基本概念、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兽医药物(兽药):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动物疾病,以及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生产性能的各种化学物质。

*物:对动物机体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药物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物,药物与*物区别在于剂量。

药效动力学(药效学PD):研究药物对机体作用规律的科学,既研究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和作用机制。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K):研究机体对药物作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中,药物效应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器官有其选择性(Selectivity)。

不良反应:是由药物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对机体不利的作用的总称。

剂量(Dose):是指药物防治疾病作用所需的用量。

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兴奋性的改变(兴奋、抑制)、新陈代谢的改变、反应性的改变

药物作用的方式: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局部作用、吸收作用

药物作用的临床效果:防治作用、不良反应

防治作用:预防作用、治疗作用

治疗作用:对因治疗、对症治疗

不良反应:副作用、*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

*性反应:急性*性、慢性*性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

(一)剂量

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

少数药物,随着剂量或浓度的不同,作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

小剂量亚甲蓝—还原作用,治疗亚硝酸盐中*;大剂量亚甲蓝—氧化作用,治疗氰化物中*

(二)剂型

主要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传统的剂型如水溶液、散剂、片剂、注射剂等,主要表现为吸收快慢、多少的不同。

(三)给药方案

1给药途径:①影响生物利用度和起效时间。给药途径应根据疾病治疗需要和药物的性质进行选择。②改变某些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

2给药时间间隔

主要影响最低有效浓度在血中维持的时间。

一般情况下,在下次给药前要维持血中的最低有效浓度,尤其抗菌药物要求血中浓度高于MIC。

3疗程

给药持续时间--疗程;疗程主要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大多数药物必须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更要求有充足的疗程才能保证稳定的疗效,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

(四)联合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

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联合用药。

其目的是提高疗效,消除或减轻某些*副作用;适当联合应用抗菌药也可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药物相互作用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体外相互作用

1.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一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等常可受联合应用的其他药物的影响,因而使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发生增减变化,结果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少,这就是药代动力学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以是双向的。

(1)吸收

主要发生在内服药物时在胃肠道的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

①物理化学的相互作用;②胃肠道运动功能的改变;③菌丛改变;④改变黏膜功能

(2)分布

①影响血流量;②影响与血浆蛋白结合:

(3)生物转化

①酶抑药物相互作用;②酶促药物相互作用

(4)排泄

①产生竞争性抑制作用;②影响尿液pH

2.药效学的相互作用

(1)协同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后,使药物的效应加强,称为协同作用。又可分为:相加作用、增强作用

(2)拮抗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并应用后,使药物的效应减弱或抵消,称为拮抗作用。

3.体外的相互作用

配伍禁忌: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配伍应用时,直接引起物理性或化学性的相互作用变化,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引起不良反应,此称为配伍禁忌。

二、动物方面的因素

(一)种属差异

1.在大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量的差异,即作用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不同。

化学保定药赛拉嗪-牛用量仅为马、犬、猫的1/10,猪的1/20~1/30。

2.在某些情况下也可引起质的差异。

如催吐药引起犬、猪呕吐,而引起牛羊反刍功能加强或产生祛痰作用。

(二)生理因素

不同年龄、性别、怀孕或哺乳期动物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往往有一定差异。

这与机体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尤其与肝药物代谢酶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如初生动物—肝药酶功能不足,肾功能较弱。

怀孕母畜—对拟胆碱药、泻药、子宫兴奋药等敏感。

(三)病理状态

不同疾病对机体内环境和各系统组织器官功能的影响,会导致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使药理效应增强或减弱,甚至出现*性反应。

动物在病理状态下主要影响:影响药物的反应性;影响药物的体内过程

(四)个体差异

同种动物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少数个体对药物特别敏感,称高敏性hypersensibility,另有少数个体则特别不敏感,称耐受性toleration。

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

(一)用药环境:对药物的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温度,湿度,季节,通风

(二)饲养管理条件: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三)时间、季节变化

1.生物活动具有时间节律周期,昼夜节律对某些药物的作用和体内过程具有一定的影响;

2.排泄速率也呈昼夜节律。

第二章外周神经系统药物

掌握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与受体等相关概念,以及掌握拟胆碱药、抗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局麻药作用机理、药理作用及应用特点。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接触点。

递质: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从末梢释放传递神经冲动和信号的化学物质。

胆碱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递质。

肾上腺素能神经:当神经兴奋时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递质。

M受体: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受体,对以*蕈碱为代表的拟胆碱药较为敏感,命名为*蕈碱性受体。

N受体(门控阳离子通道型受体):位于神经节和神经肌肉接头及肾上腺髓质类胆碱受体,对烟碱敏感,命名为烟碱型受体。

传出神经的受体:

胆碱受体指能和乙酰胆碱结合的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指能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传出神经递质的作用:

一、胆碱能神经递质的作用:

1、M样作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支气管、胃肠道、泌尿道等平滑肌兴奋,括约肌松弛,汗腺、唾液腺等腺体分泌增加,瞳孔缩小。

2、N样作用:

运动神经兴奋——骨骼肌收缩;

神经节兴奋——节后纤维均兴奋,一般表现副交感神经功能占优势;

肾上腺髓质兴奋——嗜铬组织释放肾上腺素;

中枢神经作用:兴奋、不安、震颤、惊厥。

二、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作用:

1、α样作用:表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

2、β样作用:表现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平滑肌松弛,脂肪和糖原分解等。

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localanesthetic):指能在用药局部可逆性阻断感觉神经冲动传导,使局部组织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

作用机理:带有正电荷的胺基与膜内侧带负电荷的磷酸基结合,使Na+通道失活,神经冲动不能形成,产生麻醉作用。

(一)普鲁卡因

作用及特点:局部麻醉作用,短效,维持45~60min。对组织无刺激性;对粘膜穿透性差;有扩张血管作用,注射给药吸收快;吸收作用,影响CNS和心血管系统

临床应用:局部麻醉:除表面麻醉以外的其他局部麻醉;解痉与镇痛

(二)利多卡因

作用特点:中效局麻药;局麻作用较普鲁卡因强1~3倍;穿透力强,作用快,扩散广;对组织无刺激性;扩张血管不明显;作用时间长1~2h

应用:适用于各种局部麻醉;抗心律失常

(三)丁卡因

作用:长效酯类局麻药;

特点:脂溶性高、组织穿透力强;麻醉作用强、作用产生较慢、麻醉维持较长;*性较普鲁卡因大。

应用:表面麻醉:用于眼科、粘膜;硬膜外麻醉:一般不作浸润麻醉

传出神经药物作用机理

1.直接作用与受体

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与相似的作用,称为拟似药或激动药(agonist)。

如:拟胆碱药、拟肾上腺素药

结合后不激动受体,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称为拮抗药(antagonistdrug)或阻断药(blockingdrug)。

如:抗胆碱药、抗肾上腺素药。

拟胆碱药(完全拟胆碱药、节后拟胆碱药、抗胆碱酯酶药)

(一)乙酰胆碱

(二)氨甲酰胆碱

作用:直接兴奋M、N受体,亦能促进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特点:性质稳定,作用强而持久;对心血管作用较弱;对胃肠、膀胱、子宫等平滑肌器官作用强;一般剂量对骨骼肌无明显影响。

(三)毛果芸香碱(M受体激动药)

作用:选择性兴奋M胆碱受体,产生M样作用。大剂量兴奋N受体和中枢神经系统。

特点:对多种腺体有明显兴奋作用;对胃肠道平滑肌有强烈兴奋作用;对心血管和其他器官影响较小,一般不使心律减慢、血压下降;对眼作用明显,使瞳孔缩小。作用温和,*性小,中*可用阿托品解救。

应用:大动物不全租塞性肠便秘、前胃迟缓、瘤胃不全麻痹、猪食道梗塞;治虹膜炎,与扩瞳药交替使用,防止虹膜与晶状体粘连。

(四)新斯的明(抗胆碱酯酶药)

作用:新斯的明能可逆地抑制胆碱酯酶,表现乙酰胆碱的M样和N作用。

特点:对胃肠道、膀胱平滑肌作用较强;对骨骼肌兴奋作用强,因为除抑制胆碱酯酶外,还直接激动N2受体;对中枢作用不明显。

应用:重症肌无力,箭*中*,术后腹气胀或尿潴留,牛羊前胃迟缓/马肠道迟缓,子宫收缩无力和胎衣不下等,1%溶液缩瞳药。

注意:机械性肠梗阻、胃肠完全阻塞或麻痹、孕畜等禁用。

抗胆碱药(节后抗胆碱药、骨骼肌松弛药、神经节阻断药)

(一)阿托品——节后抗胆碱药

作用机理:

阿托品(Atropine)竞争性的与M胆碱受体结合,阻断Ach和其他拟胆碱药与M受体结合,表现抗胆碱作用。

阿托品对M受体选择性极高,接近中*量时,可阻断N1受体。

作用:

平滑肌:松弛内脏平滑肌、眼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瞳孔散大。

腺体:小剂量抑制唾液、气管及汗腺分泌,较大剂量减少胃液分泌。

心血管作用:大剂量扩张外周及内脏血管,解除小血管痉挛;较大剂量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

中枢作用:大剂量有明显中枢兴奋作用;中*量兴奋大脑和脊髓。

应用:

解痉:主要用于解除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过度痉挛;

解*: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和拟胆碱药中*;麻醉前给药:防止吸入性肺炎;

散瞳:治疗虹膜炎、眼底检查;

抗休克:在补充血容量前提下,改善微循环。

(二)筒箭*碱—骨骼肌松弛药

非除极化型肌松药(竟争型肌松药)——箭*

与运动终板上的N2受体结合,本身不激动受体,而竟争性地阻断Ach的除极化作用,使骨骼肌松弛。

作用特点:药效稳定、肌松作用可靠;同类阻断药之间有相加作用;吸入性麻醉药和氨基苷类抗生素能延长和加强其肌松作用;与抗胆碱酯酶药有拮抗作用;兼有不同程度的神经节阻断作用,可使血压上升

应用:外科麻醉时的肌松药;缓解破伤风所致的肌肉痉挛。

(三)琥珀酰胆碱—骨骼肌松弛药

除极化性肌松药——琥珀酰胆碱

与运动终板上的N2受体结合,产生与Ach相似但较持久的除极化作用,使运动终板对Ach不产生反应,骨骼肌松弛。

特点:作用快、维持时间短;常出现短暂的肌肉颤动,故不能用于缓解破伤风痉挛;过量时不能用新斯的明拮抗;无神经节阻断和释放组胺作用。

拟肾上腺素药

(一)肾上腺素(作用于α、β受体)

作用:

1心血管系统:

心脏:激活β1受体,收缩力加强、心律加快、传导加速、心输出量增加。

血管,皮肤、粘膜血管收缩,骨骼肌血管、冠状血管舒张;对小动脉、毛细血管作用强,大动脉、静脉作用弱。

血压:静注血压急剧上升。

平滑肌:

2兴奋β2受体,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子宫平滑肌与动物种类和生理状况有关

收缩虹膜辐射肌,瞳孔散大

3对代谢的影响:通过cAMP的作用,影响糖代谢、脂肪代谢,使血糖、脂肪酸升高。

4其他作用:使马、羊等动物发汗。

应用:

临床应用基础:收缩血管、兴奋心脏、松弛平滑肌

心脏骤停的急救:麻醉过量、CO中*

过敏性休克

支气管哮喘

配合麻醉药应用:延长局麻作用,减少局麻药吸收

局部止血:如鼻粘膜、齿龈出血

(二)麻*碱

作用:兴奋α、β受体

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

作用特点:性质稳定,口服有效;拟肾上腺素作用弱而持久;易产生快速耐受性;中枢兴奋作用较显著

应用:止喘;外用治疗鼻粘膜充血

(三)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β受体)

作用:兴奋β1受体,表现心脏兴奋,强于肾上腺素;扩张外周血管,收缩压上升或不变,舒张压下降。;兴奋β2受体,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应用:

平喘:缓解急性支气管痉挛的呼吸困难

心脏房室阻滞

心脏骤停和休克:必须补液、在血容量充足的情况下应用

(四)克伦特罗

作用:选择性兴奋β2受体,显著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特点: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

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患

第三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掌握中枢兴奋药、全身麻醉药、镇静药、抗惊厥药、镇痛药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如的作用机理与药理作用,如咖啡因、硫酸镁、溴化物、水合氯醛、氯胺酮、氯丙嗪、巴比妥类药物、哌替啶、扑热息痛、安乃近、阿斯匹林等药物的作用及应用特点。

一、全身麻醉药:

1作用机理:不完全清楚,有这几个学说:类脂质学说;网状结构学说;神经突触学说;分子学说.

2药理作用:

3临床应用:

二镇静药

1作用机理:

2药理作用:Ⅰ对中枢N系统作用

A中枢镇静:安静、嗜睡、驯服

B镇吐作用:抑制延髓催吐化学感受区的D2受体所致。

C增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催眼、麻醉、镇痛、抗惊厥。

D对体温调节:抑制下丘脑温调中枢,温调失常,増强散热过程。

Ⅱ对植物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作用:

A阻断α受体,使AD的升压作用翻转。

B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心脏,引起T波改变等心电图异常。

C、M受体阻断、N节阻断、抗组胺、骨格肌松弛与膜稳定作用。

Ⅲ对内分泌系统作用:

A阻断结节—漏斗多巴胺通路的D2受体,干扰下丘脑某些H的分泌,因而抑制促性腺H的分泌,增加催乳素的分泌。

B抑制促上腺皮质H和生长H的释放,使其分泌减少

IV抗休克作用:

阻断外周α受体直接扩张血管,解除小动脉小静脉痉挛,改善微循环。

3临床应用:①镇静:安静、缓解破伤风、脑炎及中枢兴奋中*引起的惊厥症状。

②麻前给药:配合水合氯醛/全麻药用于猪的全麻。

③抗应激:减少猪、犬、猫、禽在高温季节长途运输,光热不利因素的应激及死亡率。

三、镇痛药

1作用机理:机体内存在“抗痛系统”,它由脑啡肽神经元、脑啡肽及阿片受体共同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约有20%~30%的阿片受体与脑啡肽结合,起着疼痛感觉的调控作用,维持正常痛阈,发挥生理性止痛机能。镇痛药的作用是激动阿片受体,激活了脑内“抗痛系统”,阻断痛觉传导,产生中枢性镇痛作用。

2药理作用:

3临床应用:

四、

1咖啡因

①作用:1)对中枢N系统的作用:増加大脑皮层的兴奋,提高精神与感觉能力,消除疲劳,增加肌肉工作能力(小剂量);大剂量时,直接兴奋延髓中枢,使R中枢对CO2的敏感性増加,R加快,换气量增加加等。兴奋血管中枢。中*易至死。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兴奋迷N、兴奋心肌、兴奋延髓血管运动中枢,使血管收缩。

3)平滑肌:有舒张作用。

4)利尿作用:心肌收缩,肾血管舒张,肾流量增多,提高了肾小球的滤过率。

②应用

1)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过量麻降,R循环衰竭等。

2)强心,日射病、热射病中*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

3)与溴化物合用,调节大脑抑制与兴奋过程平衡。

2硫酸镁

①作用:注射后镁离子吸收快,对中枢神经产生抑制作用,能松弛骨骼肌,对抗惊厥作用,对肠道平滑肌也有松弛作用,还能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和抑制心肌,使血压快速而短暂地下降。

②应用:用于缓解破伤风、脑炎、士的宁中*所致肌肉僵直及治疗膈肌痉挛、肠道痉挛。镁离子血中浓度过高,到20mg%时呈现深度麻醉,呼吸中枢麻痹;故不宜单独用于麻醉。可与水合氯醛配伍用于全身麻醉。

3溴化物

①作用:吸收后释放出溴离子,其对中枢有镇静作用,在大脑皮层兴奋过程占优势时尤为明显;溴离子能选择地抑制大脑皮层运动区,有一定抗惊厥作用;能引起睡眠状态,能降低全身的感觉性,减弱反射反应和性欲。

②应用:对各种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患畜均适用;也可用于有惊厥的患畜如破伤风、癫痫等;还可用于动物驯服;在动物因食盐中*呈现惊厥时,应选用溴化钙。

4水合氯醛

应用:1)镇静、解痉:

A用于马属动物急性胃扩张、肠阻塞、痉挛性腹痛。

B子宫及直肠脱出。

C食道、隔肌、肠管、膀胱痉挛等。

D抗惊厥时酌情加量。

E破伤风、脑炎、士的宁及其它中枢兴奋药中*所致的惊厥。

2)麻醉:马驴骡猪犬各类麻醉药或基础麻醉药(牛羊不用)。

5氯胺酮

①机理:新型镇痛性麻醉药,阻断痛觉冲动向新皮层的传导,产生抑制作用;又能兴奋脑干和边缘系统,引起感觉和意识分离,称为分离麻醉药

②作用特点:

1)产生作用快、维持时间短、镇痛力强

2)意识模糊,眼睁开、咽喉反射存在

3)骨骼肌张力增加,呈木僵样

4)兴奋心血管系统,心律加快、血压上升

5)对呼吸影响轻微

③应用:

1)马、牛、猪、羊及野生动物的基础麻醉药

2)麻醉药用阿托品麻醉前给药,与氯丙嗪等复合麻醉等

3)用作家畜及野生动物的化学保定药

6氯丙嗪

作用,应用特点

7巴比妥类药物

作用:小剂量时轻度抑制和镇静作用,中等剂量引起睡眠,大剂量抗惊厥和麻醉作用,极大剂量抑制延脑呼吸中枢,严重死亡;其作用因剂量而不同。长期服用可引起依赖和耐受。

应用:用于脑炎、破伤风及中枢兴奋药中*所致惊厥;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8哌替啶

应用:1)镇痛药,治家畜痉挛性疝痛,术后及创伤痛;2)用于猪、犬、猫等麻醉;3)与氯丙嗪、异丙嗪配伍,抗休克和抗惊厥等。

9扑热息痛

作用,应用特点

10安乃近

作用,应用特点

11阿斯匹林

作用,应用特点

第四章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药物

掌握强心药、抗凝血药、促凝血药、抗贫血药等各类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特点。

一、心脏药物

1)直接兴奋心肌,如强心甙;2)通过神经调节影响心脏功能,如拟肾上腺素药;3)通过影响cAMP代谢起强心作用,如咖啡因等。

(一)强心苷

1作用机制

2药理作用

(1)加强心肌收缩力(正性肌力作用)

①心脏收缩增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加,使心动周期的收缩期缩短,舒张期延长,有利于静脉回流增加每搏输出量。

②增加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输出量。

③正性肌力作用使心脏体积缩小,导致心壁张力降低,从而使耗氧量减少。

(2)减慢心率和房室传导(负性心率作用):对心功能不全患畜的作用是减慢窦性心率(负性心率)和减慢房室冲动传导(继发血液动力学的改善和反射性降低交感N活动、増加迷走N张力的结果)(负性心率可被阿托品阻断:称强心昔的迷走N依赖作用)。

(3)对肾脏的作用

(4)对血管的作用

正常动物收缩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局部血流减少,心衰病动物强心苷抑制交感神经,外阻降低,局部血流增加

3应用:充血性心衰,房性颤动和室上性心动过速。

(赛马)(种公畜)

(二)抗心律失常药

二、促凝血药和抗凝血药

止血药又称促凝血药:分全身止血药和局部止血药两种。

(一)促凝血药

Ⅰ全身止血药

1维生素K

兽医临床常用的是维生素K3。

应用:

1)实质性和毛细血管性出血,如胃肠、子宫、肺与鼻腔等器官出血;

2)牛、猪的甜苜蓿中*所致的出血,因该植物内含有双香豆素,能对抗肝中凝血酶原的合成,产生低凝血酶原症所致;

3)禽类特别幼雏因缺乏维生素K所致的出血症,可在8周龄前在饲料内拌入维生素K3;

4)手术前后防止出血;

5)长时间内服抗菌性药物所致的维生素K缺乏症。

2安络血(安特诺新)

①作用:能增加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使受伤的血管断端回缩;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少血液外渗。

②应用:适用于毛细血管损伤或通透性增加的出血,如鼻出血、脏器出血、尿血等,也可用于产后出血。

本品不影响凝血过程,对较大出血或动脉出血的疗效较差。

Ⅱ局部止血药

促进凝血因子活化,血小板凝集,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堵塞伤口。

用于外伤或外科止血。

常用药有明胶海绵、淀粉海绵及凝血质。

(二)抗凝血药

分类:1)主要影响凝血E和凝血因子形成的药物;2)体外抗凝血药;3)促进纤维蛋白溶解药:4)抗血小板凝集药。

1肝素

①作用:体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作用机理是激活抗凝血酶,因而对凝血过程的影响极其广泛性,有极强的药理作用。还能与血管内皮细胞壁结合,影响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

②应用:1)作为体外抗凝剂,用于血样保存;2)体内抗凝剂,心血管手术、透析等防治血栓栓塞的疾病。

2枸橼酸钠

①作用:能与血液凝固过程所必须的钙离子络合,降低钙离子的浓度;从而阻止血液的凝固。

②应用:用于体外抗凝剂,一般配制成2.5-4%灭菌溶液。在每ml全血中加入10ml,避免血液凝固。将该抗凝血液用于静脉滴注时,其所含枸橼酸钠并不能引起血钙过低反应。此时的枸橼酸钠在体内易氧化,且其氧化速率已接近其输入的速率,因而无不良反应。若输量过大或速度过快,机体氧化缓慢,可能导致体内枸橼酸量过高,引起中*反应。

枸橼酸钠过量招致中*,出现低血钙,可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解救。

兽医临床也有用静脉注射高渗(10%)枸橼酸钠液作止血药(马、牛-ml),治疗内出血。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在高浓度下,枸橼酸钠促进血小板破裂,加速凝血过程而止血。用时应严把剂量,注射量过大,可使血钙急剧下降,患畜全身颤抖,心肌强烈收缩而引起死亡。

三、抗贫血药

铁制剂

①药理作用:构成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组织酶系如过氧化酶、细胞色素c等的必需元素。

体内过程:

②吸收:Fe3+需还原成Fe2+方可被肠道吸收。

③转运、分布、贮存:铁进入体内后与各种转运铁的蛋白结合转运贮存。

④临床应用:

缺铁性贫血如慢性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妊娠、小动物发育期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第五章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

掌握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各类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与临床选用,如健胃药和泻药的分类,健胃药、泻药、助消化药、止泻药、瘤胃兴奋药、制酵药、消沫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特点。

消化系统药物各类药物分类:

健胃药、助消化药、抗酸药、止吐药与催吐药、瘤胃兴奋药、制酵药与消沫药、泻药与止泻药

健胃药的分类:

(1)苦味健胃药:龙胆、马钱子

作用机理:苦味药经口给药时,苦味刺激舌的味觉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兴奋味觉感受器,提高大脑皮层食物中枢的兴奋性,反射性地增加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进消化机能,提高食欲。

龙胆:与其他健胃药配伍,用于食欲不振及某些热性病引起的消化不良。

马钱子:主要成分有番木鳖碱(士的宁)、马钱子碱。

味极苦作健胃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前胃驰缓、瘤胃积食等

安全范围小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连续应用不得超过1周。

(2)芳香性健胃药:陈皮、桂皮、豆蔻、姜、大蒜

作用及机理

健胃:含有挥发油,具有辛辣性或苦味,内服后轻度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消化也分泌,促进胃肠蠕动。

制酵:轻度抑菌、制止发酵。

袪痰:吸收的药物经呼吸道排出时,增加分泌、稀释痰液。

药物:陈皮、辣椒、桂皮

(3)盐类健胃药:人工盐

作用:小量内服:增加胃肠分泌和蠕动,促进消化,中和胃酸

大量内服:缓泻作用

应用:消化不良、胃肠驰缓、便秘

注意:禁与酸性物质、胃蛋白酶等合用

泻药的分类:

容积性泻药:硫酸钠、硫酸镁等;

作用机理:盐类离子不易被肠壁吸收,在肠腔内形成高渗溶液,吸收大量水分,并阻止肠道水分被吸收,增大肠内容积,通过以下作用促进排便:a)机械性刺激肠粘膜;b)盐类离子刺激肠粘膜;c)水分软化粪便

临床应用:

(2)润滑性泻药:液状石蜡、植物油、动物油

作用机理:润滑肠腔、软化粪便

(3)刺激性泻药:蓖麻油、大*、芦荟

作用及机理:

大*:小剂量:苦味质健胃;中剂量:鞣质收敛;大剂量:大*素、大*酚下泻;抗菌作用:大*素、大*酸

应用:健胃药,与硫酸钠配伍用作泻药

助消化药:

(1)稀盐酸:

作用:促进胃蛋白酶的活性、调节幽门紧张度及胰腺分泌作用、有利于铁及钙的吸收、轻度杀菌制酵。

应用:胃酸减少所致的消化不良、胃内发酵、马、骡急性胃扩张、牛前胃驰缓、食欲不振、碱中*。

注意:忌与碱类、盐类健胃药、有机酸盐及洋地*等制剂配伍。

稀醋酸

作用与应用:a.消化不良;b.瘤胃臌胀;c.局部有防腐及刺激作用,外敷可扩张血管,消肿;d.冲洗口腔,可治疗口腔炎。

(3)胃蛋白酶

作用与应用:促进蛋白质水解;用于胃蛋白酶缺乏和胃液分泌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

注意:a.在酸性环境中作用最强,必须与稀盐酸同用;b.忌与碱性药物、鞣酸、金属盐配伍;c.宜饲前服用

止泻药:

保护性止泻药:鞣酸、鞣酸蛋白等

吸附性止泻药:药用炭、白陶土等

肠道平滑肌蠕动抑制剂:阿托品等

鞣酸与蛋白相互作用后的制剂;在胃酸的环境中很稳定,不易分解,到达小肠后,遇碱性肠液,则分解出鞣酸和蛋白,鞣酸发挥收敛止泻作用。

可用于急性肠炎、非细菌性腹泻,或与其它止泻药合用,疗效更好;为保护性止泻药中为常用的药物。

药用炭(活性炭)

吸附作用很强,内服后能在肠道内吸附各种物质,如细菌、细菌*素、气体、色素及各种化学物质;能机械性地保护肠粘膜,减少对肠壁的刺激,使肠蠕动减少,产生止泻。

用于腹泻、肠炎、*物中*等的治疗。

瘤胃兴奋药:

瘤胃兴奋药又称反刍促进药,是能促进瘤胃平滑肌收缩、加强瘤胃蠕动、兴奋反刍,消除瘤胃积食和气胀的药物。

氨甲酰甲胆碱(Carbamylmethylcholine)

--M样作用,N样作用甚微或无,心血管抑制作用较弱

--用于胃肠弛缓

--禁用完全阻塞、创伤性网胃炎、孕畜。

制酵药:(常用的药物:甲醛溶液、鱼石脂、大蒜酊)

1)甲醛溶液:

作用:杀菌,制酵。

应用:仅适用于严重瘤胃臌胀。

消沫药:(常用的药物:二甲基硅油、松节油、植物油)

机理:因消沫药的粒子是疏水的,不与起泡液互溶,则停留在“气-液”界面,即泡沫膜上;又由于消沫药表面张力低于起泡液表面张力,从而将接触泡沫的局部表面张力降低,该部为表面膜被“拉薄”而穿孔,使相邻两泡膜融合,在进行下一次消膜过程,融合的气泡不断扩大,汇成大气泡排出。

二甲硅油

能消除胃肠道内的泡沫,使被泡沫贮留的气体得以排除,缓解气胀。用于瘤胃泡沫性鼓胀病,用药后5min起效,15-30min时作用最强。

第六章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

掌握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祛痰药、镇咳药、平喘药各类药物分类、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特点。

1.祛痰药的作用机制:能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使痰液变稀、黏性降低,易于咳出,或能增加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促使痰液易于排出的药物。(常用药物:氯化铵、碘化钾、乙酰半胱氨酸)

2.镇咳药的作用机制:凡能抑制咳嗽中枢,或抑制咳嗽反射弧中其他环节,从而减轻或制止咳嗽的药物称为镇咳药或止咳药。(常用药:枸橼酸喷托维宁、复方甘草合剂、可待因)

3.平喘药的作用机制:凡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缓解支气管哮喘的药物称为平喘药。(常用药:氨茶碱、麻*碱)

平喘药能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扩张支气管缓解喘息的药物。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喘息症中有较大的实有价值。

平喘药有肾上腺素类,如异丙肾上腺素、麻*碱等,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使气管扩张,因作用快多用于急性喘息症;还有直接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氨茶碱。有时还用抗过敏药如皮质激素类药也有良好疗效。

第七章利尿药与脱水药

掌握利尿药和脱水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如呋塞米、噻嗪类利尿药,以及高渗葡萄糖、甘露醇等药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特点。

利尿药的药理作用:

利尿药的作用机理:利尿药(diuretics):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电解质和水排出,增加尿量的药物。临床用于减轻或消除体内过多的细胞外液形成的水肿或腹水;用于促进体内*物的排出及尿道上部结石的排出。

高效利尿药:速尿、利尿酸等,能使钠重吸收减少15-25%;

中效利尿药:氢氯噻嗪等,能使钠重吸收减少5-10%;

低效利尿药:氨体舒通、氨苯蝶啶等,能使钠离子减少1-3%。

利尿药的临床应用:

1.氢氯噻嗪

作用:作用于髓襻升支皮质部与远曲小管,抑制钠离子的主动重吸收,使钠、氯排出,带走大量水分,产生显著利尿作用;使钾排出随之增多。

应用:用于心性、肾性及肝性各种水肿;对乳房水肿,胸、腹部炎性水肿等均有良好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促进*物从尿中的排出。

2.呋塞米(速尿):用于全身性水肿

脱水药的药理作用:

脱水药的作用机理:脱水药又称渗透性利尿药,为静脉注入体内后不易被代谢,能迅速提高血液渗透压,从而使组织脱水的药物。这些药物不是电解质,又容易经肾小球滤过,又不被或很少被肾小管重吸收,没有明显的药理作用。

这些药物大量给用后,在血浆、肾小球滤过液与肾小管腔液中形成高渗透压,因而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由于利尿作用不强,一般不作利尿药使用。(常用的脱水药有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

临床应用:

1.甘露醇

作用:静注后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将组织潴留水吸到血液内,组织脱水作用。从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不被重吸收形成高渗,妨碍肾小管对水再吸收,终尿增多的利尿作用。同时在其大量输入血液后增加循环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而利尿。在利尿作用中将组织潴留水排出体外,达到脱水消肿的作用。

应用:首选治疗脑水肿,如脑炎、脑外伤、食盐中*后期的脑水肿、脑组织缺氧,以及其它水肿,如肺水肿等;可用于预防小动物急性肾功能衰竭。

2.高渗葡萄糖第八章作用于生殖系统药物

掌握雄激素类、雌激素类、促性腺激素等药物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特点,如绒膜促性腺激素、孕酮、马促性腺激素素、卵泡刺激素、*体生成素、催产素、麦角新碱的药理作用特点与临床应用。

1.(1)性激素类药物

(一)孕酮

作用:1)内服无效,须肌内注射;2)在雌激素促进子宫内膜增生的基础上,*体激素能继续使子宫内膜腺体的生长,充血、增厚,使其适应受精卵的着床;3)在妊娠期内使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下降,抑制子宫的活动,使胎儿安全生长,起保胎的作用;4)有促进乳腺发育的作用,与雌激素协同使乳腺充分发育,为泌乳作准备;5)能抑制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对抗发情与抑制再次排卵的作用。应用:用于习惯性、先兆性流产,治疗牛卵巢囊肿,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2)促性腺激素类药物

(一)*体生成素

作用:动物脑垂体前叶提取的一糖蛋白,在促卵泡素作用的基础上,可促进母畜卵泡成熟与排卵,在排卵后促进*体的形成,延缓*体在体内的存在,分泌*体酮,以利于早期安胎。增加睾丸分泌睾酮,提高公畜性欲,增加精液量,同样在促卵泡素协同下,促进精子形成。对母畜:与卵泡刺激素协同促进卵泡成熟,引起排卵,形成*体,产生雌激素。应用:治疗成熟卵泡排卵障碍、卵巢卵泡囊肿和*体化囊肿的功能不全所致早期胚胎死亡及早期流产;改善雄性动物性欲和精子密度,对隐睾症也有疗效。

(二)垂体促卵泡素作用:动物脑垂体前叶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能刺激卵泡的生长和发育,在少量*体激素的协同下,能促进母畜体内分泌雌激素和发情,大剂量时,可促进多数卵泡生长与排卵。促卵泡素能促进公畜精子的生成和成熟。应用:1)用于母畜卵巢停止发育,促进母畜发情,提高同期发情效果;2)卵泡停止发育,持久*体等疾病;3)雄性动物提高精子密度。

(三)马促性腺激素

作用:作用与垂体促*体素相似,能促进母畜成熟卵泡的排卵和*体的生成,在排卵障碍时可促进排卵受孕,提高受胎率。对于未成熟的卵泡,则不促进排卵,但能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诱发母畜短期发情,而大剂量时还能延长*体存在时间。还能促进公畜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使隐睾下降。应用:用于乳牛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对发情不显母畜可促进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还可用于幼畜发育不全及隐睾症等。

(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用:作用与垂体促*体素相似,能促进母畜成熟卵泡的排卵和*体的生成,在排卵障碍时可促进排卵受孕,提高受胎率。对于未成熟的卵泡,则不促进排卵,但能刺激卵巢分泌雌激素诱发母畜短期发情,而大剂量时还能延长*体存在时间。还能促进公畜睾丸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使隐睾下降。应用:用于乳牛卵巢囊肿、习惯性流产、对发情不显母畜可促进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还可用于幼畜发育不全及隐睾症等。

子宫兴奋药

(一)麦角新碱作用:麦角生物碱类中兴奋子宫作用强且快,口服吸收良好而规则;能选择性地作用于子宫平滑肌,小剂量能加强节律性收缩,剂量稍大可引起强直性收缩;与缩宫素作用不同,能使整个子宫的平滑肌兴奋,即子宫体与子宫颈同时兴奋,对未孕子宫有作用,已孕子宫作用更强;尤对妊娠末期子宫更敏感。小剂量可引起强烈收缩,甚至压迫胎儿使不能娩出而致子宫破裂、胎儿窒息死亡。应用:不宜用于催产和引产;用于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弛缓、复原不全、胎衣不下等;胎衣未排出前禁用于产后子宫出血。

(二)缩宫素

作用:能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其收缩,作用强度取决于剂量与子宫的生理状态,小剂量加强子宫(妊娠末期子宫)节律性收缩,使子宫底部肌肉节律性收缩,而子宫颈平滑肌松弛,促进胎儿娩出。随剂量增加引起子宫肌张力持续增大,最后致强直性收缩,对胎儿与母体都不利。子宫平滑肌对其敏感性以临产时最敏感,分娩后子宫的敏感性渐渐地降低。应用:胎位正常,产道无障碍而仅在宫缩无力时,可用小剂量缩宫素加强子宫的收缩力,用于催产。在死胎、过期妊娠,或其它需要时可用其引产。在较大剂量时,能迅速引起子宫强直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皮血管而产生止血,但因其作用时间短,可以追加麦角新碱。

第九章皮质激素类药物

掌握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药理学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注意事项,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强的松龙、苯海拉明、扑尔敏等药物的作用及应用

糖皮质激素

(1)药理学作用特点,抗炎,免疫抑制,抗*素,抗休克,血液造血系统(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中枢神经兴奋性提高,关节疾患,引产

(2)应用

替代疗法,严重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异体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抗休克,血液病,局部应用

1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氟美松)为作用较强的一种,其抗炎作用及抗过敏作用比泼尼松、氢化泼尼松更强,而潴留水、钠的副作用极为轻微;应用于风湿病,类风湿病,过敏性炎症;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与有效抗菌药配伍,用于抗菌消炎。

2.氢化可的松

作用:抗炎作用比可的松强1.25倍,水、钠潴留的副作用也常见。内服易吸收,其静注显效迅速,应用:常用其治疗危急病症,如中*性休克等;其灭菌生理盐水混悬液可直接注入并节腔或腱鞘内,治疗骨关节炎、腱鞘炎、风湿性关节炎等,也可用于治疗眼科炎症、皮肤炎症或乳房炎症等。

3.强的松

醋酸泼尼松(强的松)作用:抗炎作用较可的松大3--5倍,并有较强的抗内*素、抗过敏及抗休克的作用;用量较小、对潴留钠、水的副作用较氢化可的松及可的松为小;仅供内服。应用:临床上因受给药方法限制,应用不及氢化泼尼松广泛;用于风湿病,类风湿病,过敏性炎症;在严重的细菌性感染与有效抗菌药配伍,用于抗菌消炎。

4.强的松龙

氢化泼尼松(强的松龙)抗炎作用与泼尼松相似,比氢化可的松强,但内服不及泼尼松疗效可靠,可静注、肌内注射。还可用于乳管内或局部组织腔内注入,其应用比泼尼松广泛。

5.苯海拉明

为抗组胺药,能阻断组胺H1受体,缓解组胺引发的病理症状,消除过敏反应,用于治疗动物的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药物过敏、草麻疹、过敏性皮炎、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血清病和烧伤、湿疹等有组胺释放的病症。本品还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用药后会出现嗜眠反应。

6.扑尔敏

特点抗组胺作用强而持久中枢抑制和嗜睡副作用较轻第十章自体活性物质与解热镇痛抗炎药

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组胺与抗组胺药、前列腺素作用及应用。

解热阵痛抗炎药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解热作用,解热镇痛抗炎药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而对体温正常者几无影响。(2)镇痛作用,对临床常见的慢性钝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或关节痛、痛经等则有良好镇痛效果;不产生欣快感与成瘾性(3)抗炎作用,治疗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组胺与抗组胺药作用与应用

(1)H1受体阻断药应用,变态反应性疾病:对皮肤、粘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及血管神经性水肿疗效好。对昆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瘙痒和水肿亦有效。还可用于药疹和接触性皮炎。

H1受体阻滞剂具有抗组胺作用、

抗胆碱作用、中枢作用。

临床用于变态反应疾病,晕动

症、呕吐、失眠。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等。

(2)H2受体拮抗药主要有西米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主要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

前列腺素作用与应用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治疗心绞痛、降低血压;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它可以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治疗哮喘;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它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增加粘液分泌保护胃粘膜而治疗消化性溃疡;在妇产科疾病中,它可以通过引起或加强子宫收缩用于引产和人工流产等。

第十一章水盐代谢调节药和营养药

掌握水盐代谢调节药、钙和磷、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的药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特点。

一水盐代谢药作用与应用

(一)作用:具有运输物质、调节酸碱平衡、维持细胞结构与功能等作用。

(二)临床应用1.调节酸碱平衡失调,有呼吸性酸(或碱)中*,代谢性酸(或碱)中*等各种类型。临床中以代谢性酸中*较为常见。2急性传染病、高热、休克、缺氧等会使体内脂肪、蛋白质分解的代谢性增加,产生过多的磷酸根、硫酸根、乳酸、丙酮酸等。

二钙和磷的作用与应用

1.钙的作用:(1)促进和牙齿钙化,保障骨骼正常发育,维持骨骼正常的结构和功能(2)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和收缩功能(3)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4)与镁离子的作用相互拮抗(5)致密毛细血管内皮细胞(6)促进凝血

2.磷的作用:(1)与钙一样,磷也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2)维持细胞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3)参与体内脂肪的转运与储存(4)参与能量储存(5)磷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还参与蛋白质合成(6)磷也是体内磷酸盐缓冲液的组成部分,参与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

三.微量元素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铜(1)构成酶的辅基或活性成分;(2)参与色素沉着;(3)参与造血机能

2.锌锌的生物学功能极其重要而复杂,主要有:(1)构成酶(2)激活酶(3)参与蛋白质和核酸合成(4)参与激素的合成或调节活性(5)与维生素和矿物元素产生相互拮抗或促进作用(6)维持正常的味觉功能(7)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3.锰锰的作用:(1)构成和激活多种酶(2)促进骨骼的形成和发育(3)维护繁殖功能

4.硒硒的作用:(1)抗氧化(2)维持畜禽正常生长(3)维持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4)参与辅酶Q的合成(5)降低汞、铅、镉、银、铊等重金属的*性(6)促进抗体生成,增强机体免疫力

5.碘调节基础代谢率和促进骨的钙化方面起重要作用。碘也是动物体内常住微生物所必须的元素

四微生素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1.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作用:能够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参与视网膜视紫质的合成,维持正常的视力;促进动物生长,维持生殖机能,同时增加上皮细胞对微生物的抵抗力。缺乏时,可诱使上皮细胞角质化,变性增加,分泌细胞分泌机能下降,视觉障碍(夜盲症)或生长发育缓慢。应用:用于动物各种眼病、角膜软化症、干眼病、角膜炎、视觉障碍、公畜性欲不良、仔畜生长迟缓、母猪流产、竟技动物运动失调、骨骼肌痉挛、皮肤粗糙、创伤性皮肤粘膜愈后延缓以及溃疡症。

2.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1(硫胺)作用:VB1影响糖代谢,VB1不足时糖代谢中断,主要靠糖代谢供应能量的神经组织得不到能量而受损害;糖代谢中断,其中间代谢物如丙酮酸、乳酸大量蓄积、诱发乙酰胆碱合成减少,神经冲动的传递受阻。VB1缺乏时肠胃功能下降,消化不良,心力衰竭,运动麻痹,四肢瘫软;犊牛、家禽易产生惊厥、抽搐,消化不良和心脏功能低下等症状。应用:VB1用于缺乏症引起的神经炎、神经麻痹症、心力衰竭、肠道弛缓、慢性消化不良症,乳牛及妊娠母牛的酮血症的治疗;在大量输入葡萄糖时补给本品,加速糖代谢,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第十二章抗微生物药物

掌握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抗菌增效剂等各类抗微生物作用、作用机理、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重点是β-内酰胺类、氨基苷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掌握与抗生素、耐药性、抗菌谱、抗菌活性等相关概念,抗菌药作用机理,耐药性产生机理及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去防止耐药性产生。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能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有些抗生素还能抗病*、抗肿瘤和抗寄生虫

抗菌谱antibacterialspectrum):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范围,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抗菌活性:指抗菌药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能力

细菌的耐药性Antibioticresistance又称抗药性,一般是指细菌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一耐药性产生机理:

1产生酶使药物失活

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

钝化酶:如乙酰转移酶、磷酸转移酶、核苷转移酶

2改变膜的通透性:如外膜亲水性通道发生改变

3作用靶位结构改变:药物不能与细菌结合

4、改变代谢途径如细菌对磺胺药的耐药性

5、其他:细菌在胞浆内产生“四环素泵”,耐喹诺酮类的细菌细胞膜上有外排系统

二避免细菌耐药性的措施:

为了克服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要注意抗菌为了克服细菌对药物产生耐药性,要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给予药物的合理应用,给予足够的剂量与疗程,必要的联合用药和有计划的轮换供药。

此外,医药学专家还应努力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改造化学结构,使其具有耐酶特性或易于透入菌体。

三抗菌药物作用机理:

(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细菌细胞膜外是一层坚韧的细胞壁,能抗御菌体内强大的渗透压,具有保护和维持细菌正常形态的功能。

细菌细胞壁主要结构成分是胞壁粘肽,由N-乙酰葡萄糖胺(GNAc)和与五肽相连的N-乙酰胞壁酸(MNAc)重复交替联结而成。

胞壁粘肽生物合成可分为胞浆内、胞浆膜与胞浆外三个阶段。

胞浆内粘肽前体的形成可被磷霉素与环丝氨酸所阻碍。

(二)、影响胞浆膜的通透性

细菌胞浆膜主要是由类脂质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一种半透膜,具有渗透屏障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多粘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表面活性物质,能选择性地与细菌胞浆膜中的磷酯结合;而制霉菌素和二性霉素等多烯类抗生素则仅能与真菌胞浆膜中固醇类物质结合。它们均能使胞浆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菌体内的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糖和盐类等外漏,从而使细菌死亡。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细菌为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70S,由30S和50S亚基组成,哺乳动物是真核细胞,其核蛋白体为80S,由40S与60S亚基构成,因而它们的生理、生化与功能不同,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核蛋白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性,而不影响哺乳动物的核蛋白体和蛋白质合成。多种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但它们的作用点有所不同。

①能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使蛋白质合成呈可逆性抑制的有氯霉素、林可霉素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等)。

②能与核蛋白体30S亚基结合而抑菌的抗生素如四环素能阻止氨基酰tRNA向30S亚基的A位结合,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③能与30S亚基结合的杀菌药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等)。它们的作用是多环节的。影响蛋白质合成的全过程,因而具有杀菌作用。

(四)、抑制核酸合成

磺胺类与甲氧苄啶(TMP)可分别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与二氢叶酸还原酶,妨碍叶酸代谢,最终影响核酸合成,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喹诺酮类药物能抑制DNA的合成,利福平能抑制以DNA为模板的RNA多聚酶。

各类抗微生物药物:

一、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一)青霉素类

1抗菌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合成酶的活性而阻碍细胞壁粘肽的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

细菌细胞通过壁粘肽合成酶即是位于细菌胞浆膜上的特殊蛋白,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靶点。

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s数目、分子量不同,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2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抗菌谱:高度敏感:G+球菌、G+杆菌、G-球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常作首选药。

G+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不产生β-内酰胺酶金葡菌,但对肠球菌的作用较差。

G+杆菌:丹*杆菌、炭疽杆菌、李氏杆菌、牛放线杆菌及G+厌氧杆菌如产气荚膜杆菌、破伤风梭菌、魏氏梭菌等均对青霉素G敏感

G-菌: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亦敏感,耐药罕见

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

3作用特点:对G+菌作用强,对G-菌作用弱

G+菌细胞壁主要是粘肽,占65~95%

菌体胞浆内渗透压高,20~30个大气压

对繁殖期细菌作用强,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

对细菌有高度选择性作用,对宿主几乎无*,因哺乳动物细胞物细胞壁

4临床应用:敏感G+球菌所致马腺疫、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乳腺炎、子宫炎、肺炎、脑膜炎、化脓性腹膜炎、创伤感染

G+阳性杆菌所致炭疽、猪丹*、放线菌病、气肿疽、肾盂肾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

钩端螺旋体病感染的首选治疗药

与抗*素合用治疗破伤风

大量内服治疗鸡球虫病并发肠道梭菌感染

5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

马、骡、牛、猪、犬有报道,但症状较轻

休克时,静注或肌注肾上腺素,必要时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增强或稳定疗效

(2)局部刺激:钠盐较钾盐轻

注意事项?

(二)头孢菌素类

1作用机理?

2作用特点:抗菌谱广

杀菌力强

*性低,过敏反应较少

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较青霉素稳定

与青霉素类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部分头孢菌素可被细菌产生的头孢菌素酶所灭活

抗菌谱:对G+作用强,包括耐青霉素的金葡菌

对部分G-菌有效: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

对螺旋体有效

对结核杆菌、真菌、霉形体、病*、原虫无效

3药理作用

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啉

对青霉素酶稳定,但能被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灭活

对肾脏有一定*性,特别与氨基苷类或强效利尿药合用时,*性增强

对G+菌作用较强,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敏感G+菌和少数G-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

第二代头孢菌素对β-内酰胺酶稳定

对大部分G-杆菌抗菌作用较强

对G+菌的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稍逊

对某些肠杆菌作用差,对绿脓杆菌无效,

部分对厌氧菌高效,肾*性较第一代弱

常用以治疗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胆道感染和其他组织器官感染。

第三代:对多种β-内酰胺酶有较高的稳定性,对G+菌的抗菌活性不及第一、二代;

对G-菌作用强于第二代,对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作用很强,对流感杆菌、淋球菌的抗菌活性良好;

血浆半衰期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发炎脑脊液;基本无肾*性。

主要用于多种G+、G-菌所致的尿路感染及危及生命的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肺炎等,头孢他啶是目前临床用于抗绿脓杆菌最强的抗生素。

第四代:抗菌谱更广,具有第三代对G-菌有较强作用

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血浆半衰期较长,无肾*性

4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皮疹

与青霉素偶有交叉过敏反应

肌注局部有刺激作用

犬肌注或静注头孢拉定,过敏反应严重,可致死,应慎用

肾功能不良的动物应调整剂量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新霉素、安普霉素

1作用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结合,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全过程,该类药物可产生杀菌作用,为静止期杀菌制剂。

其作用机制包括:

1)抑制核蛋白体70s亚基始动复合物的形成;

2)选择性地与核蛋白体30s亚基上的靶蛋白结合,导致异常无功能的蛋白质合成;

3)阻止肽链释放因子进入A位,使已合成的肽链不能释放,最终使核蛋白体循环受阻,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

4)使胞膜缺损通透性增加。

此类药物有抗生素后效应,即血清浓度降至最低抑菌浓度以下,残留物杀菌活性依然持续

2抗菌作用:对G+、G-及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部分药物对支原体有较强的作用,但耳*和肾*作用均较大,剂量过大可产生神经肌肉接头(触突)的阻滞作用,故用时应注意其用量及疗程。

3不良反应:

①耳*性:在内耳淋巴液中浓度很高,引起严重的耳*性,耳聋;应避免与增加其耳*性的万古霉素、镇吐药、呋塞米、依他尼酸、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苷及高效利尿药等药合用,也应避免与能掩盖其耳*性的苯海拉明、美克洛嗪、布可立嗪等抗组胺药合用。

②肾*性:主要经肾排泄,尿药浓度高,在肾蓄积;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尿浓缩困难、蛋白尿、管形尿、严重者可致氮质血症及无尿症。合用两性霉素B、杆菌肽、头孢噻吩、环丝氨酸、多粘菌素B或万古霉素可增加肾*性的发生。

③神经肌肉阻断作用:氨基甙类能与突触前膜上的钙结合部位结合,从而阻止乙酰胆碱释放;发生肌肉麻痹,呼吸暂停;可用钙剂或新斯的明治疗。

④过敏反应: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发热等,也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其中链霉素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仅次于青霉素G。

4共同特征

为有机碱,能与酸形成盐

内服吸收少,肠道感染效果好

吸收后大部分从尿中排出,适用于尿道感染

抗菌谱广,对需氧G-杆菌作用强,对G+作用弱但对金葡菌耐药耐药菌株较敏感

不良反应: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肾*性、神经肌肉阻断作用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四环素类

天然品: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

半合成品:多西环素、美他环素(甲烯土霉素)、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

抗菌活性: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美他环素>金霉素>四环素>土霉素

土霉素(Oxytetracycline

广谱、抑菌,对G+菌、G-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某些原虫有效。

局部刺激性大,耐药性产生较慢,本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应用: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性幼畜下痢;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牛出败、猪肺疫、禽霍乱;支原体引起牛肺炎、猪气喘病、鸡慢性呼吸道病;坏死杆菌引起局部坏死、子宫脓肿、子宫内膜炎;血孢子虫病、泰勒焦虫病;放线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二重感染:成年草食动物大剂量或长期内服时,使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消化机能失常,肠炎和腹泻,形成新的感染。

成年反刍动物、马属动物、兔不宜内服;避免与乳制品和含钙量高的饲料同时应用。

四环素(Tetracycline

作用与应用于土霉素相似

内服后血药浓度较土霉素或金霉素高,易进入胸腹腔、胎畜循环和乳汁

对G-杆菌作用强,对G+菌球菌不及金霉素

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

作用和应用与土霉素相似

对耐青霉素的金葡菌作用优于土霉素和四环素

局部刺激性强、稳定性差,人医中的针剂和内服制剂均以淘汰。

多西环素(Doxycycline)

又名脱氧土霉素、强力霉素

内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分布广泛、肝肠循环显著,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

体内、外抗菌活性较土霉素、四环素强

应用:支原体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鹦鹉热

*性在本类中最小

氯霉素类

(一)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广谱抑菌,G-: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布鲁氏菌、巴氏杆菌;G+:炭疽杆菌、链球菌、棒状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对少数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有一定作用;对绿脓杆菌无效。

作用机理:与70s核蛋白体的50s亚基上的A位紧密结合,阻碍蛋白质不能合成。

应用:肠道感染---特别是沙门氏菌所致的畜禽副伤寒、雏鸡白痢、仔猪*、白痢,幼驹大肠杆菌病;局部感染---子宫炎、乳腺炎;内服吸收良好,肌注吸收缓慢。不良反应:抑制骨髓造血机能;年FDA禁止氯霉素用于食品动物;肝微粒体酶的抑制剂;胃肠道反应;二重感染。

(二)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

又名氯霉素、硫霉素

抗菌作用:广谱抗生素,其抗菌活性与氯霉素相似,但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金葡菌的作用不及氯霉素。

耐药性:氯霉素之间有单向交叉耐药性,对氯霉素耐药的菌株对本品敏感。

应用:主要用于畜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等细菌感染性疾病。

不良反应:

不产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抑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生成,较氯霉素轻

(三)氟苯尼考(Florfenicol

是甲砜霉素的单氟衍生物,故又称氟甲砜霉素

抗菌作用:动物专用广谱抗生素,抗菌活性优于氯霉素和甲砜霉素,对耐氯霉素和甲砜霉素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白菌仍有效

应用:敏感菌所致的牛、猪、鸡、鱼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如牛呼吸道感染、乳腺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痢、白痢,鸡大肠杆菌病、禽霍乱

不良反应:有胚胎*性,妊娠动物禁用

大环内酯类

(一)红霉素(Erythromycin

药理作用:一般浓度抑菌,高浓度有杀菌作用

对G+抗菌作用较强,如金葡菌包括耐药金葡菌、链球菌、肺炎球菌、猪丹*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炭疽杆菌、棒状杆菌等

对G-较弱:如巴氏杆菌、布鲁氏菌

对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氏菌无效

对某些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有效

作用机理: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通过阻断转肽酶和/或mRNA位移,抑制肽链合成和延长,使细菌蛋白合成受阻。

耐药性:易产生耐药性,大环内酯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应用:对G+的作用不及青霉素,敏感菌感染宜首选青霉素

耐青霉素金葡菌所致的轻、中度感染如肺炎、败血症、乳腺炎、子宫内膜炎、猪丹*

对青霉素过敏的病例

禽败血支原体病、猪支原体性肺炎

不良反应:*性低,但刺激性强,宜深部肌注;静注速度宜缓,不应漏出血管外;犬、猫应慎用因内服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二)泰乐菌素(Tylosin)

特点:畜禽专用抗生素;对支原体抑制作用较强,对螺旋体有抑制作用,对G+菌作用较红霉素弱,对大多数G-作用较差,对牛、猪、鸡有促生长作用。

应用:防治鸡、火鸡和其他动物的支原体感染;牛的摩拉氏菌感染,猪弧菌性痢疾、传染性胸膜肺炎,犬结肠炎;浸泡种蛋预防支原体传播;猪生长促进剂制成预混剂。

※欧盟年开始禁用本品作生长促进剂。

不良反应:肌注有局部刺激作用;与聚醚类抗生素合用时使聚醚类*性增强;蛋鸡产蛋期禁用;休药期1d。

(三)替米考星(Tilmicosin)

特点:由泰乐菌素的水解产物半合成;药理作用:

畜禽专用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G+菌、某些G-菌、支原体、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对胸膜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的抑制作用强于泰乐菌素

应用:防治家畜由胸膜炎放线杆菌、巴氏杆菌、支原体等感染所致的肺炎;禽支原体病;泌乳动物的乳腺炎。

不良反应:本品*作用的靶器官是心脏,使心收缩力减弱。

注意:禁止静注,牛一次静注5mg/kg可致死,猪、灵长类、马亦易致死;蛋鸡产蛋期禁用。

(四)吉他霉素(Kitasamycin)

又名北里霉素、柱晶白霉素

药理作用:

对G+的作用强,但不及红霉素,而对耐药金葡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

对某些G-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有抑制作用

特点:对耐青霉素和红霉素的金葡菌有效。

应用:主要用于G+菌包括耐药金葡菌引起的感染,畜禽支原体病,猪弧菌性痢疾;用作猪、鸡饲料添加剂,促进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注意:蛋鸡产蛋期禁用,宰前休药期7d。

(五)螺旋霉素(Spiramycin)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但抗菌力较弱

与红霉素、泰乐菌素之间有单向交叉耐药性

主要用于防治葡萄球菌病和支原体病

曾用作猪的饲料添加剂,欧盟年开始禁用本品作生长促进剂。

磺胺类

(一)磺胺类药物的特点:

抗病原范围广,性质稳定,使用方便,易于生产。

与抗菌增效剂合用,效果更好。

广谱抑菌药,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效;易产生耐药性。

凡有肝肾功能受损、严重的溶血性贫血、酸中*等病症的动物,应慎用或禁用。

注射液不宜与酸性药、普鲁卡因、苯唑卡因、丁卡因配伍用。

磺胺药单独使用,病原体易产生耐药性而曾受到限制,与抗菌增效剂如TMP(甲氧苄啶)等联用,抗菌范围扩大,疗效明显增强,在畜禽感染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十分普遍。

(二)分类

根据肠道吸收的程度和临床用途,分为内服难吸收用于肠道感染的磺胺药、外用磺胺药、内服易吸收用于全身感染的磺胺药三大类。

除磺胺脒(SG)(琥磺胺噻唑、酞磺胺噻唑现已少用)用于肠道感染、磺胺嘧啶银(SDAg)局部外用外,其他均用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某些品种亦用于弓形体病、球虫病和住白细胞原虫病的治疗。

用于全身感染(肠道易吸收磺胺):

短效:磺胺异恶唑(SIZ),磺胺异恶唑、磺胺二甲嘧啶(SM2)、磺胺喹恶啉(SQ),半衰期在10小时以内。

中效:磺胺嘧啶(SD)、磺胺甲基异噁唑(SMZ),半衰期在10~24小时以内。

长效:磺胺对甲氧嘧啶(SMD)、磺胺多辛(SDM),磺胺间甲嘧啶(SMM、制菌磺)、磺胺邻二甲氧嘧啶(SDM‘)、磺胺甲氧吡嗪(SMPZ)等,半衰期在24小时以上,最长可达小时。

用于肠道难吸收磺胺感染(肠道难吸收磺胺):

柳氮磺吡啶(SASP)、磺胺脒(SG,SM),

外用磺胺药:

磺胺醋酰(SA)、磺胺嘧啶银(SD-Ag)

体内过程根据磺胺药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可分为肠道易吸收类和肠道难吸收类,前者适用于治疗全身性感染,后者则适用于治疗肠道感染。

(三)作用机理

(四)抗菌谱及临床应用

磺胺药的抗菌谱较广,能抑制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一些阴性菌。

特点:广谱、抑菌;对G+、G-球菌、G-杆菌,少数真菌、衣原体、原虫(球虫、住白细胞虫),放线菌有效;某些磺胺药,对分枝杆菌,绿脓杆菌也有效。

对其高度敏感的细菌有链球菌、肺炎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杆菌等;

中度敏感的有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菌和李氏杆菌等。

本类药对放线菌、某些真菌和某些原虫亦有抑制作用,但对螺旋体、结核杆菌、立克次体无效。x

(五)耐药性与不良反应

易产生

葡菌〉大肠杆菌〉链球菌

原因:代谢途径、PABA、酶结构、外源叶酸

程度不同的交叉耐药性

急性/慢性中*

泌尿系统功能损害及预防

过敏反应

造血系统反应,急性溶血性贫血

CNS反应

消化道反应

耐药性:易产生,尤药量不足,疗程过长时。

解决措施:

充分饮水、药物选择、同服小苏打、产蛋期禁用

(六)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选药原则:

1)全身性感染,选用肠道易吸收磺胺药,以SMM、SMZ、SD、SM2。

2)肠道感染选用PST,SG等。

3)治疗创伤时,可外用SML。

4)尿道感染以选用对泌尿道损害小的SIZ、SM2等较好。

剂量原则:

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

第一代(20世纪60年代初):只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克雷白杆菌、少部分变形杆菌有作用。现因疗效不佳,谱窄小,口服吸收差及副作用已淘汰。如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

第二代(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以吡哌酸代表。抗菌谱扩大,对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绿脓杆菌、沙雷杆菌也有一定抗菌作用。此外尚有甲氧噁喹酸(Miloxacin)和新噁酸(Cinoxacin)在国外有生产。另有奥索利酸、西诺沙星、吡哌酸、吡咯米酸;

第三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喹诺酮的基本结构中增加了氟离子,具有对组织细胞穿透力强的特点。其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葡萄球菌等阳性菌也抗菌,对一些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则进一步加强。且体内分布广,口服吸收好。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广谱、无质粒介导的耐药性,本代药物的分子中均有氟原子。又称为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

(一)常用药物:诺氟沙星(氟哌酸)环丙沙星乙基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单诺沙星双氟沙星沙拉沙星

(二)药理特点: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具有抗菌活性;某些品种对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厌氧菌、分支杆菌、支原体、衣原体也有良好作用。

其抗菌作用特点:随药物浓度增加,抗菌作用增强,呈现剂量依赖性。

(三)抗菌机制:抑制DNA回旋酶(DNAGyrase),阻碍DNA复制

(四)抗菌谱:广谱,杀菌药;

G+/G-球菌、杆菌有效(对绿脓杆菌、*团菌、弯曲杆菌有效);

产酶金葡菌,部分结核杆菌;

对衣原体,支原体(如MycoplasmaPneumoniaofswine)及厌O2菌等均有效。

应用: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泌尿道,前列腺感染,盆腔炎症,骨、关节、皮肤、软组织,耳鼻喉科感染等有效,尤其G-杆菌所致的感染较好。

(五)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不适、疼痛等;

2)CNS反应,可致人头痛、头晕、睡眠不良等,并可致精神症状;CNS兴奋表现。

3)由于本类药物可有抑制r-氨基丁酸(GABA)的作用,因此可诱发癫痫,有癫痫病史者慎用;

4)本类药物可影响软骨(特别是关节的滑车部分)的发育,孕畜、未成年犬、马等幼年动物应慎用;严重者可致软骨组织损害、关节痛。

5)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易致肝损害。WBC↓,血小板↓等。

6)可产生结晶尿,尤其在碱性尿中更易发生肾功能损害;

7)个别病例的过敏反应。

(六)喹诺酮类药物的相互作用

1)碱性药物、抗胆碱药、H2受体阻滞剂均可降低胃液酸度而使本类药物的吸收减少,应避免同服。

2)利福平(RNA合成抑制药)、氯霉素均可使本类药物的作用降低;可使氟哌酸的作用完全消失,使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的作用部分抵消。

3)氟喹诺酮类抑制茶碱的代谢,与茶碱联合应用时,使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可出现茶碱的*性反应,应于注意。

抗菌增效剂

(一)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

又名甲氧苄氨嘧啶,三甲氧苄氨嘧啶

内服吸收快,分布广,抗菌谱与磺胺药相似,效力较强

单用易产生耐药性,一般不单独作抗菌药使用,与磺胺药以1∶5配成复方制剂应用

*性低、副作用小偶尔引起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引起孕畜、初生子畜叶酸摄取障碍

(二)二甲氧苄啶(Diaveridine,DVD

内服吸收少,血药浓度为TMP1/5,抗菌较TMP弱

与SQ等以1∶5配合应用

防治禽、兔球虫病

禽、畜肠道感染第十三章消*防腐药

掌握防腐消*药概念、作用机理、影响消*防腐剂作用的因素,熟练掌握各类防腐消*剂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1、消*防腐药:指具有杀灭病原微生物或抑制其生长繁殖的药物。消*药:指能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主要用于环境、厩舍、排泄物、用具、器械等非生物表面的消*。

防腐药:指能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药物。

主要用于局部皮肤、黏膜和创伤等生物体表的微生物,食品及生物制品防腐。

2、作用机理

(1)使蛋白质凝固或变性:如酚、醇、酸、重金属盐类等。

作用无选择性,称为原浆*作用.

(2)改变胞浆膜的通透性,通过降低菌体表面张力:如新洁尔灭、洗必泰等。

(3)干扰病原体的酶系统活性,竞争性地与酶结合,抑制酶的活性:如重金属盐、氧化剂、卤素类等。

3、影响消*防腐剂作用的因素

病原微生物类型:G+菌比G-敏感;病*对碱类敏感

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温度:抗菌效力在15-20度

环境和组织的pH:戊二醛在pH7.5-8.5

消*环境中有机物的存在:

水质硬度:硬水中的Ca2+Mg2+与碘等结合降低抗菌效力

配伍禁忌:阳离子和阴离子清洁剂;氧化剂和还原剂

其他因素:表面张力、剂型等

4、熟练掌握各类防腐消*剂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一、环境消*药

(一)、酚类

损害菌体细胞膜、较高浓度使蛋白质变性,起杀菌作用。

抑制细菌脱氢酶和氧化酶而起抑菌作用。

对不产生芽孢的繁殖型细菌和真菌有杀灭作用。

对芽孢和病*作用差。。

抗菌活性不受环境有机物和细菌数目的影响

1、来苏儿(煤酚)

成份:植物油、氢氧化钾、煤酚(50%)

作用:对一般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芽胞和病互的作用不可靠。

应用:3-5%的溶液用于浸泡用具、器械及厩舍、场地、病畜排泄物的消*。

1-2%的溶液作皮肤及手的消*。0.5-1%的溶液用于冲洗耳恭听口腔或直肠粘膜.本品有特殊酚臭,不宜用于屠宰场或乳牛场。

2、苯酚(Phenol)

又名石炭酸,临床用复合酚。杀灭细菌、霉菌、病*

应用:用于器具、厩舍、排泄物、污物、车辆消*

不良反应:

高于5%浓度有局部麻醉作用,对组织有强烈刺激腐蚀性

碱性环境、脂类、皂类减弱其杀菌作用

有致癌作用

甲酚(Cresol,Cresylol)

(二)、醛类

称挥发性烷化剂

通过烷基化反应,使菌体蛋白变性,改变酶和核酸的功能

杀菌作用强大

甲醛溶液(Formaldehydesolution)

福尔马林40%甲醛溶液

对繁殖型细菌、芽孢、结核杆菌、病*、真菌均有杀灭作用;

应用:用于厩舍、仓库、孵化室、皮毛、衣物、器具的熏蒸消*;内服用于制酵;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

2、(1)聚甲醛本身无消*作用,常温或加热后产生大量甲醛气体,呈现杀菌作用。

主要用于环境熏蒸消*

(2)戊二醛pH7.5~8.5时,作用最强,较甲醛强2~10倍。可杀灭繁殖型细菌、芽孢、真菌、病*,用于医疗器械等;对组织刺激性弱。

(三)、碱类

杀菌作用与解离度有关

对病*、细菌杀灭作用均较强,高浓度杀灭芽孢

杀菌力受有机物的影响

无臭、无味,可用于食品厂消*

对金属制品、纤维织物有损坏作用

氢氧化钠

对细菌繁殖体、芽胞、病*均有强大的杀灭力。1-2%热溶液作畜舍和环境消*,5%热碱水用于炭疽芽胞污染所消*。

2、生石灰

对一般细菌有一定程度的杀灭作用。10-20%混悬液用于畜舍和环境消*。

(四)、酸类

无机酸为原浆*,又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盐酸和硫酸杀灭芽孢,用于排泄物消*

盐酸加食盐用于污染的皮革消*

1、硼酸

作用与应用:有较弱的抑菌作用,无杀菌作用,但刺激性小。

2--4%溶液可冲洗各种粘膜、创面、洗眼。

2、漂白粉

作用与应用:对细菌、病*、霉菌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其杀菌作用是由于次氯酸钙水解生成次氯酸,进一步分解成新生态氧和氯气。

5-20%溶液用于畜舍、环境消*.0.03—0.15%溶液可作饮水消*。

(五)、卤素类

卤素对对菌体细胞原浆有高度亲和力,易渗入细胞,使原浆蛋白的氨基或其他基团卤化,或氧化活性基团,表现杀菌作用

1、氯和含氯化合物:

氯化作用破坏菌体或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氧化作用抑制各种巯基酶或其他对氧化敏感的酶类

二、皮肤、黏膜消*防腐药

醇类:乙醇

表面活性剂:新洁尔灭、洗必泰

碘与碘化物:碘、聚维酮碘、碘仿

有机酸类:

过氧化物类: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染料类:

(一)、醇类

优点:

性质稳定

作用迅速

无腐蚀性

无残留作用

与其他药物配成酊剂有增效作用

缺点:不能杀灭细菌芽孢,受有机物影响大,抗菌有效浓度较高

1、乙醇

作用与应用:70%杀菌能力最强,可杀死一般繁殖型细菌,对芽胞无效。

70%的酒精主要用于皮肤、手术部位、体温计、小件医疗器械的消*。

2、碘酊

作用与应用:强氧化剂,具有强大的消*作用,对细菌、病*、霉菌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2--5%溶液用于手术部位、注射部位的消*,亦可用于皮肤的霉菌病。(2%碘酊人用,5%碘酊兽用)。

(二)、表面活性剂

作用

改变界面能量分布而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使蛋白质变性,灭活酶系统

分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力强、抗菌力弱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去污力差、抗菌力强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五)、过氧化物类

与有机物相遇,放出新生态氧,氧化菌体内活性基团而杀菌

过氧化氢(双氧水):有杀菌、除臭、机械清洁作用

高锰酸钾:杀菌、除臭、解*、用于创面

1、高锰酸钾

作用与应用:强氧化剂,有杀菌、除臭、解*作用。0.1%溶液用于冲洗创口、粘膜等,0.01—0.05%溶液可作家畜误食*物洗胃.1%洗*蛇咬伤口可减轻中*。

2、双氧水

作用与应用:能放出生态氧有抗菌和除臭作用,1—3%用于清感染创。

(六)、染料类

碱性染料的抗菌作用强于酸性染料,仅能抑菌、抗菌谱不广、作用缓慢

雷佛奴尔:对化脓菌作用较强

甲紫: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亦可抗真菌,对组织无刺激性、用于创面

1、新洁尔灭

作用与应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兼有杀菌和去垢效力。对多数细菌数分钟可杀死;对病*效力差。0.1%溶液用于外科手术洗手和皮肤消*(5-15分钟),外科手术器械消*(煮沸15分钟再泡30争钟)。

2、百*杀

作用与应用:是一种双链季胺高效表面活性剂。对细菌、病*、霉菌有杀灭作用,并有除臭和清洁作用,0.05%溶液用于畜舍、环境消*。

3、过氧化酸

作用与应用:强氧化剂,具有高效和广谱杀菌作用,对细菌、病*、霉菌和芽胞均有杀灭作用,0.5%溶液用于畜舍、环境消*,1%溶液10分钟可杀死芽胞。第十四章特效解*药

掌握特效解*药的种类、作用机理、各类解*药的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重点为有机磷酸酯类杀虫药解*剂、亚硝酸盐中*解*剂、氰氢酸中*解*剂、重金属中*解*剂。

一特效解*药的种类

有机磷化合物中*的解*药: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双解磷双复磷

亚硝酸盐中*的解*药:亚甲蓝

有机氟中*的解*药(其他解*药):乙酰胺

重金属、类金属中*的解*药:二巯基丙醇、依地酸钙钠、青霉胺

氰化物中*的解*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二、作用机理

、有机磷类解*药

1、*理

2、解*原理:胆碱酯酶复活剂分子中的肟基(=NOH)与磷原子的亲和力强

能夺取磷酰化胆碱酯酶中带磷的化学基团,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

能直接与血中的有机磷结合,使之成为无*物质由尿排出

3、药物特点

碘解磷定:对对硫磷、内吸磷效果好

氯解磷定:水溶性和稳定性好,作用强、产生快、*性低,可肌注或静注

双复磷:易透过血脑屏障,有阿托品样作用,对CNS症状消除作用较强,可肌注或静注

双解磷:作用较碘解磷定强而持久,不宜透过血脑屏障

(二)、亚硝酸盐解*药

1、*理:

将Fe2+血红蛋白氧化为Fe3+血红蛋白,使其失去携氧功能

2、解*原理:

小剂量亚甲兰将Fe3+血红蛋白还原为Fe2+血红蛋白,恢复携氧功能

3、亚甲蓝(MethylthioniniumChloride)

小剂量(1--2mg/kg)用于解救亚硝酸盐中*

大剂量(5--10mg/kg)亚甲蓝进入动物体内具有氧化功能,能使(低铁)血红蛋白迅速氧化成高铁血蛋白(MHb),尚失携氧能力;用于解救氰化物中*

与强碱性溶液、氧化剂、还原剂、碘化物配伍禁忌

在亚硝酸盐中*时,大剂量注入亚甲蓝反而加重病情,加速动物死亡

亚甲蓝对组织有较强刺激性,仅宜静脉注射或深部肌注给药

(三)、氰化物解*剂

1、*理:

CN-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Fe3+结合,阻碍酶的还原,抑制酶的活性

2、解*:

Fe3+蛋白形成剂:亚甲兰、亚硝酸钠

硫代硫酸钠:

(1)、亚硝酸钠

在体内能氧化血红蛋白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可作为氰化物中*的解*药,应以静脉注射法给药,在注射后1-2分钟,应即再注射硫代硫酸钠。

解救氰化的中*时,应严把剂量,切不可超剂量,以免过多的药量致使过量低价血红蛋白转变成高铁血红蛋白,致使机体严重缺氧而死亡。

(2)、亚甲蓝(美蓝)

大剂量注射亚甲蓝能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与亚硝酸钠的解*一样。

将体内氰离子及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的氰离子形成氰化高铁血红蛋白,解除组织细胞因不能利用氧而呈现缺氧中*症。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不稳,可再释放出氰离子,因而仍然再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使与释放的氰离子形成硫氰化物排出体外。

(3)、硫代硫酸钠(大苏打)

用于氰化物中*解救,静注后能与游离的氰离子或氰化高铁血红蛋白中的氰离子结合成无*的硫氰化合物排出体外。

作用较慢,常与作用较快的亚硝酸钠配伍静注。本药与亚硝酸钠配伍时,氰化物中*动物临床症状仍不消失,可再单独注射本品,决不能再用亚硝酸钠。

也可用于重金属盐和砷中*的解*药;它可与多种金属及类金属(如汞、铅、砷、碘等)结合形成无*的硫化物从尿中排出而解*。

还可用于亚硝酸盐中*的解*药,由于所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为低铁血红蛋白,使之成为解*药

(四)、氟化物中*的特异解*药

1、乙酰胺(解氟灵)

目前治疗有机氟类中*的有效解*药。

进入体内经水解,释放出大量乙酸,并与氟乙酸产生竞争性拮抗作用,限制氟乙酸的*性反应,缓解其中*的临床症状。

乙酰胺有明显延长氟乙酰胺等中*的潜伏期,控制发病,减轻症状,甚至使动物不发生明显的中*症。

*性低、安全性良好,局部注射处有疼痛感,但仍是氟乙酰胺、氟乙酸钠等急性中*的有效解*药。

有机氟化物中*呈现神经型症状,动物出现痉挛与抽搐,应配与氯丙嗪或巴比妥类的镇静剂,缓解症状。

(五)、金属与类金属解*药

1、*理:与机体组织细胞中氧化还原酶的巯基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细胞内缺氧

2、解*原理:

巯基络合剂:与金属原子形成不溶性络合物

金属络合剂:与金属或类金属形成无活性的可溶的环状络合物

(1)、二巯丙醇

进入体内后既能与游离金属离子结合,又能从已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巯基酶中夺取金属离子,形成无*的络合物,且将巯基酶释放、复活。

主要用于砷、汞、锑等中*的解救,对于其它如铋、铬、铜、锌等中*的疗效差,对铅中*无效。

体内代谢快,与药物结合的金属离子仍能被分离出,并产生*性作用,故在治疗时应重复给药,以保证血中有足够的二巯丙醇维持疗效,到体内有害金属离子排完为止。

对动物体内正常酶(含金属离子)系统也有抑制作用,因此使用剂量不宜太大。

对肝脏也有损害作用,局部注射有刺激、肿胀及疼痛症状。

(2)、二巯丙磺钠

同二巯丙醇,但对汞的中*解救的疗效比二巯丙醇好;常用于汞、砷、铅的中*解救;*性小,作用强,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3)、二巯丁二钠

与二巯丙醇同,用于锑、汞、铅、砷等中*的解*,其解锑的解*活性比二巯丙醇强10倍。*性较低,用于急性中*可重复给药;在钡、银、镉、钴、镍、铂、锌等中*时也有很好的疗效;易溶于水,但不稳定,用时应新鲜配制。

(4)、青霉胺

青霉素的水解物,属有巯基的氨基酸;对铜、铅、汞等中*有解*疗效;对锑、铬、镍、锌、铋的疗效稍差,虽不及二巯丙醇与依地酸钠钙,但可口服,*性低,特别适用于汞、铅等的慢性中*解救;用前应做青霉素过敏试验,阳性反应时应禁用。

(5)、依地酸钙钠(解铅乐)

能与金属离子形成难解离的可溶性金属络合物,随尿排出体外。

适用于急、慢性铅中*,排铅的效力强,且快;对锰、镉、钴、铜、镍、铁等,以及放射性物质如钇、镭、钚等也有效。不适于锑、汞中*的解救。

依地酸钠不宜用于金属中*的解*剂。静脉注射后能使血中钙离子沉淀,发生低血钙,动物发生痉挛而死亡。

(6)、去铁敏

为铁的络合剂,在体内能与高价铁结合成无*的络合物,由尿排出;口服能与肠道中铁结合,阻断其吸收。

口服吸收少,无论口服或注射均能增加尿中铁的排出。

对其它金属络合作用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农学院动医干货分享二药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