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关于子宫肌瘤的病因国内外尚缺乏统一的认识,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子宫肌瘤又称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是妇科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是子宫平滑肌细胞在雌激素或孕激素的刺激下过度增生引起堆积所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子宫肌瘤的整体发病率可超过/万人左右。育龄期妇女发病率为20.0%-25.0%,总发病人群中40-50岁发生率最高,约为52.2%-60.0%,极少数子宫肌瘤恶变为肉瘤,约占子宫肌瘤的0.5%。子宫肌瘤发病与种族关系也很密切,以非裔美国人发病率最高,达到80%。此外,肌瘤的高危因素还包括年龄、初潮时间早、晚育、咖啡、嗜酒、基因突变、肥胖等。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有多种,包括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疼痛、贫血、流产、不孕、带下异常、膀胱和直肠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不仅会影响到患者生育能力,严重者会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产生一定影响。从不孕方面讲,单纯因子宫肌瘤引起的不孕占不孕患者的比例的3%。子宫肌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方面,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效果欠佳等问题,手术包括全子宫切除、子宫肌瘤剔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各种疗法均有利弊。然而,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合理的使用中药或以中药为主治疗子宫肌瘤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今用系统医学对子宫肌瘤的病机病理进行分析与研究,按照系统医学原则融合使用植物药物,以提高子宫肌瘤的治愈率、减少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一部分现代生物医学对子宫肌瘤的认识在生物医学中,子宫肌瘤是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其病因尚不明确。因肌瘤好发于生育年龄,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或消退,提示其发生可能与雌、孕激素相关。目前认为,肌瘤的形成可能是因单平滑肌细胞的突变,如染色体2号和4号易位、7号染色体部分缺失等,从而导致肌瘤中促生长的细胞因子增多,如TGF-β、EGF、IGF-,2等;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高表达;此外还可能与遗传相关。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仅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常见症状为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肿块、白带增多,因肌瘤压迫膀胱引起的尿频、尿急等。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子宫体肌瘤(90%)和子宫颈肌瘤(0%)。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可分为肌壁间肌瘤(60%-70%)、浆膜下肌瘤(20%)、粘膜下肌瘤(0%-5%)。是肌瘤失去了原有的典型结构,常见的变性有:.玻璃样变(hyalinedegeneration)又称透明变性,最常见。肌瘤剖面漩涡状结构消失为均匀透明样物质取代。镜下见病变区肌细胞消失,为均匀透明无结构区。2.囊性变(cysticdegeneration)子宫肌瘤玻璃样变继续发展,肌细胞坏死液化即可发生囊性变,此时子宫肌瘤变软,肌瘤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腔,腔内含清亮无色液体,也可凝固成胶冻状。镜下见囊腔为玻璃样变的肌瘤组织构成,内壁无上皮覆盖。3.红色样变(reddegeneration)多见于妊娠期或产褥期,为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坏死,发生机制不清,可能与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引起血栓及溶血,血红蛋白渗人肌瘤内有关。病人可有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检查发现肌瘤迅速增大,压痛。肌瘤剖面为暗红色,如半熟的牛肉,有腥臭味,质软,旋涡状结构消失。镜检见组织高度水肿,假包膜内大静脉及瘤体内小静脉血栓形成,广泛出血伴溶血,肌细胞减少,细胞核常溶解消失,并有较多脂肪小球沉积。4.肉瘤样变(s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