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妇产科之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
TUhjnbcbe - 2021/8/13 0:55:00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tslf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外生殖器:

1.阴阜:耻骨联合前面隆起的脂肪垫。其上有倒三角形分布的阴毛。

2.大阴唇:两股内侧纵行隆起的皮肤皱襞。内侧面似粘膜而非粘膜,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3.小阴唇:两侧大阴唇内侧的一薄皮肤皱襞。

4.阴蒂:与男性阴茎同源,分为阴蒂头,阴蒂体和阴蒂脚。

5.阴道前庭:一菱形区域,前为阴蒂,后为阴唇系带,两侧为小阴唇。阴道口与阴唇系带之间有舟状窝,经产妇无此窝。其中含有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和处女膜。前庭大腺腺口闭塞可形成前庭大腺囊肿,若伴有感染可形成脓肿。

二、内生殖器:

1.内生殖器位于真骨盆内,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其中输卵管和卵巢统称子宫附件。

2.阴道:

①为性交器官,也是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②位置与形态:真骨盆下部中央,上宽下窄。阴道后穹窿与盆腔最低点直肠子宫陷凹相邻。阴道后穹窿穿刺是诊断异位妊娠破裂最简单的方法。

③组织结构:由非角化复层鳞状上皮覆盖,有纵行皱襞,阴道壁富含静脉丛,损伤后易出血或血肿。

3.子宫:

①孕育胚胎,胎儿和产生月经的器官。

②形态:倒置梨形,重约50g,宽约5cm,容量为5ml。分为子宫体,子宫颈两部分。青春期前子宫体:子宫颈=1:2;生育期为2:1;绝经后为1:1。宫颈外口,未产妇为圆形,经产妇为横裂。

③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的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期为1cm,孕期可达10cm,形成子宫下段,为软产道的一部分,也是剖宫产常选择的切开部位。子宫峡部上端因解剖学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下端因子宫内膜在此处转变为子宫颈粘膜而称为组织学内口。

④组织结构:子宫体分为三层结构,由内而外为子宫内膜层,子宫肌层和子宫浆膜层。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底下1/3为基底层,不受性激素影响。子宫肌层分为三层,内层为环形,中层交叉,外层纵形。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好发部位。

⑤位置:位于盆腔正中央。呈前倾前屈位。

⑥子宫韧带:一共有4对。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均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手术切除子宫而不切除卵巢时,切断卵巢固有韧带,全切时切断骨盆漏斗韧带),圆韧带(维持子宫前倾),主韧带(固定子宫颈位置,防止子宫脱垂),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4.输卵管:

①间质部:管腔最窄。

②峡部:管腔较窄,异位妊娠破裂最常见的部位。

③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于此,为异位妊娠最常发生的部位。

④伞部:开口于腹腔,有拾卵的作用。

5.卵巢:

①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后表面逐渐凹凸不平。

②育龄期妇女卵巢大小为4cm×3cm×1cm,重约5g,灰白色。

③卵巢表面无腹膜覆盖,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为生发上皮。

④上皮深面有一层致密纤维组织,为卵巢白膜。

⑤卵巢实质分为皮质和髓质,其中皮质时卵巢的主体。

三、血管,淋巴及神经:

1.动脉:

①卵巢动脉:腹主动脉发出。

②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发出。

③阴道动脉: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发出。

④阴部内动脉:髂内动脉前干终支。分为4支:痔下动脉,会阴动脉,阴唇动脉和阴蒂动脉。

2.静脉:常于同名动脉伴行。卵巢静脉右侧汇入下腔静脉,左侧汇入左肾静脉。

3.淋巴:

①外生殖器淋巴:分为腹股沟浅淋巴结和腹股沟深淋巴结。

②盆腔淋巴:分为3组:髂淋巴组,骶前淋巴组和腰淋巴组。

4.神经:

①外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阴部神经支配。

②内生殖器的神经支配:主要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其中子宫平滑肌有自主节律,所以低位截瘫产妇仍能自然分娩。

四、骨盆:

1.组成:

①骨骼:骨盆由2块髋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其中髋骨又由耻骨,坐骨和髂骨组成。

②关节:包括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③韧带:2对重要韧带:骶结节韧带(骶,尾骨与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和骶棘韧带(骶,尾骨与坐骨棘之间的韧带),其中骶棘韧带宽度为坐骨切迹宽度,为判断中骨盆是否狭窄的重要指标。

2.分界:

①以耻骨联合上缘,髂耻缘和骶岬上缘连线为界分为真骨盆和假骨盆。

②假骨盆又叫大骨盆,与产道无直接关系。

③真骨盆又叫小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骨产道。

3.骨盆的类型:

①女型:横椭圆形。入口横径稍长于前后径。最常见。

②扁平型:横椭圆形。入口横径大于前后径。

③类人猿型:长椭圆形。入口横径小于前后径。

④男型:入口呈三角形,骨盆呈漏斗形,故又称漏斗骨盆,往往造成难产。最少见。

五、骨盆底:

1.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

2.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和3对肌肉及1括约肌组成,其中阴道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和肛门外括约肌在产程中易受损。

3.中层:为泌尿生殖膈。

4.内层:盆膈,为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肛提肌起重要支持作用,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

5.会阴:广义是指封闭骨盆出口的所有软组织,狭义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分娩时要注意保护,防止损伤。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1.胎儿期:受精卵由父系和母系来源的23对染色体组成新的个体,其中性染色体为XX。

2.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为新生儿期,可由于母亲富含雌激素的环境影响而出现泌乳和阴道流血。

3.儿童期:

①儿童期为出生后4周到12岁左右。

②儿童早期为8岁前,此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处于抑制状态。

③儿童后期为8岁后,此时下丘脑抑制解除,但达不到成熟状态。

4.青春期:

①儿童到成人的转变期,WHO规定青春期为10-19岁。

②乳房萌发: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

③肾上腺功能初现:肾上腺开始分泌雄激素引起的阴毛和腋毛的生长。

④生长加速:11-12岁体格生长直线加速,月经初潮后生长缓慢。

⑤月经初潮: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一般晚于乳房发育2.5年。

5.性成熟期: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已建立规律周期排卵。

6.绝经过渡期:

①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

②可始于40岁,短者持续1-2年,长者持续10-20年。

③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

④绝经综合征:围绝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的潮热(特征),出汗,情绪不稳定,失眠等一系列症状。

7.绝经后期:绝经后的生命时期,早期由于卵巢间质尚能分泌部分雄激素,后者可转化为雌激素,一般60岁后,卵巢功能完全衰竭,进入老年期。

二、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1.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并排卵和分泌女性激素。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卵泡的发育与成熟,排卵和*体形成与退化。

3.卵泡的发育与成熟:

①生育期每月发育一批卵泡,但一般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可以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卵泡发生卵泡闭锁。

②女性一生之中一般只有-个卵泡发育成熟并排卵。

③卵泡刺激素(FSH)刺激卵泡成熟与排卵。

④一般卵泡生长的最后阶段需要15日左右,是月经周期的卵泡期,也是决定月经周期长短的时期(对应子宫内膜增生期)。

4.排卵:

①FSH与*体生成素(LH)峰与孕酮的共同作用导致排卵的发生。

②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4天左右。

③排卵时雌激素达到第一个高峰,也是月经周期中的最高峰。

5.*体形成与退化:

①LH作用促进*体的生成。

②*体的发育历程:血体→*体→白体。

③排卵后7天左右,*体功能达到高峰,此时出现孕激素高峰和雌激素第二高峰,此时雌激素第二高峰不及第一次高峰。

④若卵子未受精,*体功能只能维持14天。

6.卵巢性激素的分泌:

①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为排卵前雌激素的主要来源。

②*体细胞在排卵后能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和雌激素。

③雄激素主要由卵巢间质细胞和门细胞产生。

7.雌激素的功能:

①一切增生都与雌激素有关,一切活泼和刺激反应都与雌激素有关。

②水钠潴留。

③促进骨质代谢,降低胆固醇。

8.孕激素的功能:

①一切分泌都与孕激素有关,一切减弱和抑制反应都与孕激素有关。

②水钠排泄。

③基础体温上升0.3-0.5℃(双相体温)。

9.雄激素的功能:

①促进外生殖器的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的生长,但过多雄激素会拮抗雌激素的功能。

②促进蛋白质合成,肌肉生长。

③性成熟前促进长骨骨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促进骨骺闭合。

三、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

①月经周期第5-14天。

②主要是雌激素作用。

③腺上皮细胞由立方形变为柱状再变为高柱状及假复层上皮。

2.分泌期:

①月经周期第15-28天。

②主要是孕激素和雌激素共同作用。

③腺上皮细胞出现含糖原的核下空泡,顶浆分泌和内膜腺口有糖原等分泌物溢出。

3.月经期:

①月经周期第1-4天。

②主要是孕激素和雌激素撤退导致。

③内膜螺旋动脉收缩,痉挛导致子宫内膜功能层坏死脱落形成月经。

④月经流血为暗红色不凝血,正常为20-60ml,>80ml为月经过多。

四、其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1.阴道粘膜的周期性变化:

①排卵前由于雌激素作用,底层细胞增生,出现角化,细胞富含糖原,可维持阴道酸性环境。

②排卵后由于孕激素作用,表层细胞脱落。

2.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

①排卵前由于雌激素的作用可见羊齿状结晶。

②排卵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可见椭圆体。

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①雌激素作用导致粘膜上皮纤毛细胞生长,非纤毛细胞分泌增加,促进输卵管发育与肌层节律收缩振幅。

②孕激素作用抑制输卵管节律收缩振幅,抑制输卵管粘膜上皮纤毛细胞生长,减少分泌。

4.乳房的周期性变化:

①雌激素促进乳腺管增生。

②孕激素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生长。

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1.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

2.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FSH和LH)和催乳素(PRL)。

3.雌激素的反馈调节:存在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机制,当雌激素达到pg/ml以上并持续48h,即可产生正反馈调节作用,促进LH/FSH峰形成,促进排卵,其他情况下为负反馈调节。

4.孕激素的反馈调节:低水平的孕激素可在排卵前协同增强雌激素的正反馈作用,*体期高水平的孕激素对促性腺激素呈负反馈调节。

5.激素高峰:LH//FSH高峰出现在排卵时,此时雌激素也达到第一个高峰。*体发育成熟是,孕激素达到高峰以及雌激素达到第二个高峰。

END

糖霜Frost

1
查看完整版本: 妇产科之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及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