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有位客人朋友問我,她有位同事眼皮長年下垂,自覺沉重難睜,是何原因,是否要動手術。我向她略解釋了中醫眼科的「五輪學說」,上下眼皮屬肉輪,乃脾所主,脾虛不能運化水濕,除了表現為身體四肢臃腫外,也可體現在眼皮、眼部週圍的水腫上。這些都是身體內臟的問題在外部的反映。做手術切割是比較簡單粗暴的「直接思維」,不但耗費金錢,令患者無端遭受皮肉之痛,更重要的是,大費周章一輪之後,並無解決根本問題,現代很多病症的處理都是這個道理,甲狀腺腫瘤或結節、乳腺纖維瘤、子宮肌瘤、膽結石、痔瘡、瘜肉甚至腫瘤等等,真的是手術切除、眼不見為淨就是治好了嗎?曾經與一位同行好友聊到這個問題,這位醫師朋友一語中的:不要以為切除就完事,手術切除,是另一個疾病的開始。(我在此補充:而且原有的疾病並未治好哦,就像掩耳盜鈴一樣。)
???為此,我簡略地向這位客人朋友舉了我曾遇到的一個病例,以說明中醫對治這個問題,完全可以用很文雅的方法治癒,毋須輪刀上陣。
???大約三個月前,一位女士陪同她姊姊來就診,這名女士一入診室,即大聲親切的喊道:「李醫師,還記得我嗎?!」我定了定神,面上微笑著,嘴上答應著「你好啊!」,其實腦子在快速搜尋記憶,這是誰呀?肯定不是近期來看的。正思維著,這位女士伸手指著她的右眼下眼瞼,雀躍的同我講:「你看,沒有啦!」我說,「怎麼?你去切了?」我下意識知道她是指眼袋沒有了。她高興的說:「沒有切啊!你不是叫我不要去做手術嗎?!現在好啦!」
???「哦!」我舒了口氣!也很替她開心!病人見好了,這種成就感和愉悅感,是多少錢也買不來的,首先第一個感受就是,把病看好了,沒有給中醫丟臉!而且可藉著這個機會,向人傳播基本的中醫知識和歷史。常有些不了解中醫的朋友動輒評論中醫慢,西醫快,現代科技日新月異,中醫要與西醫結合等等,我祇能遺憾地說他們不了解,不但不了解中醫,同樣也不了解西醫。但往往愈是不了解的人,愈容易輕率的發表評論。
???上面說的這位女士,我事後翻查病歷紀錄,原來是在去年十月,前後就診過兩次,首診我簡略的寫道:左目酸軟,視網膜脫落,先後手術兩次,眼袋午後腫甚,平素腹脹。舌尖紅,苔白膩,左脈濡細,右脈滑。當時除了開湯藥,還做了針灸。我一般是建議先服藥,若效果不明顯再施針,這樣比較經濟些。但當時病人很焦急,她是出於女人愛美的天性,若再這樣下去,她打算去美容院做手術了。我說你不要急著手術,先針一針,吃幾付藥試試看。取穴我大致是眼週常用穴位如魚腰、絲竹空、四白、太陽穴,病人性情較急,木旺土虛,故另針太衝及足三里穴,處方予人參養榮湯加粉防己三錢、通草一錢半、蘇葉、炒棗仁各三錢。一星期後來覆診,訴說眼袋已消大半,於是二診大致依前方再處方三付藥。???所以這位女士祇看過我兩次,難怪我想不起來她名字。但一說眼袋就有印象了。第一次見她時確實目下腫脹如袋(與臥蠶不同),二診時有明顯改善,之後沒有再回來,這次是介紹她姊姊來就診,我才得以知道原來好了。她姊笑她,這個年紀還「貪靚」(貪靚,粵語,愛美),我說這是身體內部的問題,治理好內在,外面的問題自然能化解。
??人參養榮湯補養氣血,氣行水行。方中加入防己和通草,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所在。防己過去大致分為兩種,漢防己與木防己。漢防己又叫粉防己,因藥材富含粉性得名;木防己又叫廣防己,因主產廣東得名,現在的木防己通常指屬馬兜鈴科植物,藥典禁用。???為什麼我在治眼袋時會想到用防己?因為對古醫籍中有關防己「破之紋如車輻」一句印象深刻。防己的橫切面有如車輪,其性也如車輪旋轉一般,令週身經絡氣血通行,「氣化而後水行,防己乃行氣利水之品」、「能運行去病,是運中有補」、「氣運於上,而水能就下」(張隱庵)。而且防己防己,己者土也,「防己土之制」。脾屬土,中央戊己土,防己除了啟在下之水精而上升,通在內之經脈而外達,還可除己土(脾胃)之邪氣。此外,蘇葉溫通血脈且助眠,通草空通,通關利竅,通調水道,在人參養榮湯基礎之上,加入此三味,尤其防己是點睛之筆,故收捷效。
???對於防己,有幾位古醫家意見相左。金元四大家之一,距今七百多年前的補土派代表人物李東垣先生,認為防己乃下焦血分之藥,且大苦大寒,屬陰中之陰,性趨下走,為瀉血中濕熱之悍藥,病在上焦氣分者禁用,李老先生十分形象的形容防己如「險健之人,幸災樂禍,首為亂階。若善用之,亦可敵兇突險,此暝眩之藥。」意思是這個防己啊,有如一性情粗魯、暴躁莽撞的猛將,可以說是危險人物,沒什麼事千萬别惹他;但軍師若懂得調兵譴將,知人善任地運用的話,卻正好可發揮出他的所長呢!「瞑眩」一詞出自《尚書·說命篇上》:「若藥弗瞑眩,厥疾弗瘳」。《孔穎達疏》云:「瞑眩者,令人憤悶之意。」近代著名醫家岳美中先生曾對「瞑眩」有過這樣的解說:「深痼之疾,服藥中病則瞑眩,暝眩愈劇,奏效愈宏。」所以,「瞑眩」大致是說有些病服藥後會出現某些不適,可能是藥效發揮的正面效果。例如個別看皮膚病的朋友,又或者主訴非皮膚病,但素有濕熱積聚體內的朋友,初服藥時可能會出現一些疹子,或原有的皮膚問題略微加重,又或輕微腹潟,這些有可能是濕*往外排泄,讓邪有去路。若長期濕熱積聚體內,在臟腑中長了瘡瘍,那將會更加嚴重和危險。但是,作為醫師,不能把所有患者服藥後產生的不適都用「瞑眩」與人解釋推托,實事求是,敢於認錯也是一種美德。當然,如果能做到療效佳,同時又沒有「瞑眩」出現的話,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話又說回來,李東垣先生評防己為「瞑眩之藥」,此處是指防己若用之不當,對身體會有明顯不良影響。明朝李時珍對李老先生很是認同,更高度盛贊東垣:「千古而下,惟東垣一人」;可是過了大約四百年後,清代一位醫學家張隱庵先生,對李東垣關於防己的看法大大的不同意,他認為防己氣味辛平,有行氣清熱之功,既然《神農本草經》將之列為中品,醫聖張仲景《金匱要略》中有防己黃耆湯、防己茯苓湯;藥王孫思邈《千金方》中有三物木防己湯,足以說明防己並非東垣所描述的那般「可怕」,對於此點,近代醫家黃傑熙的評價頗為中肯:「東垣如此作結論,太草率魯莽,而不知防己還有其文靜淳良之一面,即辛平之性。故仲景用之,孫思邈用之,皆屢建奇功??東垣所定主治性能,何其渺小而狹隘,不足以登大雅之堂。」(讀到此處,我很是佩服前人的修養、風度和雅量。對事不對人,評論別人或表達個人見解時,遣詞用句十分文雅厚道,留有餘地。這是我們現代人要學習的。)
??說到這裡,朋友們請看,單是防己一味藥,千百年來歷代醫家有著相當豐富的著述,將一種植物、中藥擬人化,「悍將」也有其「文靜」、「淳良」的一面,多有意思!《神農本草經》闡明「藥性」、歷代本草典籍闡發「藥用」,都是根於五運六氣,絕非西方物理化學藥理內容可窺知。近現代中西醫結合派用「化學成份」去理解防己的主治性能,現代中藥學教材簡單直接將防己歸為降壓藥,於我幾千年的醫學經典棄之不顧,實在令人扼腕嘆息!!張隱庵批李東垣的那句說話,用來形容時下中醫學傳承的狀態也是非常合適:
「安得伊岐重再世,更將經旨復重宣。」(伊:伊尹,商朝開國宰相;岐:岐伯,黃帝的軍師。二位均是中華醫學的始祖人物。)
??當然李東垣也是很偉大的,他必定也是要遵經,才能在醫學上有大成就,他對防己的認識,可能祇是側重偏向其中一面。東垣先生對使用防己的謹慎、細緻的態度,是值得我們學習、思考和敬佩的。
《本草蒙筌》中有詳細引述李東垣對防己的看法。
??治眼袋帶出的有關中藥粉防己的知識,先介紹到這裡。順帶一提:
??一.有個別朋友拿了醫師的處方,喜歡逐味藥上互聯網查,其實網上查到的知識很多時候較片面,而且容易斷章取義。如果時間允許而客人又有興趣聽我講解,我會很樂意將處方功能主治及方名跟他們細說,與其在網絡上大海撈針,有疑問不如直接問醫師。組方要講究君臣佐使,並非百子櫃內隨隨便便抽取一味任意堆砌。用藥如用兵,醫師遣方用藥有如調兵遣將,自有其用意。我的體會是,越是思想純靜,對醫囑能直下承當的朋友,身心越是健康無礙,即使偶有小恙,向癒也會很快的。
???二.正如我之前在寫紫蘇一文中所說,每一味藥都有她獨特的個性,不能隨便說,這味藥沒有,用其他藥可以代替嗎?前日看診就有一位客人,拿處方在外面的藥舖執藥(執藥,粵語,即抓藥),有兩味藥該藥舖沒有,掌櫃竟然跟客人說,哦,沒事,用某某藥可代替,更令我哭笑不得的是,居然跟人說,已經問過李醫師了,說是可以的。我說,每一味藥就跟我們芸芸眾生一樣,都是不可代替的,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啊。就如今天介紹的防己,洋洋灑灑千餘言,還沒能盡述呢!想想當初如果不用他,用冬瓜皮或絲瓜絡去代替,是否能達到後來的效果?我想很難說。
???
???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