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家小传
汝志刚
在年徒步穿越了“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
年登顶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米)
年5月22日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年赴罗布泊无人区,参观了楼兰古城、小河墓地、米兰遗址等著名的考古遗址
年的5月28日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
年9月,获得“国家健将”称号
年10月,获得“河南省文旅推广使者”称号
年5月19日当选“中国当代徐霞客”
著有《我的珠峰攀登》《行走在*》等书
和很多当下的年轻人一样,生活中的汝志刚会受到选择恐惧症的困扰。但说到探险,他却常会有兴起时“一拍脑门”的决定。去攀珠峰,他只思考了5分钟,定金一交就OK。选择单人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一个偶然的决定。
01
“穿越个沙漠,问题不大“
年,汝志刚登顶乞力马扎罗峰,刚从非洲回来的他就闲不住了。
那是10月中旬的一天,他躺在床上盘算着下一步要去哪里:去喀纳斯?可是*叶可能都掉落了;去*?这时候已经有点冷了。
▲总会在思考下一站在哪儿
汝志刚稍微纠结了一下,因自己实在是太喜欢*了,便还是把目的地选在了那里。打开地图,他第一眼就看到的就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它有将近三个朝鲜那么大,当时我就决定,要不就去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吧!”
而此时的他从未有过长距离徒步的经历。
除了探险者、旅行家,汝志刚还有个身份——狂热的足球迷。他喜欢巴萨,喜欢梅西,也是和足球的这段缘,给他打下了基础。
虽然是徒步小白,但汝志刚的身体素质和体能非常好。大学时他是校足球队队员,还经常代表安徽省出去比赛。这段运动员的经历,锻炼了他超强的体力,也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信心,或者可以说是“盲目”的信心。
“我觉得去穿越一个沙漠应该问题不大,从来没想过我能力上会有什么搞不定的。”
02
“这人,该不会是来盗墓的吧?”
第二天汝志刚就飞往和田,到实地进行一些考察,好做足准备。
首先是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可无论是公安局、旅游局还是森林派出所,汝志刚都碰了壁。
“你为什么要去穿越?”“我就是想去,仅此而已。”这样的理由没有任何说服力,毫无疑问,也没有一个部门会给他盖章。
“人家一看,你就一个人,连辆车都没有,怎么穿越?你去干嘛的?沙漠里有很多古国遗址,人家还怀疑你是不是去盗墓的呢。”
没辙,汝志刚只能是“曲线救国”。他找到了当地的一个乡长,告明来意后,乡长觉得他不是什么坏人,而且还能出钱聘请驼工、找当地人购买生活物资等等,带来了经济收益。这么一合计,不仅给开了证明,还给找了个会说汉语的维族司机。
拿到了通行证,汝志刚正式开始准备物资,包括GPS、卫星电话等等,他还专门去请教了*农业大学的一位教授,询问了一些沙漠中潜在危险的问题。
沙漠有狼,但个头不大,不会造成人身危险。
徒步是在11月份,没有沙尘暴。
一般来讲,塔克拉玛干沙漠不存在流沙。
虽然是一拍脑门的决定,但在实践中汝志刚都是慎之又慎,打消一切疑问和顾虑后,才会去实施。
03
15天徒步公里,瘦了25斤、脚踝肿半年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直线距离将近公里,但实际要走的距离其实更长——在穿越沙漠腹地的过程中,如遇到高大沙丘,骆驼不能负重爬行,只能选择绕行。
实际徒步距离约公里,汝志刚用15天时间完成穿越。算下来,平均每日要走30多公里,最后一天足足走了40多公里!
“15天我瘦了25斤,出来之后脚踝肿了整整半年。人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无论多累,都没有过。”汝志刚感慨,“这对一个探险者来说,可能是极限。”
沙漠广阔无边,但目光所及之处,几乎都是单调的*色,日复一日就是行走、行走……听起来乏味,汝志刚却乐在其中。
同行有两位维族向导,他们不会讲汉语,跟汝志刚也没有太多交流,但在沙漠中无论做什么都是三个人一起,汝志刚能够深切的能感受到来自他们的关心和关怀。
他们偶尔也会互相开开玩笑,比如指路时,故意指向相反的方向,语言不通,就全靠肢体一通比划,然后三个人一起哈哈大笑。
年轻一些的向导,主要承担体力活,帮忙搬运东西、照料驼队。另一个50多岁的大叔,经验非常丰富,负责勘察路线、带队,可以说是人形GPS。
“碰到高大沙丘的时候,我们必须绕行。他带着绕来绕去,走了十几公里,再把GPS拿出来一看,你会发现这跟他绕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
佩服归佩服,汝志刚还是强调,经验很重要,可沙漠中不能光凭经验,更多时候还是以GPS为主。
04
以天为盖地为庐的“冰火两重天”
还有一件好玩的事儿,就是睡觉。
常人认知里的*,日照时间长,很多地方是九点半、十点天才黑,但沙漠里不一样。在11月份七点半天就已经黑了,因此安营扎寨的时间选择就尤为重要。
除了时间,也要看附近有没有可以生火的红柳。在合适的时间点,如果发现红柳摊的话,就会决定停下。
休息时,会先挖两个坑,一个用来煮饭,另一个里放着胡杨或红柳。这些植物烧得通红后,把它敲碎、敲平后填埋上一层沙子,再铺一些防潮垫子、被子,这样“床”就算是铺好了。
“我们躺在被子里面,上面是没有帐篷的,直接就可以看着星空。”
11月的沙漠,白天温度在4-5℃,到了晚上就只有零下4-5℃。在这样的条件下睡觉,会有一种“冰火两重天”的感受。
“前半夜还好,身子底下比较凉。到了后半夜热气从沙子上面渗透过来时,就会非常烫,有时候人都能被烫醒了。虽然被窝里面烫,但脸上没有任何遮挡物,胡子上全是冰碴。非常有意思。”
这个过程,汝志刚也有反思。
在他出发前,*农业大学的教授曾担心人类会对沙漠生态造成破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红柳。一些红柳虽然已经枯死,但有手腕那么粗,可能是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烧掉了,就真的再也没有了。
但人在沙漠,身不由己。沙漠腹地是没有胡杨树的,能生火的只有红柳,汝志刚有纠结,也只能是尽可能去平衡,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05
10天没水喝,负重两百斤行走,你敢想吗?
徒步过程中,也会时常遇到一些沙漠中的野生动物。比如一些小鸟、*羊,还有狼。沙漠狼个头比较小,有一次已经来到离营地非常近的地方,结果向导大叔喊了几声,就把它吓跑了。
最常陪伴的,自然还是骆驼。
汝志刚进入沙漠前的准备是非常充分的,必备的生活物资,包括方便面、水果、大白菜等等食物,还杀了一只羊带上,此外还有水,带了非常多的水。这些物资,都是要由骆驼驮着。
他们曾在沙漠里给骆驼挖水,但是盐碱性太高,骆驼尝了一口就不喝了。汝志刚觉得,我们带了那么多水,骆驼这么驮着也累,就建议把人类的饮用水分一些给它们,但向导坚决不同意。
就这样,骆驼每天驮着一两百斤的东西,7天没喝过水,还得继续上路。直到第10天,才挖到能饮用的水。
亲眼见识过,才知道骆驼的负重能力有多强,才知道它们为什么叫“沙漠之舟”。
有一种传言说骆驼的口水有*,汝志刚在此辟谣:“他们不开心或者耍小脾气不想驮东西的时候,就会跟你较劲,抬头喷你一脸。虽然没喷到我,但是我亲眼见到过,这只是它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
相比口水,更应该警惕骆驼踢人,如果在它后面,被它的后蹄踹中膝盖,这人可能就废掉了。
摸清了骆驼的习性,每天也会留一些放风的时间,卸下物资,让它们自由自在去溜达溜达。不用担心骆驼会逃跑,它们也怕找不到水,同样指望着人给喂水喝。
06
“穿越”回千年前的西域古国
汝志刚对沙漠的向往,有很大的因素是来自他对古文明的热衷。
古丝绸之路途经这里,东边就是罗布泊,楼兰古城、小河墓地等遗址都位于那里。
置身于此,他仿佛产生了一种“穿越感”。
看着眼前的这片*沙,他脑海中却是几千年前的西域古国,幻想着当时人类的生活场景。
耳边不时的鸣响,甚至会让他觉得这是来自年前公鸡打鸣的回声。
“我时刻都能把古代的文明跟我当时的个人感受结合在一块,然后去联想,去幻想,这是个非常奇幻、非常浪漫的一段旅程。”
可惜的是,汝志刚这次并没有走进向往的尼雅遗址,去亲身感受西域文明留下的遗存。
▲年他深入罗布泊,探访楼兰古城(上)、小河墓地(下)
曾经有个*的一位探险家起初不敢相信汝志刚完成徒步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他说很多人有过这个规划,但就是因为想得太多,都没有进行。
而汝志刚恰恰是因为没想那么多,才迈出了这一步。
但回头看,他也是因为没想那么多,当时还不了解考古遗址的具体情况,让他留下了这个遗憾。
有村民告诉汝志刚,他是第一个完成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人。汝志刚并没有很在意,也不打算去考证。
在汝志刚看来,没有人比村民更了解这里,也没有人比他们的认证更权威,对他而言这样的褒奖足够了。
比起数字上的第一、第二,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努力去追寻梦想的过程。
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END往期精彩文章汝志刚——亲历珠峰死亡拥堵,米之上的记录者
高明明——航海的世界里,做一条没有KPI的“咸鱼”
韩颋——一场刀尖上跳舞的死亡游戏
罗静——世界之巅的真“顶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