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病引发的痛经、月经量增多、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通过上期文章,我们知道仅靠自我症状并不能确诊是否罹患子宫腺肌病,那么临床有哪些方法可以辨识子宫腺肌病呢?
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医生对疾病做临床诊断时的第一道招数,临床医师通常会根据患者叙述的临床表现,结合盆腔检查(内诊检查)了解盆腔基本情况,如子宫的位置、大小、活动度以及压疼的有无等进行综合分析。
一般情况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子宫常有不同程度增大、呈球形、质地较硬,活动或不活动,如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子宫不仅增大,还有凹凸不平/结节感;同时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则子宫大多不活动,子宫主骶韧带和子宫旁组织增厚;在临近月经期时,子宫增大变软和触痛感明显,月经期后,子宫缩小变硬,压疼减轻。这种周期性出现的体征改变是临床检查本病的依据之一。
影像学检查0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是协助诊断子宫腺肌病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临床首选的辅助检查方法。分为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两种类型。两种检查手段虽然“一母同胞”,但分辨子宫腺肌病的能力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采用低频传送器的腹部超声,由于自身“先天条件”所限,对子宫肌层的空间分辨能力受到一定限制,不容易识别隐匿在子宫肌层中的“异位内膜”病灶。
相较于腹部超声,阴道超声则“技高一筹”,在无需患者充盈膀胱(憋尿)的情况下,可通过阴道直接贴近子宫颈向盆腔做放射性扫描,传输的图像清晰度大幅提高,可以更直接、准确的观察和识别子宫腺肌病。因此,对于已婚女性,首选经阴道超声检查。
02
MRI(核磁共振检查)与超声检查相比,MRI可谓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利器”,因为MRI具有大视野、多方位和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能准确定位病灶的发病部位、范围及深度,对子宫腺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腺肌病子宫在MRI断层扫描中,可以清查显示子宫的轮廓、腺肌病灶所在部位、范围、是否有病灶边界等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在MRI图像上,可以观察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之间的交界区,这个区域的异常增厚、中断等改变,是诊断早期子宫腺肌病的重要影像学特征。
尽管MRI检查优点不少,但是,由于诊断费用较高,通常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仅在通过其他非创伤检查方法不能明确或者对于特殊病例时选用。
血清标记物检查如果说影像学检查是透过表面肌肤宏观探测深藏于体内的子宫腺肌病的诊断手段,那么血清CA检测就是深入血液,鉴别子宫腺肌病的一种“生化武器”。
就像人在一出生就要接种各种抗原疫苗一样,血清CA本质上也属于一种糖蛋白抗原,它主要存在于子宫内膜、宫颈上皮、输卵管以及腹膜中。
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具有较强的分泌CA的功能,因此,对于拟诊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通常需要抽取患者的血液进行血清CA检测,协助子宫腺肌病的预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血清中CA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仅凭血清CA单项升高还不能做出最终诊断,需要结合其他辅助检查方法和病人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高确诊率。
腹腔镜或宫腔镜子宫肌层活检腹腔镜/宫腔镜子宫肌层组织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腺肌病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属于创伤性诊断方法,尽管诊断的特异性达到%,也不作为首选的检查确诊方法。
对于具有实施宫腔镜或腹腔镜手术指证的患者,在手术的同时可以对腺肌病子宫进行全面直视观察,腹腔镜所见腺肌病子宫呈均匀性/不对称性增大,均匀性增大的子宫似球形,非均匀性增大子宫通常以后壁明显;宫腔镜观察腺肌病子宫腔时,有时可见异常腺体开口、内膜呈紫蓝色结节等。
综上所述
临床医生诊断子宫腺肌病要基于病人的主诉(也就是患者就诊的目的)和对自觉症状的描述,结合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疗方案。
来源:医院段华医生
扫描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