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专家论坛子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
TUhjnbcbe - 2021/5/2 0:53:00

▲欢迎
  HPV是一类DNA病*,以人为唯一宿主,仅感染皮肤和黏膜,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在已鉴定的余种型别中,40余种与女性生殖道感染有关。根据与宫颈癌发病的相关性,可将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已确定的13种高危型HPV为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采用核酸检测技术可以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感染的高危型HPV。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大量临床试验证明,HPVDNA检测对诊断CIN2+有很高的敏感性(95%)和可接受的特异性(80%),HPV阴性妇女的宫颈癌发病风险很低,从而确定了HPVDNA检测可用于宫颈癌筛查。年,美国FDA批准了第一个可用于宫颈癌筛查的HPV检测技术,即杂交捕获2代法(HC2)。年以后,美国FDA先后认证了其他两种HPVDNA检测技术,CervistaHPV(Invader酶切信号放大法)和Cobas(荧光定量PCR法)。


  HPVDNA检测最初用于宫颈细胞学初筛轻度细胞学异常(ASCUS)的分流和与细胞学检查联合初筛。年,EUROGIN推荐HPVDNA检测也可用于25岁妇女的初筛,筛查间隔为5年。年美国FDA批准Cobas检测技术可用于25岁以上妇女的宫颈癌初筛,筛查间隔为3年。年,ASCCP和SGO推荐HPV初筛(Cobas)可用于现行宫颈癌筛查的替代方案。HPV初筛的主要优势是:①HPV初筛比细胞学初筛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减少高级别病变的漏诊率;②HPV初筛比细胞学初筛有更高的阴性预测值,可延长筛查间期,增加筛查的成本效益;③即使与联合筛查相比,HPV初筛的敏感性也几乎相近,也即HPV与细胞学联合初筛不增加持续性病变的检出率[1-2]。


  此外,HPV初筛还具有其他优势,如减低了对细胞学医师的依赖,适合于欠发达(特别是细胞学医师缺乏)的国家或地区开展宫颈癌筛查;作为一种高敏感的检测的技术,更适合于HPV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宫颈癌发生率大幅下降的后疫苗时代;通过样本自我采集,提高了受检者的依从性[3]。但是,HPV初筛也有不容忽视的临床弊端,如增加阳性受检者不必要的心理压力、甚至造成创伤;过高的阴道镜检查率,甚至过度治疗。最近还有报道,HPVDNA初筛可能比细胞学初筛漏诊更多的浸润癌,漏诊率19%vs.12%(98vs.64/)[4]。


  鉴于HPVDNA检测缺点,对HPV初筛阳性妇女进行分流是必须的。细胞学检查是HPV初筛阳性首选的分流方法,利用细胞学高特异性的特点,可以中和HPV检测过高的敏感性和过低的阳性预测值。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PV16/18导致了约70%的宫颈鳞癌和85%的宫颈腺癌[5]。HPV16/18阳性的CIN3及以上病变的10年累计风险分别达17.2%和13.6%,远高于其他高危型别(3.0%)[6]。HPV16/18感染的宫颈癌高发病风险提示了HPV16/18分型检测有助于HPV初筛阳性的分流。美国FDA(年4月)批准了HPV16/18分型检测(Cobas)可用于HPV初筛阳性的分流,阳性者直接推荐阴道镜检查。美国FDA(年)又批准上市了一项E6/E7mRNA检测技术(EptimaHPV)。已知E6/E7mRNA的表达水平反映了HPV致癌基因的活跃状态,E6/E7持续高表达又是HPV致癌过程的关键事件,因此在理论上,E6/E7mRNA检测比HPVDNA检测能更精确发现具有临床重要性的感染[7]。临床试验也显示,与4种HPVDNA初筛相比,E6/E7mRNA(EptimaHPV)初筛的敏感性不变,但特异性更高(90.2%vs.84.3%~87.2%),另外E6/E7mRNA检测阳性率为10.3%,而DNA检测的阳性率13.4%~16.3%,从而降低了对一过性HPV感染的检出率[8]。临床追踪试验显示,E6/E7mRNA阴性的CIN2+和CIN3+的3年累计绝对风险值与DNA检测相似,而阳性的累计绝对风险值更高,提示与HPVDNA初筛相比,E6/E7mRNA初筛具有相似的阴性预测值和更高的阳性预测值[9-10]。


  现有HPV核酸检测技术较多,各种方法均能检测病*感染。但用于宫颈癌筛查的HPV检测的目的不是诊断是否病*感染,而是预测是否存在高级别病变。根据中国FDA最近颁布的“人乳头瘤病*(HPV)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细胞学检查是基于HPV感染所致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的一种检测,而HPV检测是针对病*感染状态的一种检测。而事实上,HR-HPV感染后,首先诱导宿主细胞发生一系列分子表达和功能的改变,继而发生形态学改变。所以,检测HPV感染所致的宿主细胞内各种分子变化将会作为HPV检测的衍生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并在理论上,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

1.p16/Ki-67免疫组化双染:p16(周期素激酶抑制基因)直接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负调节细胞增殖及分裂,在人类50%的肿瘤细胞中发现有缺失或突变。但在宫颈癌细胞中,p16不缺失或突变,反而受E7调控而表达上调。Ki-67(细胞增殖指数)免疫组化染色可将大部分G0期以外的细胞标记,Ki-67阳性率越高,处于增殖周期的细胞比例越高。Uijterwaal等[11]回顾性研究p16/Ki-67免疫组化双染对例HPV阳性/细胞学阴性妇女的分流价值,p16/Ki-67双染诊断CIN2/3的敏感性高于HPV16/18分型(CIN3:73.3%vs.46.7%、CIN2:68.8%vs.43.8%),特异度略低于HPV16/18分型(CIN3:70.0%vs.78.3%、CIN2:72.8%vs.79.4%),p16/Ki-67阴性者CIN3的5年累计风险3.3%,与HPV16/18阴性相似(3.6%)。单一p16检测(FISH)也可用于HPV阳性分流,与细胞学相比,预测CIN2及以上病变的敏感性更好(87.75%vs.52%),准确性更高(84.80%vs.74.34%),阴性预测值更高(95.20%vs.74.10%)[12]。但也有作者通过文献回顾,认为尚无足够证据推荐p16/Ki-67双染可用于ASCUS和LSIL妇女的分流[13]。

2.hTERC基因检测:端粒是一种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短而重复的非转录序列(TTAGGG),用于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融合和退化,但随每次细胞分裂而缩短,被称为真核细胞生物钟。端粒酶(telomerase)是一种酶逆转录酶,能延长缩短的端粒,在恶性肿瘤细胞中活性增强,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TERC)位于3q26.3。E6能激活hTERC,导致细胞永生化。已有多篇报道显示,hTERC扩增率随宫颈病变加重而升高,比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有更高的准确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但所有研究均为非真正意义的临床试验,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验证[14]。

3.DNA甲基化检测:表观遗传学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DNA甲基化为表观遗传学重要内容。HPV病*基因和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均可通过DNA甲基化方式调控。有研究对例HPV16阳性患者(包括细胞学正常至SCC)检测L1基因甲基化,结果发现甲基化水平随着病变加重而升高,预测CIN2+的敏感度91.7%,特异度59.5%,HPV16L1甲基化检测可能成为HPV16阳性妇女的分流方法[15]。Verhoef等[16]报道,例HPV阳性妇女,随机分为例甲基化检测,例细胞学检查,甲基化检测预测CIN2及以上的RR为1.19(95%CI0.90~1.57),平均诊断时间96d(44~d)vs.d(71~d),认为甲基化检测和细胞学检查对HPV阳性妇女的分流效率相当,但更快捷。

4.miRNA检测:miRNA是一类含20~22个核苷酸序列的微小非编码RNA,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靶基因表达。占人类基因组3%的miRNA调控30%的人类基因。miRNA芯片和RT-PCR验证显示,在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中miRNA表达谱改变。功能学研究显示,多种miRNA参与了HPV致癌的过程。Tian等[17]收集例HPV阳性妇女,检测宫颈脱落细胞miR-,miR-,miR-,miR-34a,miR-92a,miR-93表达,阴道镜下活检为金标准,细胞学检查为对照,结果发现,宫颈脱落细胞miR-和miR-单一或联合检测显示了比细胞学检查更好的HPV初筛阳性的分流效能。


  以上各种HPV感染相关的各种分子标志物检测显示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代表了宫颈癌筛查新技术开发的未来方向,但能否真正应用于宫颈癌筛查,包括一线初筛和二线分流,尚需更多、更大样本临床试验的验证。

本文刊载于《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年第17卷第4期,欢迎大家阅读下载,媒体转载请标明出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论坛子宫颈癌筛查中HPV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