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由南至北,由东至西,绝大多数区域分布于山区,如吕梁山(黑茶山到运城一带的中条山)、太行山(恒山、五台山至河南边界),另山西又贯穿在*河流域(包括汾河、沁河等)及海河流域(漳河、桑干河等)中,因此山西中药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约有种中药材,其中道地药材及大宗药材约有30多种,下面小编粗略整理了下,主要包含有*芪、*参、*芩等,具体内容见下文。
1、火麻仁:来源于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sativaL.)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大麻属于一年生直立草本,枝具纵沟槽,密生灰白色贴伏毛。叶掌状全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狭楔形,表面深绿,微被糙毛,背面幼时密被灰白色贴状毛后变无毛,边缘具向内弯的粗锯齿,中脉及侧脉在表面微下陷,背面隆起;有叶柄,密被灰白色贴伏毛;托叶线形。雄花序花*绿色,花被5,膜质,外面被细伏贴毛,雄蕊5,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雌花绿色;花被1,紧包子房,略被小毛;子房近球形,外面包于苞片。瘦果为宿存*褐色苞片所包,果皮坚脆,表面具细网纹。
大麻原产锡金、不丹、印度和中亚细亚,现各国均有野生或栽培。在我国,各地有栽培或逸生。在*常见野生。在山西主要分布于沁水县、陵川县、阳城县等地。
药材性状功效:
本品呈卵圆形,长4~5。5mm,直径2。5~4mm。表面灰绿色或灰*色,有微细的白色或棕色网纹,两边有棱,顶端略尖,基部有1圆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种皮绿色,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用于血虚津亏,肠燥便秘。
2、*芩:来源于唇形科植物*芩(ScutellariabaicalensisGeorgi)的干燥茎入药。
属于多年生草本,茎分枝,近无毛,或被向上至开展微柔毛;根茎肉质,茎分枝;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全缘,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凹腺点;具叶柄,被微柔毛;总状花序;下部苞叶叶状,上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有花梗,被微柔毛;花萼密被微柔毛,具缘毛,有盾片;花冠紫红或蓝色,密被腺柔毛,冠筒近基部膝曲,喉部径达6毫米,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形。
*芩生于向阳草坡地、休荒地上,海拔60-米。在山西主要分布于忻州、大同、阳泉、晋中、吕梁、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地。而在其他产区,多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南,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四川等地,另全国多地均有栽培。
药材性状及功效:
药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色或深*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止血,安胎的功效。主要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吐,湿热痞满,泻痢,*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胎动不安。
3、丹参:来源于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入药。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质,外面朱红色,内面白色,疏生支根。茎直立,四稜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多分枝。叶常为奇数羽状复叶,具叶柄长密被向下长柔毛,小叶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或宽披针形,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偏斜,边缘具圆齿,草质,两面被疏柔毛,下面较密。轮伞花序6花或多花,下部者疏离,上部者密集,组成顶生或腋生总状花序;苞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无毛,下面略被疏柔毛,比花梗长或短;花序轴密被长柔毛或具腺长柔毛。花萼钟形,带紫色,花后稍增大,外面被疏长柔毛及具腺长柔毛,具缘毛,内面中部密被白色长硬毛,二唇形,上唇全缘,三角形,下唇与上唇近等长,深裂成2齿,齿三角形,先端渐尖。花冠紫蓝色,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为密。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花柱远外伸,先端不相等2裂。
丹参多生于生于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海拔-米,在山西主要分布于阳泉、长治市南部、晋城北部,运城等地。丹参在国内其他省份亦大量存在,主要分布河北,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
药材性状功效:
本品根茎短粗,顶端有时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具须状细根,长10~20cm,直径0.3~1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剥落。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木部灰*色或紫褐色,导管束*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栽培品较粗壮,直径0.5~1.5cm。表面红棕色,具纵皱,外皮紧贴不易剥落。质坚实,断面较平整,略呈角质样。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
4、柴胡: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和红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的干燥根入药,要以北柴胡为主。
多年生草本。主根较粗大,棕褐色,质坚硬。茎单一或数茎,表面有细纵槽纹,实心,上部多回分枝,微作之字形曲折。基生叶倒披针形或狭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收缩成柄,早枯落;茎中部叶倒披针形或广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或急尖,有短芒尖头,基部收缩成叶鞘抱茎,脉7-9,叶表面鲜绿色,背面淡绿色,常有白霜;茎顶部叶同形,但更小。复伞形花序很多,花序梗细,常水平伸出,形成疏松的圆锥状;总苞片狭披针形,纤细,不等长;小总苞片5,披针形,顶端尖锐,3脉,向叶背凸出;花瓣鲜*色,上部向内折,中肋隆起,小舌片矩圆形,顶端2浅裂;花柱基深*色,宽于子房。果广椭圆形,棕色,两侧略扁。
北柴胡生长于向阳山坡路边、岸旁或草丛中,山西地区主产于晋南地区,长治、晋城、临汾等地,且万荣县西村乡“华夏柴胡第一乡”;另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和华中各地均有生产或栽培。
北柴胡药材及功效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5、防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入药。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细长圆柱形,分歧,淡*棕色。根头处被有纤维状叶残基及明显的环纹。茎单生,自基部分枝较多,斜上升,与主茎近于等长,有细棱,基生叶丛生,有扁长的叶柄,基部有宽叶鞘。叶片卵形或长圆形,二回或近于三回羽状分裂,第一回裂片卵形或长圆形,有柄,第二回裂片下部具短柄,末回裂片狭楔形;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但较小,顶生叶简化,有宽叶鞘。复伞形花序多数,生于茎和分枝,无毛;小伞形花序有花4-10;无总苞片;小总苞片4-6,线形或披针形,先端长,萼齿短三角形;花瓣倒卵形,白色,无毛,先端微凹,具内折小舌片。双悬果狭圆形或椭圆形,长幼时有疣状突起,成熟时渐平滑;每棱槽内通常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平坦。
防风在山西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运城一带,主要生长于生长于草原、丘陵、多砾石山坡。山西以外区域,主要分布于河北、黑龙江、吉宁、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山东等省区。
防风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长圆锥形或长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弯曲,长15~30cm,直径0.5~2cm。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多数横长皮孔及点状突起的细根痕。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有的环纹上残存棕褐色毛状叶基。体轻,质松,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浅棕色,有裂隙,木部浅*色。气特异,味微甘。具有解表祛风,胜湿,止痉的功效。用于感冒头痛,风湿痹痛,风疹瘙痒,破伤风。
6、小茴香:来源于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叶和全草也可药用。秋季果实初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全草和叶夏秋可采,根四季可采。
茴香属于草本植物。茎直立,光滑,灰绿色或苍白色,多分枝。较下部的茎生叶具柄,中部或上部的叶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状,叶鞘边缘膜质;叶片轮廓为阔三角形,4-5回羽状全裂,末回裂片线形。复伞形花序顶生与侧生;伞辐6-29,不等长,小伞形花序有花14-39;花柄纤细,不等长;无萼齿;花瓣*色,倒卵形或近倒卵圆形,先端有内折的小舌片,中脉1条;花丝略长于花瓣,花药卵圆形,淡*色;花柱基圆锥形,花柱极短,向外叉开或贴伏在花柱基上。果实长圆形,有主棱5条,尖锐;每棱槽内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胚乳腹面近平直或微凹。
原产地中海地区。我国各省区都有栽培,是著名的调味料,在山西主要分布于忻州北部。
小茴香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为双悬果,呈圆柱形,有的稍弯曲,长4~8mm,直径1.5~2.5mm。表面*绿色或淡*色,两端略尖,顶端残留有*棕色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时有细小的果梗。分果呈长椭圆形,背面有纵棱5条,接合面平坦而较宽。横切面略呈五边形,背面的四边约等长。有特异香气,味微甜、辛。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胃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痛经,少腹冷痛,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睾丸鞘膜积液。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经寒腹痛。
7、甘遂:来源于大戟科植物甘遂(EuphorbiakansuiT.N.LiouexS.B.Ho)的干燥块根。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外皮,晒干。
甘遂属于多年生草本。根圆柱状,末端呈念珠状膨大,直径可达6-9毫米。茎自基部多分枝或仅有1-2分枝,每个分枝顶端分枝或不分枝。叶互生,线状披针形、线形或线状椭圆形,变化较大,先端钝或具短尖头,基部渐狭,全缘;苞叶2枚,三角状卵形,先端圆,基部近平截或略呈宽楔形。花序单生于二歧分枝顶端,基部具短柄;总苞杯状。雄花多数,明显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子房光滑无毛,花柱3,2/3以下合生;柱头2裂,不明显。蒴果三棱状球形;花柱宿存,易脱落。我国产于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多生于荒坡、沙地、田边、低山坡、路旁等。在山西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于新绛、绛县、侯马市等地。
甘遂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或*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气微,味微甘而辣。具有泻水逐饮的功效。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8、瓜蒌:来源于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和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rosthorniiHarms)的干燥成熟果实入药。秋季果实成熟时,连果梗剪下,置通风处阴干。且山西瓜蒌基原主要为栝楼。
栝楼为攀援藤本;块根圆柱状,粗大肥厚,富含淀粉,淡*褐色。茎较粗,多分枝,具纵棱及槽,被白色伸展柔毛。叶片纸质,轮廓近圆形,常3-5浅裂至中裂,稀深裂或不分裂而仅有不等大的粗齿,裂片菱状倒卵形、长圆形,先端钝,急尖,边缘常再浅裂,叶基心形,两面沿脉被长柔毛状硬毛,基出掌状脉5条,细脉网状;叶柄具纵条纹,被长柔毛。卷须被柔毛。花雌雄异株。雄花花冠白色,裂片倒卵形,顶端中央具1绿色尖头,两侧具丝状流苏,被柔毛;花药靠合,花丝分离,粗壮,被长柔毛。雌花单生被短柔毛;花萼筒圆筒形,裂片和花冠同雄花,柱头3。果梗粗壮,果实椭圆形或圆形,成熟时*褐色或橙*色;种子卵状椭圆形,压扁,淡*褐色,近边缘处具棱线。
瓜蒌在山西属于道地产品,主要分布于运城、绛县一带,且具有运城特产“泽州红”,绛县素有“中国山楂第一县”的称号,主要为栽培品。而栝楼在其他产区亦有栽培,如辽宁、华北、华东、中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等地。
瓜蒌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橙红色或橙*色,皱缩或较光滑,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基,基部略尖,具残存的果梗。轻重不一。质脆,易破开,内表面*白色,有红*色丝络,果瓤橙*色,黏稠,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具焦糖气,味微酸、甜。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的功效。用于肺热咳嗽,痰浊*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9、连翘:来源于木犀科植物连翘(Forsythiasuspensa(Thunb.)Vahl)的干燥果实。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
连翘属于落叶灌木。枝开展或下垂,棕色、棕褐色或淡*褐色,小枝土*色或灰褐色,略呈四棱形,疏生皮孔,节间中空,节部具实心髓。叶通常为单叶,或3裂至三出复叶,叶片卵形、宽卵形或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圆形、宽楔形至楔形,叶缘除基部外具锐锯齿或粗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无毛;叶柄,无毛。花通常单生或2至数朵着生于叶腋,先于叶开放;花萼绿色,裂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钝或锐尖,边缘具睫毛,与花冠管近等长;花冠*色,裂片倒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果卵球形、卵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先端喙状渐尖,表面疏生皮孔;我国主产于产于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安徽西部、湖北、四川。多生山坡灌丛、林下或草丛中,或山谷、山沟疏林中,海拔-米。我国除华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栽培。而在山西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于山西太行山区。
连翘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长卵形至卵形,稍扁,长1.5~2.5cm,直径0.5~1.3cm。表面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多数凸起的小斑点,两面各有1条明显的纵沟。顶端锐尖,基部有小果梗或已脱落。青翘多不开裂,表面绿褐色,凸起的灰白色小斑点较少,质硬;种子多数,*绿色,细长,一侧有翅。
老翘自顶端开裂或裂成两瓣,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内表面多为浅*棕色,平滑,具一纵隔;质脆;种子棕色,多已脱落。气微香,味苦。具有清热解*,消肿散结的功效。多用于痈疽,瘰疠,乳痈,丹*,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
10、香加皮:来源于萝藦科植物杠柳(PeriplocasepiumBunge)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剥取根皮,晒干。
落叶蔓性灌木。主根圆柱状,外皮灰棕色,内皮浅*色。具乳汁,除花外,全株无毛;茎皮灰褐色;小枝通常对生,有细条纹,具皮孔。叶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聚伞花序腋生,着花数朵;花萼裂片卵圆形,花萼内面基部有10个小腺体;花冠紫红色,辐状,花冠筒短,裂片长圆状披针形,中间加厚呈纺锤形,反折,内面被长柔毛,外面无毛;副花冠环状,10裂,其中5裂延伸丝状被短柔毛,顶端向内弯;雄蕊着生在副花冠内面,并与其合生,花药彼此粘连并包围着柱头,背面被长柔毛;心皮离生,无毛,每心皮有胚珠多个,柱头盘状凸起;花粉器匙形,四合花粉藏在载粉器内,粘盘粘连在柱头上。蓇葖2,圆柱状,无毛,具有纵条纹;种子长圆形,黑褐色,顶端具白色绢质种毛。
多生于生于平原及低山丘的林缘、沟坡、河边沙质地或地埂等处,山西境内主要分布于山西灵丘、繁峙、原平、宁武、榆次、潞城、阳泉等地,国内其他产区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江苏、河南、江西、贵州、四川、陕西和甘肃等省区。
香加皮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卷筒状或槽状,少数呈不规则的块片状,长3~10cm,直径1~2cm,厚0.2~0.4cm。外表面灰棕色或*棕色,栓皮松软常呈鳞片状,易剥落。内表面淡*色或淡*棕色,较平滑,有细纵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白色。有特异香气,味苦。具有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
11、*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芪(AstragalusmongholicusBunge)或膜荚*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山西产地主要为蒙古*芪。
多年生草本。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白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花冠*色或淡*色,旗瓣倒卵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
山西产地主产于北岳恒山山脉,正是由于恒山山脉而著名,另浑源县“中国*芪之乡”。
*芪药材及功效
本品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30~90cm,直径1~3.5cm。表面淡棕*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白色,木部淡*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12、苦参:来源于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草本或亚灌木,稀呈灌木状,通常高1米左右,稀达2米。茎具纹棱,幼时疏被柔毛,后无毛。羽状复叶,托叶披针状线形,小叶6-12对,互生或近对生,纸质,形状多变,椭圆形、卵形、披针形至披针状线形,上面无毛,下面疏被灰白色短柔毛或近无毛。总状花序顶生,花多数,疏或稍密;苞片线形,花萼钟状,明显歪斜,具不明显波状齿,疏被短柔毛;花冠比花萼长1倍,白色或淡*白色,旗瓣倒卵状匙形,柄与瓣片近等长,龙骨瓣与翼瓣相似,雄蕊10,分离或近基部稍连合;子房近无柄,被淡*白色柔毛,花柱稍弯曲,胚珠多数。荚果,呈不明显串珠状,稍四棱形,疏被短柔毛或近无毛。
全国各省均有分布,多生于山坡、沙地草坡灌木林中或田野附近,海拔米以下,山西产区主要分布于长治及太行山山区。
苦参药材性状及功效
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具有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的功效。用于热痢,便血,*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13、甘草:来源于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labr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山西分布甘草主要是甘草基原。
甘草属于多年生草本;根与根状茎粗状,外皮褐色,里面淡*色,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密被鳞片状腺点、刺毛状腺体及白色或褐色的绒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两面密被白色短柔毛;叶柄密被褐色腺点和短柔毛;小叶5-17枚,卵形、长卵形或近圆形,上面暗绿色,下面绿色,两面均密被*褐色腺点及短柔毛,顶端钝,具短尖,基部圆,边缘全缘或微呈波状,多少反卷。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褐色,膜质,外面被*色腺点和短柔毛;花萼钟状,密被*色腺点及短柔毛,基部偏斜并膨大呈囊状,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花冠紫色、白色或*色,旗瓣长圆形,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短于旗瓣,龙骨瓣短于翼瓣;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密集成球,密生瘤状突起和刺毛状腺体。
甘草资源主要产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及山东。常生于干旱沙地、河岸砂质地、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山西产区主要产于忻州、吕梁等地。
甘草药材及功效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着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缓解药物*性、烈性。
14、秦艽:来源于龙胆科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花秦艽GentianastramineaMaxim.、粗茎秦艽Gentiana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entianadahuricaFisch.的干燥根。前三种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秦艽”和“麻花艽”,后一种习称“小秦艽”。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秦艽及麻花艽晒软,堆置“发汗”至表面呈红*色或灰*色时,摊开晒干,或不经“发汗”直接晒干;小秦艽趁鲜时搓去黑皮,晒干。山西产区主要为秦艽产区。
多年生草本,全株光滑无毛,基部被枯存的纤维状叶鞘包裹。须根多条,扭结或粘结成一个圆柱形的根。枝少数丛生,直立或斜升,*绿色或有时上部带紫红色,近圆形。莲座丛叶卵状椭圆形或狭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渐狭,边缘平滑,叶脉5-7条,在两面均明显,并在下面突起。花多数,无花梗,簇生枝顶呈头状或腋生作轮状;花萼筒膜质,*绿色或有时带紫色;花冠筒部*绿色,冠澹蓝色或蓝紫色,壶形,裂片卵形或卵圆形,全缘,褶整齐;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整齐,花丝线状钻形;子房无柄,椭圆状披针形或狭椭圆形,柱头2裂,裂片矩圆形。蒴果内藏或先端外露,卵状椭圆形。
多生于河滩、路旁、水沟边、山坡草地、草甸、林下及林缘,且多生长于海拔-2米,全国范围内主产于*、宁夏、陕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地区。山西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于静乐县一带。
秦艽:呈类圆柱形,上粗下细,扭曲不直,长10~30cm,直径1~3cm。表面*棕色或灰*色,有纵向或扭曲的纵皱纹,顶端有残存茎基及纤维状叶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略显油性,皮部*色或棕*色,木部*色。气特异,味苦、微涩。具有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的功效。多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骨节酸痛,日晡潮热,小儿疳积发热。
15、*参:来源于桔梗科植物*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参(西*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干燥根。秋季采挖,洗净,晒干。山西“潞*参”基原为*参。
茎基具多数瘤状茎痕,根常肥大呈纺锤状或纺锤状圆柱形,较少分枝或中部以下略有分枝,面灰*色,上端部分有细密环纹,而下部则疏生横长皮孔,肉质。缠绕茎,具叶,不育或先端着花,*绿色或*白色,无毛。叶在主茎及侧枝上的互生,在小枝上的近于对生,有疏短刺毛,叶片卵形或狭卵形,基部近于心形,边缘具波状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两面疏或密地被贴伏的长硬毛或柔毛,少为无毛。花单生于枝端,与叶柄互生或近于对生,有梗。花萼贴生至子房中部,筒部半球状,裂片宽披针形或狭矩圆形;花冠上位,阔钟状,*绿色,内面有明显紫斑;花丝基部微扩大,柱头有白色刺毛。蒴果下部半球状,上部短圆锥状。
*参在我国分布较广,多分布于各大山区,如西藏东南部、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甘肃东部、陕西南部、宁夏、青海东部、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等地区。在道地产区山西,主要分布于山西上*地区(今长治市、晋城市),古潞州,因此常称其为“潞*参”;现主要分布在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长治市壶关县、平顺县、屯留县、黎城县、武乡县、襄垣县、长治县、长子县等地;还有产于山西五台山的台*参亦是道地药材。
*参药材性状及功效
呈长圆柱形,稍弯曲,长10~35cm,直径0.4~2cm。表面*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向下渐稀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皱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多用于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
16、山茱萸:来源于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officinalisSieb.etZucc.的干燥成熟果肉。秋末冬初果皮变红时采收果实,用文火烘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及时除去果核,干燥。
落叶乔木或灌木;树皮灰褐色;小枝细圆柱形,无毛或稀被贴生短柔毛冬芽顶生及腋生,卵形至披针形,被*褐色短柔毛。叶对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于圆形,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稀被白色贴生短柔毛,脉腋密生淡褐色丛毛,中脉在上面明显,下面凸起,近于无毛;叶柄细圆柱形,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稍被贴生疏柔毛。伞形花序生于枝侧,有总苞片4,卵形,厚纸质至革质,两侧略被短柔毛,开花后脱落;总花梗粗壮,花小,两性,先叶开放;花萼裂片4,阔三角形,无毛;花瓣4,舌状披针形,*色,向外反卷;雄蕊4,与花瓣互生,花丝钻形,花药椭圆形;花盘垫状,无毛;子房下位,花托倒卵形,密被贴生疏柔毛,花柱圆柱形;花梗纤细,密被疏柔毛。核果长椭圆形,红色至紫红色;核骨质,狭椭圆形,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全国范围内,山茱萸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分布产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多生于生于海拔-米,也有一些生长海拔能达2米的林缘或森林中。另许多产区有引种栽培。山西产区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如临汾、运城一带。
山茱萸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囊状,长1~1.5cm,宽0.5~1cm。表面紫红色至紫黑色,皱缩,有光泽。顶端有的有圆形宿萼痕,基部有果梗痕。质柔软。气微,味酸、涩、微苦。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多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痛,阳痿遗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大汗虚脱。内热消渴等。
17、板蓝根: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Fort.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二年生草本;茎直立,绿色,顶部多分枝,植株光滑无毛,带白粉霜。基生叶莲座状,长圆形至宽倒披针形,顶端钝或尖,基部渐狭,全缘或稍具波状齿,具柄;基生叶蓝绿色,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基部叶耳不明显或为圆形。萼片宽卵形或宽披针形;花瓣*白,宽楔形,顶端近平截,具短爪。短角果近长圆形,扁平,无毛,边缘有翅;果梗细长,微下垂。
在我国菘蓝作为板蓝根和大青叶主要药用基原被广泛栽培,作为著名的道地产区,山西主要分布于晋城一带。
板蓝根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色或淡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白色,木部*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具有清热解*,凉血利咽。用于温*发斑,舌绛紫暗,痄腮,喉痹,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痈肿。
18、刺五加:来源于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r.etMaxim.)Harms的干燥、根及根茎或茎。春、秋二季采收,洗净,干燥。
灌木;分枝多,一、二年生的通常密生刺,稀仅节上生刺或无刺;刺直而细长,针状,下向,基部不膨大,脱落后遗留圆形刺痕,叶有小叶5,稀3;叶柄常疏生细刺;小叶片纸质,椭圆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粗糙,深绿色,脉上有粗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短柔毛,边缘有锐利重锯齿,侧脉6-7对,两面明显,网脉不明显。伞形花序单个顶生,或2-6个组成稀疏的圆锥花序,有花多数;总花梗无毛或基部略有毛;花紫*色;萼无毛,边缘近全缘或有不明显的5小齿;花瓣5,卵形,雄蕊5,子房5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果实球形或卵球形,有5棱,黑色。刺五加主要分布于我国北部,如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市带岭)、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图、长白山)、辽宁(沈阳)、河北(雾灵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内丘)。多生于森林或灌丛中,海拔数百米至米。山西主要分布于山西临汾、忻州及霍县、中阳、兴县等地。刺五加性状及功效
本品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根呈圆柱形,多扭曲,长3.5~12cm,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粗糙,有细纵沟及皱纹,皮较薄,有的剥落,剥落处呈灰*色。质硬,断面*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具有益气健脾,补肾安神的功效。多用于脾肾阳虚,体虚乏力,食欲不振,腰膝酸痛,失眠多梦。
图片来源于承继堂
19、远志:来源于远志科植物远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或卵叶远志PolygalasibiricaL.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山西产地主要以远志为主。
远志为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韧皮部肉质,浅*色,长达10余厘米。茎多数丛生,直立或倾斜,具纵棱槽,被短柔毛。单叶互生,叶片纸质,线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反卷,无毛或极疏被微柔毛,近无柄。总状花序呈扁侧状生于小枝顶端,细弱,通常略俯垂,少花,稀疏;苞片3,披针形,早落;萼片5,宿存,无毛,外面3枚线状披针形,急尖,里面2枚花瓣状,倒卵形或长圆形,先端圆形,具短尖头,沿中脉绿色,周围膜质,带紫堇色,基部具爪;花瓣3,紫色,侧瓣斜长圆形,基部与龙骨瓣合生,基部内侧具柔毛,龙骨瓣较侧瓣长,具流苏状附属物;雄蕊8,花丝3/4以下合生成鞘,具缘毛,3/4以上两侧各3枚合生,花药无柄,中间2枚分离,花丝丝状,具狭翅,花药长卵形;子房扁圆形,顶端微缺,花柱弯曲,顶端呈喇叭形,柱头内藏。蒴果圆形。
远志主要生于草原、山坡草地、灌丛中以及杂木林下,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如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河南、江苏、山东、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区。从区域看,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分布较多,山西道地产区野生资源主要分布于海拔~m的草原、山坡草地、灌木丛以及杂木林下,如天镇、阳高、五台、定襄、忻州、榆次、临县、石楼、兴县、吉县、曲沃、稷山、绛县、新绛、闻喜、万荣、平陆、夏县、芮城等地,人工栽培范围亦较广,和野生资源产地基本一致。在全国范围内,山西远志产量居全国首位,又被称其为“关远志”。
远志药材性状及功效
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3~0.8cm。表面灰*色至灰棕色,有较密并深陷的横皱纹、纵皱纹及裂纹,老根的横皱纹较密更深陷,略呈结节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色,木部*白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气微,味苦、微辛,嚼之有刺喉感。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的功效。多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乳房肿痛等症。
20、大枣:来源于鼠李科枣属植物枣ZiziphusjujubaMil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落叶小乔木,稀灌木;树皮褐色或灰褐色;有长枝,短枝和无芽小枝(即新枝)比长枝光滑,紫红色或灰褐色,呈之字形曲折,具2个托叶刺,具长刺,粗直,短刺下弯;短枝短粗,矩状,自老枝发出;当年生小枝绿色,下垂,单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叶纸质,卵形,卵状椭圆形,或卵状矩圆形;顶端钝或圆形,稀锐尖,具小尖头,基部稍不对称,近圆形,边缘具圆齿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仅沿脉多少被疏微毛,基生三出脉;托叶刺纤细,后期常脱落。花*绿色,两性,5基数,无毛,具短总花梗,花瓣倒卵圆形,基部有爪,与雄蕊等长;花盘厚,肉质,圆形,5裂;子房下部藏于花盘内。核果矩圆形或长卵圆形,成熟时红色,后变红紫色,中果皮肉质。
枣在我国分布范围逛,能够适应大多生境,不管是山区、丘陵还是平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水果,亦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在山西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于稗山,由于其特色突出,被称之为“红枣之乡”。
大枣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椭圆形或球形,长2~3.5cm,直径1.5~2.5cm。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有不规则皱纹。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多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等。
21、酸枣仁:鼠李科植物酸(Ziziphusjujubavar.spinosa(Bunge)HuexH.F.Chow.)的干燥种子入药。
常为灌木,叶较小,核果小,近球形或短矩圆形,直径0.7-1.2厘米,具薄的中果皮,味酸,核两端钝。花期6-7月,果期8-9月。
酸枣作为山西道地药材,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山区。作为常用的大宗药材之一,酸枣分布于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常生于向阳、干燥山坡、丘陵、岗地或平原。如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江苏、安徽等地。
酸枣仁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mm,宽5~7mm,厚约3m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平滑有光泽,有的有裂纹。一面较平坦,中间有1条隆起的纵线纹;另一面稍凸起。一端凹陷,可见线形种脐;另端有细小凸起的合点。种皮较脆,胚乳白色,子叶2,浅*色,富油性。气微,味淡。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22、山楂: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山楂CrataeguspinnatifidaBge.或山里红Crataeguspinnatifidavar.major的干燥成熟果实入药。主要以山里红为主要品种。
落叶乔木,高达6米,树皮粗糙,暗灰色或灰褐色,茎有刺,有时无刺;小枝圆柱形,当年生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疏生皮孔,老枝灰褐色。叶片宽卵形或三角状卵形,稀菱状卵形,叶片大,分裂较浅;植株生长茂盛,花序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后脱落,减少,,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边缘具腺齿,早落;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萼片三角卵形至披针形,先端渐尖,全缘,约与萼筒等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顶端有髯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圆形,白色;雄蕊20,短于花瓣,花药粉红色;花柱3-5,基部被柔毛,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或梨形,果形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深亮红色。
山里红主要分布与山西运城及绛县一带如运城的“泽州红”,绛县并有“中国山楂第一县”的美称。山里红作为药食同源之品,在我国多地均有栽培或分布,如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均有分布。
山楂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为圆形片,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果肉深*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的功效。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23、苦杏仁:来源于蔷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L.var.ansuMaxim.、西伯利亚杏PrunussibiricaL.、东北杏Prunus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runusarmeniacaL.的干燥成熟种子。而山西各山区或浅山丘陵地区多有山杏分布,是苦杏仁的主要来源之一。
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色;小枝无毛,稀幼时疏生短柔毛,灰褐色或淡红褐色。叶片卵形或近圆形,先端长渐尖至尾尖,基部圆形至近心形,叶边有细钝锯齿,两面无毛,稀下面脉腋间具短柔毛;叶柄无毛,有或无小腺体。花单生,先于叶开放,花萼紫红色;萼筒钟形,基部微被短柔毛或无毛;萼片长圆状椭圆形,先端尖,花后反折;花瓣近圆形或倒卵形,白色或粉红色;雄蕊几与花瓣近等长;子房被短柔毛。果实扁球形,*色或桔红色,有时具红晕,被短柔毛;果肉较薄而干燥,成熟时开裂,味酸涩不可食,成熟时沿腹缝线开裂;核扁球形,易与果肉分离,两侧扁,顶端圆形,基部一侧偏斜,不对称,表面较平滑,腹面宽而锐利;种仁味苦。
主要产于山西各山区或浅山丘陵,如山西长治屯留、运城绛县、夏县等。另杏、山杏及西伯利亚杏遍布于我国各山区及省份,是常见的一种植物。
苦杏仁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24、桃仁:来源于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果实成熟后采收,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桃:落叶小乔木。小枝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冬芽有细柔毛。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中部最阔,先端长尖,基部阔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叶柄具腺点。花通常单生,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红色,外面有绒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雄蕊多数,着生于萼筒边缘;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圆头状。核果近球形,有短绒毛;果肉白色或*色;核极硬,有不规则的凹点及深沟。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
山桃:落叶小乔木。叶互生;托叶早落;叶片卵状披针形,中部以上渐尖,近基部最宽,基部呈广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细锯齿。花单生;萼片5,多无毛;花瓣5,阔倒卵形,粉红色至白色。核果近圆形;*绿色,表面被*褐色柔毛,果肉离核;核小坚硬,表面有网状的凹纹。种子1枚,棕红色。
桃在我国主要以栽培为主,山桃多生于石灰岩的山谷中。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在道地产区山西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区,如襄汾县、屯留县、平顺县、夏县、陵川县、绛县、古县、新绛县等。
桃仁药材性状及功效
桃仁:呈扁长卵形,长1.2~1.8cm,宽0.8~1.2cm,厚0.2~0.4cm。表面*棕色至红棕色,密布颗粒状突起。一端尖,中部膨大,另端钝圆稍扁斜,边缘较薄。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有颜色略深不甚明显的合点,自合点处散出多数纵向维管束。种皮薄,子叶2,类白色,富油性。气微,味微苦。
山桃仁:呈类卵圆形,较小而肥厚,长约0.9cm,宽约0.7cm,厚约0.5cm。
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的功效。多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25、款冬花:来源于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farfaraL.)的干燥花蕾入药。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地下,褐色。早春花叶抽出数个花葶,密被白色茸毛,有鳞片状,互生的苞叶,苞叶淡紫色。头状花序单生顶端,初时直立,花后下垂;总苞片1-2层,总苞钟状,总苞片线形,顶端钝,常带紫色,被白色柔毛及脱毛,有时具黑色腺毛;边缘有多层雌花,花冠舌状,*色,子房下位;柱头2裂;中央的两性花少数,花冠管状,顶端5裂;花药基部尾状;柱头头状,通常不结实。后生出基生叶阔心形,具长叶柄,边缘有波状,顶端增厚的疏齿,掌状网脉,下面被密白色茸毛;叶柄被白色棉毛。
款冬主产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湖北、湖南、江西、贵州、云南、西藏。常生于山谷湿地或林下。山西主要分布于山西省的东南部,主要为长治、晋城两市。
款冬花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香,味微苦而辛。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功效。用于新久咳嗽,喘咳痰多,劳嗽咳血。
26、苍术:来源于菊科植物北苍术(Atractylodeschinensis(DC.)Koidz.)和茅苍术(Atractylodeslancea(Thunb.)DC.)的干燥根茎入药。而山西苍术入药主流为北苍术。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平卧或斜升,粗长或通常呈疙瘩状,生多数等粗等长或近等长的不定根。茎直立,单生或少数茎成簇生,下部或中部以下常紫红色,不分枝或上部但少有自下部分枝的,全部茎枝被稀疏的蛛丝状毛或无毛。中下部茎叶羽状深裂或半裂,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几无柄,扩大半抱茎;中部以上或仅上部茎叶不分裂,倒长卵形、倒卵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有时基部或近基部有1-2对三角形刺齿或刺齿状浅裂。或全部茎叶不裂,中部茎叶倒卵形、长倒卵形、倒披针形或长倒披针形,。全部叶质地硬,硬纸质,两面同色,绿色,无毛,边缘或裂片边缘有针刺状缘毛或三角形刺齿或重刺齿。头状花序单生茎枝顶端,但不形成明显的花序式排列。总苞钟状,苞叶针刺状羽状全裂或深裂。总苞片5-7层,覆瓦状排列。全部苞片顶端钝或圆形,边缘有稀疏蛛丝毛,中内层或内层苞片上部有时变红紫色。小花白色。
苍术在我国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甘肃、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生境为野生山坡草地、林下、灌丛及岩缝隙中。近年来由于苍术资源枯竭,多地药圃多有栽培。山西作为苍术的道地产区,主要分布于太原、长治、临汾、晋城。
北苍术药材性状及功效
呈疙瘩块状或结节状圆柱形,长4~9cm,直径1~4cm。表面黑棕色,除去外皮者*棕色。质较疏松,断面散有*棕色油室。香气较淡,味辛、苦。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多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
27、山药:来源于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polystachyaTurczaninow)的干燥根茎入药。
缠绕草质藤本。块茎长圆柱形,垂直生长,长可达1米多,断面干时白色。茎通常带紫红色,右旋,无毛。单叶,在茎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变异大,卵状三角形至宽卵形或戟形,基部深心形、宽心形或近截形,边缘常3浅裂至3深裂,中裂片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侧裂片耳状,圆形、近方形至长圆形;幼苗时一般叶片为宽卵形或卵圆形,基部深心形。叶腋内常有珠芽。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花序轴明显地呈“之”字状曲折;苞片和花被片有紫褐色斑点;雄花的外轮花被片为宽卵形,内轮卵形,较小;雄蕊6。蒴果不反折,三棱状扁圆形或三棱状圆形。
在我国。山药主要为栽培品,但各大产区亦有野生品。主要布于东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北部、贵州、去南北部、四川、甘肃东部、陕西南部等地。多生于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山西产地主要分布于山西平遥一带,由于平遥山药特色,获称“山药之乡”的称号。
山药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cm,直径1.5~6cm。表面*白色或淡*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体重,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黏。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cm,直径1.5~3cm。表面光滑,白色或*白色。甘,平。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28、知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入药。
根状茎较粗,为残存的叶鞘所覆盖。叶,向先端渐尖而成近丝状,基部渐宽而成鞘状,具多条平行脉,没有明显的中脉。花葶比叶长得多;总状花序通常较长,苞片小,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长渐尖;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花被片条形,中央具3脉,宿存。蒴果狭椭圆形,顶端有短喙。
生于海拔米以下的山坡、草地或路旁较干燥或向阳的地方,主产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北部、甘肃东部、内蒙古南部、辽宁西南、吉林西部和黑龙江南部等地。在山西主要分布于道地产区忻州一带。
知母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长条状,微弯曲,略扁,偶有分枝,长3~15cm,直径0.8~1.5cm,一端有浅*色的茎叶残痕。表面*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沟,具紧密排列的环状节,节上密生*棕色的残存叶基,由两侧向根茎上方生长;下面隆起而略皱缩,并有凹陷或突起的点状根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白色。气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带黏性。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的功效。多用于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9、半夏: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块茎圆球形,直径1-2厘米,具须根。叶2-5枚,有时1枚。叶柄基部具鞘,鞘内、鞘部以上或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直径3-5毫米的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侧裂片稍短;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檐部长圆形,绿色,有时边缘青紫色,钝或锐尖。肉穗花序:雌花序于雄花序中间间隔3毫米;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直立,有时“S”形弯曲。浆果卵圆形,*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
半夏在国内属于旱地杂草之一,但由于农药应用广泛,半夏在耕地中几近灭绝,只在荒地或栽培,现发现除内蒙古、*、青海、西藏尚未发现野生的外,全国各地广布,常见于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山西产地主要分布于山西南部运城,临汾一带。
半夏药材性状及功效
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多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法半夏:本品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白色、*色或棕*色。质较松脆或硬脆,断面*色或淡*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具有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姜半夏:呈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具有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多用于痰饮呕吐,胃脘痞满等。
清半夏:椭圆形、类圖形或不规则的片。切面淡灰色至白色,可见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東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祈断,睛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微涩、微有麻舌感。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多用于湿痰咳嗽,胃脘痞满,痰涎凝聚,咯吐不出。
30、射干:来源于鸢尾科植物射干Belamcandachinensis(L.)Redouté的干燥根茎,春初刚发芽或秋末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干燥。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为不规则的块状,斜伸,*色或*褐色;须根多数,带*色。茎实心。叶互生,嵌迭状排列,剑形,基部鞘状抱茎,顶端渐尖,无中脉。花序顶生,叉状分枝,每分枝的顶端聚生有数朵花;花梗细;花梗及花序的分枝处均包有膜质的苞片,苞片披针形或卵圆形;花橙红色,散生紫褐色的斑点;花被裂片6,2轮排列,外轮花被裂片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内轮较外轮花被裂片略短而狭;雄蕊3,着生于外花被裂片的基部,花药条形,外向开裂,花丝近圆柱形,基部稍扁而宽;花柱上部稍扁,顶端3裂,裂片边缘略向外卷,有细而短的毛。蒴果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顶端无喙,常残存有凋萎的花被,成熟时室背开裂,果瓣外翻,中央有直立的果轴;种子圆球形,黑紫色,有光泽,着生在果轴上。射干在国内分布广泛如产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多生于林缘或山坡草地,大部分生于海拔较低的地方,但在西南山区,海拔-米处也可生长。在山西地区主要分布于临汾地区。
射干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不规则结节状,长3~10cm,直径1~2cm。表面*褐色、棕褐色或黑褐色,皱缩,有较密的环纹。上面有数个圆盘状凹陷的茎痕,偶有茎基残存;下面有残留细根及根痕。质硬,断面*色,颗粒性。气微,味苦、微辛。具有清热解*,消痰,利咽的功效。用于热*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31、麻*:来源于麻*科植物草麻*EphedrasinicaStapf、中麻*EphedraintermediaSchrenketC.A.Mey.或木贼麻*Ephedraequisetina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山西产区这三种麻*均有,关于起性状本文仅描述草麻*。
草本状灌木,高20-40厘米;木质茎短或成匍匐状,小枝直伸或微曲,表面细纵槽纹常不明显。叶2裂,鞘占全长1/3-2/3,裂片锐三角形,先端急尖。雄球花多成复穗状,常具总梗,苞片通常4对,雄蕊7-8,花丝合生,稀先端稍分离;雌球花单生,在幼枝上顶生,在老枝上腋生,常在成熟过程中基部有梗抽出,使雌球花呈侧枝顶生状,卵圆形或矩圆状卵圆形,苞片4对;雌花2,直立或先端微弯,管口隙裂窄长,常被少数毛茸。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矩圆状卵圆形或近于圆球形。全国产地内多分布于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陕西等省区。适应性强,习见于山坡、平原、干燥荒地、河床及草原等处,常组成大面积的单纯群落。山西境内主要分布于五鹿山、周洪山、五台山及恒山山区。
麻*药材性状及功效
草麻*:呈细长圆柱形,少分枝;直径1~2mm。有的带少量棕色木质茎。表面淡绿色至*绿色,有细纵脊线,触之微有粗糙感。节明显,节间长2~6cm。节上有膜质鳞叶,长3~4mm;裂片2(稀3),锐三角形,先端灰白色,反曲,基部联合成筒状,红棕色。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纤维性,周边绿*色,髓部红棕色,近圆形。气微香,味涩、微苦。
中麻*:多分枝,直径1.5~3mm,有粗糙感。节间长2~6cm,膜质鳞叶长2~3mm,裂片3(稀2),先端锐尖。断面髓部呈三角状圆形。木贼麻*:较多分枝,直径1~1.5mm,无粗糙感。节间长1.5~3cm。膜质鳞叶长1~2mm;裂片2(稀3),上部为短三角形,灰白色,先端多不反曲,基部棕红色至棕黑色。
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蜜麻*润肺止咳。多用于表症已解,气喘咳嗽。
32、猪苓:来源于多孔菌科真菌猪苓Polyporus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山西主要分布于临汾、晋中等。
猪苓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呈条形、类圆形或扁块状,有的有分枝,长5~25cm,直径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皱缩或有瘤状突起。体轻,质硬,断面类白色或*白色,略呈颗粒状。气微,味淡。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泄泻,淋浊,带下。
33、蝉蜕:来源于蝉科昆虫黑蚱CryptotympanapustulataFabricius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
主要分布于山西芮城县、临猗、平陆县、陵川县、绛县、闻喜县等,主要集中在各大山区及丘陵地区。
药材性状及功效
本品略呈椭圆形而弯曲,长约3.5cm,宽约2cm。表面*棕色,半透明,有光泽。头部有丝状触角1对,多已断落,复眼突出。额部先端突出,口吻发达,上唇宽短,下唇伸长成管状。胸部背面呈十字形裂开,裂口向内卷曲,脊背两旁具小翅2对;腹面有足3对,被*棕色细毛。腹部钝圆,共9节。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淡。具有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34、龙骨: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胳的化石。挖出后,除去泥土及杂质。五花龙骨质酥脆,出土后,露置空气中极易破碎,常用毛边纸粘贴。
山西主要分布于榆社,其他产区主要包括河南、河北、山西、陕西、山东、内蒙古、湖北、四川、云南、广西、青海等地。
药材性状及功效
青化龙骨、花龙骨。为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全体淡*白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的花纹,深浅粗细不一。表面平滑,时有小裂隙。断面多粗糙,质硬而脆,易片片剥落而散碎。吸湿性强,以舌舐之有吸力。无臭,无味。以质脆,分层、有五色花纹、吸湿力强者为佳。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治惊痫癫狂,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
以上即是小编粗略整理的山西道地药材目录,如有不同意见,欢迎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草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