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部手术按手术范围区分,有剖宫产探查手术、附件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子宫根治术、剖宫产术。
妇科腹部皮肤备皮范围是上起剑突下缘,下至两大腿上1/3,左右到腋中线,剃去阴毛。
手术前一天清洁灌肠,灌肠后护士注意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服药后8小时左右病人仍无排便,要给予1%肥皂水洗肠1次。
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宫颈需要涂甲紫,一是做标记,二是消*。常规术前3天阴道冲洗每天1次,术前一日为病人阴道冲洗两次。
妇科手术后腹部压沙袋6小时,防止出血。
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卵巢囊肿剔除术及子宫肌瘤剔除术时不需要涂甲紫。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肠道准备从术前术前3天开始肠道准备,术前8小时禁止由口进食,术前4小时严格禁水(以减少手术中因牵拉内脏引起恶心、呕吐反应)。
硬膜外麻醉下“全子宫切除术”:术前1日为病人冲洗阴道两次,第二次冲洗后在子宫颈口及阴道穹窿部涂甲紫,为手术切除宫颈标记之用。
妇科腹部术后早期活动是避免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妇科腹部手术术后疼痛对患者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强烈疼痛可使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肌紧张、呼吸急促、出汗、恶心、呕吐。严重的影响患者手术的恢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护理:全麻未清醒的患者还应注意观察瞳孔、意识及神经反射。
硬膜外麻醉的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腰麻病人去枕平卧12~24小时,防止头痛。
妇科手术后在拔除尿管前1~2天,将尿管夹闭定时开放,一般多长时间开放一次,以训练和恢复膀胱功能3~4小时。
妇科手术后鼓励、帮助患者早期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防止肠粘连。
子宫全切及子宫肌瘤术后出院指导:加强营养,适当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禁止性生活、盆浴3个月。
全子宫切除术后7~14天,阴道可有少量粉红色分泌物,这是阴道残瑞肠线化所致,为正常现象,不需处理,适当休息即可。通常术后48小时可恢复正常肠蠕动,一经排气,腹胀可减轻。
妇科手术后一般情况下可考虑拔除引流管的条件是病人体温正常,而且24小时引流液小于10ml。
妇科术后术后12-24小时病人应取半坐卧位,其不仅有利于引流防止感染,而且半卧位时腹肌松弛张力下降可减轻伤口疼痛,由于膈肌下降,有利于呼吸及排痰,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24小时内若引流液每小时大于ml,并为鲜红色,应考虑内出血须立即报告医生。
妇科腹部手术术后6-8小时可进流质饮食。妇科腹部手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每15-30分钟测量一次直至血压平稳后,改为每4小时一次。
妇科术后缓解疼痛,6~8小时重复注射止痛剂,可有效地缓解伤口疼痛。
子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妇女的生命。子宫颈癌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
子宫颈癌病因不清,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婚姻:早婚或多次结婚。②性生活:18岁以前就过早地有了性生活,或性生活紊乱。③孕产史:早育、多产。④炎症或病*:子宫颈慢性炎症,通过性交传播的病*,如单纯疱疹病*Ⅱ型,HPV、人巨细胞病*等。⑤配偶:配偶为高危男子,其患有阴茎癌、前列腺癌或其前妻患有子宫颈癌者,易患宫颈癌。
子宫颈癌按组织学分类:子宫颈癌主要有鳞癌、腺癌两类,前者占90%~95%,后者占5%~10%。
子宫颈癌的病变多发生在宫颈外口的鳞-柱交接部与生理性鳞-柱交接部间所形成的移行地带。
内生型子宫颈癌又称浸润型。癌组织向宫颈深部组织浸润,宫颈肥大、质硬,表面光滑或有浅表溃疡,整个宫颈段膨大如桶状。
外生型宫颈癌可见向外突出的赘生物,触之易出血。
晚期子宫颈癌病变广泛者,可因静脉、淋巴回流受阻致输尿管积水、尿*症,长期疾病消耗可出现恶病质。
子宫颈癌的临床表现:①阴道流血:早期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可见性交后或妇科检查后出血。②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为白色或血色,稀薄如水或米汤样,有腥臭味。
子宫颈癌辅助检查: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②碘试验;③氮激光肿瘤固有荧光诊断法;④阴道镜检查;⑤子宫颈和子宫颈管活组织检查;⑥其他检查:胸部X线摄片、淋巴造影、膀胱镜、直肠镜检查可助确定癌肿临床分期。
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定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子宫颈癌的最可靠的方法,30岁以上妇女应定期参加子宫颈癌普查。
子宫颈癌确诊:子宫颈和子宫颈管活组织检查。
子宫颈癌手术治疗适于I期和Ⅱ期宫颈癌患者。Ia1期: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卵巢正常者保留;Ia2期:子宫颈癌子宫根治术;Ib期和Ⅱ期: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
子宫颈癌并发大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备齐急救药物和物品,配合抢救,并以明胶海绵及纱布条填塞阴道,压迫止血。
子宫颈癌晚期有大量米汤样或恶臭脓样阴道排液者,可用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阴道。
子宫颈癌随访内容包括术后检查,血常规检查和胸部X线检查。
子宫肌瘤多数发生于30-50岁妇女,其发生率约为20%。子宫肌瘤尤多见于不孕症者。
子宫肌瘤在生育年龄期间可继续生长和发展,至绝经期停止生长,随后萎缩,提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生长可能与雌激素、孕激素有关。雌激素能使子宫肌瘤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
子宫肌瘤发生出血及缺血性改变,使瘤体呈红色,称为子宫肌瘤红色样变。典型表现:①好发于妊娠期;②生殖器官有肿物;③肿物扭转、破裂或感染等可致腹痛;④阴道分泌物呈水样、血性和米汤样;⑤经量增多,周期紊乱或绝经后复经。
子宫肌瘤按肌瘤所在部位可分为子宫体部肌瘤(占95%~98%)和子宫颈部肌瘤(占5%~2%)。
子宫肌瘤按肌瘤与子宫壁关系分:肌壁间肌瘤(占60%~70%)、浆膜下肌瘤(占20%)、黏膜下肌瘤(占10%~15%)。
最常见的子宫肌瘤是肌壁间肌瘤。
子宫肌瘤使子宫黏膜面积增大,子宫收缩不良,或子宫黏膜增生过长,使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经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膀胱充盈时大肌瘤可在下腹部扪及块状物。
子宫肌瘤妇检:子宫增大,凹凸不平,典型的子宫肌瘤的表现。
子宫肌瘤月经改变:较大的肌壁间肌瘤使月经周期缩短;黏膜下肌瘤常表现为月经过多。
子宫肌瘤妇科检查时,肌壁间肌瘤者常可触及增大的子宫,表面不规则、呈结节状。
浆膜下肌瘤者可扪及有蒂与子宫相连的质地较硬的球状物。
子宫肌瘤压迫输卵管或使宫腔变形,可妨碍受精卵着床而致不孕。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肌瘤较大,症状明显,治疗效果不佳,无生育要求者。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小且无症状的,尤其是接近围绝经期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治疗,每3-6个月随访1次。
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若子宫小于2个月妊娠大小,患者无不适,可定期随访,绝经后伴随雌激素的下降,子宫及子宫肌瘤会萎缩。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切除术适用于肌瘤较大,症状明显,治疗效果不佳,无生育要求者。
浆膜下子宫肌瘤者蒂扭转可出现急性腹痛。
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未婚、少育、未育或家族中有癌症史的妇女,肥胖、高血压、绝经延迟、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病人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增多。
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主要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流血。
子宫内膜癌晚期癌肿浸润周围组织,压迫神经引起下腹部和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及足部放射。
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首选分段诊断性刮宫,目前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最常用且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子宫内膜癌的复发率为10%~20%,绝大多数复发时间在3年以内。治疗结束后应继续定期随访,监测异常情况,及早发现复发灶,给予及早处理。
卵巢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肿瘤,死亡率为妇科恶性肿瘤之首位。
黏液性囊腺瘤:为常见肿瘤,约占卵巢良性肿瘤的20%。多见于30~50岁妇女,常合并妊娠。单侧,囊壁光滑、稍厚,灰白色,体积大。恶变率为5%~10%。
成熟畸胎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多为囊性,实性不常见,又称皮样囊肿。
浆液性囊腺癌:为常见的卵巢恶性肿瘤约占40%-50%。肿瘤多为双侧,体积较大,生长迅速,预后差。
纤维瘤:是较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多见于中年妇女。肿瘤多发生于单侧卵巢。
卵泡膜细胞瘤:为良性肿瘤,多发生于绝经后,40岁以下少见。
颗粒细胞瘤:为低度恶性肿瘤,多发于45~55岁妇女,因肿瘤能分泌雌激素,多数病人以性激素分泌紊乱为首发症状。
恶性卵巢肿瘤早期常无症状,一旦出现腹胀症状或发现腹部肿块时疾病已至晚期。晚期时肿瘤广泛转移,患者可有腹痛、腰痛或下腹疼痛。末期患者出现明显消瘦、贫血、水肿、衰竭等恶病质表现。
卵巢囊肿最常见并发症:囊肿蒂扭转。为妇产科急腹症之一,好发于成熟畸胎瘤,临床表现为突发一侧下腹剧痛,伴有恶心、呕吐甚至休克。
卵巢癌腹水细胞学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避免剖腹探查。在腹水和腹腔冲洗液中查出癌细胞,对于确诊、确定卵巢分期和选择治疗方案有意义。
卵巢良性肿瘤已经确诊应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治疗原则手术为主,加用化疗、放疗。
卵巢非赘生性肿瘤直径<5cm者应定期(3~6个月)接受复查并详细记录。
接诊卵巢肿瘤患者,解决预感性悲哀较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供支持,协助患者应对压力,为患者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和环境。经常巡视病房,用一定时间(至少10分钟)陪伴患者,详细了解患者的疑虑和需求。
卵巢肿瘤术后随访时间为:手术后1年内,每月1次;术后1~2年,每3个月1次;术后2~3年,每6个月1次;术后3年以上,每年1次。
如果你也想加入初级护师百日作战计划那很简单你只要是年初级护师考试的同学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