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个朋友问我,她是头马新会员,在俱乐部会议用心准备演讲,可是几次都没能拿奖,好失望呀,怎么办?虽然她也会开解自己,过程很重要,结果不重要呀,还是会失落。
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是一个游戏规则,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玩转游戏规则,需要去研究。
后来,上周二的例会结束后,回程路上和莎莎,娜娜一起聊天,莎莎提到这个问题,后来娜娜也分享了她的故事。
莎莎说,这几次会议都有,又不好意思问,想着想着就自我怀疑,自我攻击,比如自己不行啊等等。
聊天中,她思考了一会儿,最后得出两点:
第一,她参加头马会议的初衷是什么,是准备演讲,是做三官角色的支持,是欣赏优秀的演讲,那么,有吗?有!获奖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这么想以后,她的视野豁然开朗。
第二,她回顾下以往拿奖,演讲都是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这是她擅长的,而这几次,明显不是她擅长的。也就没啥纠结了。
在一次会议中的辩论环节,娜娜觉得自己组伙伴很棒,为啥对方获胜呢?对于结果她并没有自我攻击,只是好奇原因,就去请教资深会员。
对方起初担心她是不接受这个结果,想要安慰她。在她再三澄清后,才说出他的理由。在某轮环节中,她只是围绕问题,讲了一个故事,而另一组不仅是讲故事,还有主旨的总结,主题的升华,有思想性。不是说你不好,而是对方的更受观众喜爱。
类似的疑问,每个认真准备的头马人多多少少会经历过,而不同的思考方式,也带来不同的结果。
我甚至在会议中做过两个角色,很认真,却颗粒无收。
但是回头看看,除却每个角色的特殊性,在共性的演讲表现上,是不是有他的优势呢?
视野再放大,纵观分钟的会议全程,评奖真的就是那区区五分钟,还会如此在意吗?
当身在问题中,会纠缠于细节和情绪,而跳出一个高度再看,思维方式就完全不同。
再者,众口难调。上周二的例会中即兴戏剧笑声连连,气氛火爆,甚至线上的观众都叫好,谁又能想到总主持人春锋一票之优获得最佳呢?因为他的主持流程严谨详尽,串词精彩,有人感受到了就会选这个。
很多时候,沮丧看似是对结果的执着,内心深处是对自己的努力希望被理解和认可的执着和渴望,当这份认真和努力被团体内的伙伴及时的认可,欣赏,落选的沮丧和失落也就烟消云散。
回到生活中,外界没办法给到自己及时的理解和欣赏时,能否先从自己开始,给自己点赞鼓掌?
不是你要精彩的表现才是成功,当你站在舞台上,就已经成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