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波波宫颈癌的科普,相信大家对宫颈癌的防治,如HPV感染、宫颈癌筛查、HPV疫苗等,都已经能够如数家珍。今天,我们来聊聊宫颈癌的“进阶”之路:当检查发现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时,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疾病发展到哪一步了?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子宫呢?那怎样可以避免切除子宫等严重后果呢?
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关系
打个比方,如果把宫颈比作一个房子,那么HPV感染≈房子里发现了白蚁,虽然不妙,但并不一定房子被破坏。而宫颈低级别/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则≈房子发生了结构性的破坏,当然破坏有重有轻,有些破坏可以“自愈”,有些破坏则会越来越加重,直至“房子倒塌”,下面我们详细来说。
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
首先告诉大家,这不是宫颈癌,也不是癌前病变,它是宫颈的一种良性病变,提示宫颈可能正处在HPV感染的急性期,也可能是感染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遗憾的是,无论是HPV感染还是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目前来说都没有特效药。对于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规范的治疗是激光治疗,但是用激光治疗的时机一定要选好,一般不是一查出来就用激光。因为百分之五六十的低度病变过一年后依靠人体免疫力会转为正常,百分之二三十维持低级别病变,百分之十左右最终进展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而且,越是年轻的病人转阴的概率越高,考虑到这一比较高的转阴率,我比较推荐大家给自己一个机会,考虑一年之后再复查,转阴了皆大欢喜,如果还是低级别病变,再考虑用激光治疗。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听之任之,大多数过上几年会进展成宫颈癌,所以在这个阶段需要积极治疗。一般来说只要患者的宫颈满足条件,就可以做宫颈锥切。切下的组织可以做病理检查,一来,明确是否已经发展为宫颈癌,如果发现存在癌变,则需按照宫颈癌来进行治疗。二来,如果切下来没有宫颈癌,而且切缘是阴性的(没有病变),那么锥切等于达到了治疗效果,以后定期随访即可。三来,如果切缘是阳性的(存在病变),那么要根据病人年龄和生育情况来具体分析。总之,绝大多数宫颈高级别病变都有机会保住子宫,大家不必惊慌失措,一上来就把子宫切了。
50岁的大姐患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是否要切除子宫?
50岁及以上如果发现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一般建议切除子宫。因为50岁不能完全跟年轻人一样看待处理,毕竟岁月不饶人,绝经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会相对不足,导致宫颈的鳞柱交界会往子宫侧移动,鳞柱交界是宫颈癌的高发的部位,如果鳞柱交界缩在很里面,常规的检查手段就很难查出来。
如何避免上述所发生的的严重情况?
为了减少HPV感染,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子宫颈癌前病变,以及对子宫颈浸润癌及时治疗降低子宫颈癌的疾病负担,年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提出了三级预防策略:
其中二级预防是对所有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
小敬今天介绍的是宫颈癌筛查的最新技术:宫颈癌甲基化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