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美国外科病理学家JamesPaget最先描述了乳房Paget病(MPD),随后Crocker于年首次提出乳房外Paget病(EMPD),该病是一种发生在乳房外其他部位,尤其大汗腺分布区域的特殊肿瘤。
01
病因
EMPD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EMPD本质是一种表皮内腺癌,因电镜可观察到Paget细胞呈腺样分化。免疫组化染色癌胚抗原(CEA)、上皮膜抗原(EMA)和细胞角蛋白(CK)7均阳性。继发性EMPD多来源于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肿瘤,如直肠癌、子官颈癌或膀胱癌。
02
临床特征
EMPD亦称“湿疹样癌”,临床不多见,发病率男>女,好发年龄为51-80岁。常见于外阴和肛周,只有1%~2%的病例发生于窝、耵聍腺、睫状区、躯干或黏膜,腋窝EMPD多单侧发病,可并发大汗腺腺癌。女阴EMPD发病率较腋窝略高,占女性外阴恶性肿瘤的1%~2%,多见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
典型临床表现为境界清楚的红斑或斑块,有一定漫润性,表面常呈糜烂、结痂或覆角化性鳞屑,时有渗出,似湿疹样改变,多伴瘙痒或疼痛。国外资料显示经过治疗的女阴EMPD复发率为34%~40%,但其很少扩散至阴道、官颈或尿道。
03
组织病理学特征
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棘层肥厚,少见棘层松解。浸润的肿瘤细胞主要位于表皮的中下层,数量不等,单个或成巢分布,和周边正常棘细胞分界清楚,偶可呈腺样分化,甚至形成腺腔样结构,并见顶浆分泌。
Paget细胞无棘突和细胞间桥,根据形态不同分3型:①大细胞型(经典型):细胞大,核大星空泡状,核仁明显,偶见核丝分裂象,细胞质丰富而淡染,含大量蓝色细微颗粒;②印戒样细胞型:胞质淡染或苍白色,可见大的黏液颗粒,使核偏于一侧呈印戒模样,该型可能与疾病的侵性相关;③小细胞型:细胞小,核小圆,深染,稍异形,核仁不清,细胞质嗜伊红或淡染。以上3型也可相互转化或混合存在。瘤巢周围还可见散在角化不良细胞。
EMPD对时淀粉醇PAS、阿新蓝和黏液卡红三种特殊染色呈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高表达CEA和EMA,多数损害还表达CK7,CK7阴性常预示有潜在的恶性肿瘤。原发性EMPD通常在表皮内扩散,也可沿毛囊或汗腺导管向下扩散,最终突破表真皮交界面和皮肤附属器基底膜向真皮漫润性生长,甚至发生淋巴结转移。
04
诊断与鉴别诊断
EMPD的诊断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临床上常误诊为湿疹数年,甚至十余年之久。组织病理学上应与Paget样原位鳞状细胞癌鉴别,后者的表皮内亦可出现Paget样肿瘤细胞,但其耐淀粉酶PAS、阿新蓝染色均为阴性。
另一方面,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亦可鉴别两者,EPMD的CEA呈阳性,人乳头瘤病*高危型为阴性,而Paget样原位鳞状细胞癌的结果正好相反。偶尔可能会与浅表播散性黑色素瘤相混淆,但Paget细胞中的黑素细胞标记物如S-、HMB-45、Melan-A、MART-1均呈阴性。
05
治疗
本病治疗以手术为主,局部复发常见(34%~40%),复发病例可再次手术切除。
其他治疗包括放疗及化疗。单纯应用或术后联合放疗的临床效果均较满意。
放疗的适应证为:①年龄较大或合并严重内科疾病不适合手术者;②无法进行局部扩大切除术者,如患者难以接受;③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易局部复发者。关于化疗有报道认为应用低剂量MEP方案(丝裂素C,足叶乙苷,顺铂)治疗侵载性外阴Paget病是安全有效的。
内容选自《女性外阴疾病(附临床及病理图图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医脉通已获得出版社授权。欲了解更多内容,请阅读原版内容。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