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脱落细胞的分级标准
TUhjnbcbe - 2021/2/19 0:45:00
北京最大皮肤科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439528.html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尿脱落细胞学分级标准(巴氏分级国际标准)
  Ⅰ级:未发现异型细胞。
  Ⅱ级:细胞有异型性,但无恶性证据。
  Ⅲ级:具有可疑的恶性细胞,但不能确定。
  Ⅳ级:具有较明显的恶性细胞。
  Ⅴ级:具有肯定的恶性细胞。注: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少疏漏,在Ⅱ级与Ⅲ级间增加一档Ⅱ~Ⅲ级,标准是涂片内有非典型细胞或异常细胞,且出现频率在0%以上。按巴氏分级标准。级:细胞少,无不典型。~2级:有细胞,属非肿瘤的良性病理情况。2级:细胞不典型,但结构良好。3级:有可疑恶性细胞(细胞很不典型,但不能确诊为癌)。4级:高度怀疑癌或癌特征。5级:癌。巴氏结果判断Ⅰ级:未见异常细胞。Ⅱ级:发现异常细胞,但均为良性。Ⅲ级:发现可疑恶性细胞。()性质不明细胞。(2)细胞形态明显异常,难于肯定其良、恶性,需要近期复查核实。(3)未分化或退化的可疑恶性细胞与恶性裸核。Ⅳ级:发现待证实的癌细胞(高度可疑的恶性细胞),具有恶性特征但不够典型;或更典型但数目太少,需要复核,例如高度可疑的未分化或退化癌细胞,或少数低分化癌细胞。Ⅴ级:发现癌细胞,其恶性特征明显或数目较多,可作互相比较以确定为恶性者,例如高分化的鳞癌或腺癌细胞;成群未分化或低分化癌细胞。化验单:巴氏分级法及TBS分类
  ●巴氏I级:完全正常。
  ●巴氏II级:多见于绝经后或育龄伴有宫颈炎症者,指个别细胞核异质明显,但不支持恶性。
  ●巴氏III级:可疑癌,需马上做进一步确诊,大约有0%的几率向癌症发展。
  ●巴氏IV级:重度可疑癌,全面检查。
  ●巴氏V级:确定癌

脱落细胞检查技术

脱落细胞检验医生除要熟练掌握细胞形态学特点外,还必须掌握各项操作和染色技术及观察方法,所以脱落细胞学检查技术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它包括标本采集、制片、固定和染色、镜下观察方法及诊断要领等。第一节 标本采集和涂片制作方法
  一、标本采集
  正确地采集标本是细胞学诊断的基础和关键之一,故要准确地选择部位,尽可能在病变区直接采集细胞。采集的标本必须保持新鲜,尽快制得,以免细胞自溶或腐败。尽可能避免血液、粘液等混入标本内,采集方法应简便,操作轻柔,避免病人痛苦和引起严重并发症及促进肿瘤扩散,下面介绐几种常用的标本采集方法。
  (一)直视采集法
  外阴、阴道、阴道穹窿、宫颈、口腔、肛管、鼻腔、鼻咽部、眼结膜及皮肤等部位,可以直接用刮片刮取、吸管吸取、刷洗、食管、胃、直肠、气管和肺内支气管则使用纤维内镜在病灶处直接刷取细胞制片。
  (二)自然分泌液的采集法
  .痰液涂片检查:痰兴高采烈为支气管等呼吸的分泌物,对支气管肺癌和其它呼吸道疾病细胞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2.尿液涂片检查:收集尿液中脱落的泌尿道细胞成分,作泌尿道肿瘤和某些疾病的细胞学诊断。
  3.乳头溢涂片检查:用于导管内乳头状瘤和乳腺癌细胞学检查。
  4.前列腺液涂片检查:采用前列腺按摩法取得分泌物,作前列腺细胞学诊断。
  (三)灌洗洗
  向空腔器官或腹腔、盆腔(剖腹探查时)灌注一定量生理盐水冲洗,使其细胞成分脱落于液体中,收集灌洗液离心制片,作细胞学检查。
  (四)磨擦法
  利用磨擦工具在病变部位磨擦,将擦取物直接涂片。常用磨擦工具有海棉磨擦器、线网套、气囊等。可分别用于鼻咽部、食管和胃部病灶的取材。
  (五)针穿抽吸法
  当有胸腔、腹腔、心包腔及关节腔积液时,可用针穿抽吸部分积液作细胞学检查。此外某些深部组织器官,如淋巴结、甲状腺、软组织、肝等亦可作细针穿刺吸取部分细胞进行涂片诊断。
  二、涂片制作方法
  (一)涂片前准备工作及涂片方法
  .涂片前准备工作
  ()保证标本新鲜,取材后尽快制片。
  (2)涂操作要轻巧,避免挤压以防止损伤细胞。涂片要均匀,厚薄要适度,太厚细胞堆叠,太薄细胞过少,均影响诊断。
  (3)玻片要清洁无油渍,先用硫酸洗涤液浸泡冲洗,再用75%乙酸浸泡。
  (4)含蛋白质的标本可直接涂片,缺乏蛋白质的标本,涂片前先在玻片上涂薄层粘附剂,以防止染色时细胞脱落,常用粘附剂为蛋白甘油,由等量生鸡蛋白和甘油混合而成。
  (5)每位患者的标本至少涂两张玻片,以避免漏诊。涂片后立即在玻片一端标上编号。
  2.涂片制备方法
  ()推片法:用于稀薄的标本,如血液,胸、腹水等。取离心后标本一小滴滴在玻片偏右侧端,用推片用30度夹角将玻片上检液轻轻向左推。
  (2)涂抹法:适用于稍稠的检液,如鼻咽部标本。用竹棉签在玻片上涂布,由玻片中心经顺时针方向外转圈淫抹;或从玻片一端开始平行涂抹,涂抹要均匀,不宜重复。
  (3)压拉涂片法:将标本夹于横竖交叉的两张玻片之间,然后移动两张玻片,使之重叠,再边压边拉,获得两张涂片。该法适用于较粘稠标本,如痰液。
  (4)吸管推片法:用吸和将标本滴在玻片一端,然后将滴管前端平行置于标本滴上,平行向另一端均速移动滴管即可推出均匀薄膜。此法亦适用于胸、腹水标本。
  (5)喷射法:用配细针头的注射器将标本从左至右反复均匀地喷射在玻片上,此法适用于各种吸取的液体标本。
  (6)印片法:将切取的病变组织用手术切开,立即将切面平放在玻片上,轻轻按印。此方法为活体组织检查的辅助方法。
  (二)涂片的固定
  固定(fication)的目的是保持细胞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和细菌所致的腐败;固定液能沉淀和凝固细胞内蛋白质和破下细胞内溶酶体酶,使细胞不但保持自然形态,而且结构清晰,易于着色。因此标本愈新鲜,固定愈及时,细胞结构愈清晰,染色效果愈好。
  .固定液:细胞学检查常用的固定液有下列三种:第一种乙醚酒清固定液:该固定液渗透明性较强,固定效果好适用于于一般细胞学常规染色;二种是氯仿酒精固定液:又称卡诺氏固定液。其优点同上;第三种95%酒精固定液: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制备简单。但渗透作用稍差。
  2.固定方法
  ()带湿固定:涂片后未待标本干燥即行固定的方法称带湿因定。此法因定细胞结构清楚,染色新鲜。适用于巴氏或HE染色。痰液、阴道分泌物及食管拉网涂片等常任常用此方法。
  (2)干燥因定:涂片后未待其自然干燥,再行固定。适用于稀薄标本如尿液、胃冲洗液等,也适用于于瑞特染色和姬姆萨染色。
  3.固定时间:一般为5-30min。含粘液较多标本,如痰液、阴道分泌物、食管拉网等因定时间在适当延长;尿液、胸、腹水等涂片不含粘液,固定时间可酌情缩短。
  (三)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和原理:染色的日的是借助于一种或多种染料,使组织和细胞内结构分别着不同的染色,这样在显微镜下能清楚地观察细胞内部结构,作出正确判断。
  组织细胞染色原理至今尚无满意的解释,可能是物理作用,也可能是化学作用,或者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 果。
  染色的物理作用是利用毛细管现象,渗透、吸收和吸附作用,使染料的色素颗粒牢固地进入组织细胞,并使其显色。
  染色的化学作用是渗入组织细胞的染料与其相应的物质起化学反应,产生有色的化合物。
  各染料都具有两种性质,即产生颜色;征收被组织形成亲和力。这两种性质主要由发色基因和助色基因所产生的。
  发色基团:苯的衍生物具有可见光区吸收带。这些衍生物显不的吸收带与其价键的不稳定性有关,如对苯二酚为无色,当其氧化后失去两个氢原子,它的分子或则变为有*色的对醌,这种产生颜色的醌式环称为发色基团。若一种化合物含有几个环,只要其中有一个醌式环就会发出颜色,称此发色基团为色原(chromogen).
  助色基团:是一种能使化合物以生电离作用的辅助原子团(酸碱性基团)。它能使染色的色泽进一步加深,并使其与被染色组织具有亲和力。
  助色基团的性质决定染料是酸性碱性。碱性染料具有碱性助色基团,在溶媒中产生的带色部分为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吻与组织细胞内带负电荷的物质结合而显色。如细胞核内的主要化学成分脱氧化核糖核酸易被苏木素染成紫蓝色,称嗜碱性。酸性染料具有酸性用力色基团,在溶酶中产生带色部分为阴离子,易与组织细胞内带正电荷部分结合而显色,此性质被称为嗜酸性,如细胞浆内订成分为蛋白质,易与伊红或橘*结合呈红色或橘*色。
  2.常用染色方法:临床日常工作中较为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下列3种:
  ()巴氏染色法:本法染色特点是细胞具有多色性颜色,色彩鲜艳多彩。涂片染色的透明性好,胞质颗粒分明,胞核结构清晰,如鳞状上皮过度角化细胞胞质呈橘*色;角化细胞显粉红色;而角化前细胞显浅绿色或浅蓝色,适用于上皮细胞染色或观察阴道涂片中激素水平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此方法的缺点是染色程序比较复杂。
  (2)苏木精—伊红(hemotoxylineosin,HE)染色法:该方法染色透明度好,核与胞质对比鲜明。染色步骤简便,效果稳定。适用于痰液涂片,觖质核呈紫蓝色,胞质淡玫瑰红色,红细胞呈淡朱红色。
  (3)瑞特—吉姆萨染色法(wrightgiemsaatain);本方法多用于血液,骨髓细胞学检查。胞质内颗粒与核安危质结构显示较清晰。操作简便。

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优点和不足


  .优点
  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优点有:简单易行,诊断迅速,癌细胞检出率较高,特别适用于大规模防癌普查和高危人群的随访观察。
  2.不足
  有一定的误诊率,这是由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局限性,只能看到少数细胞,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组织结构;具体部位难确定;不易对癌细胞作出明确的分型。正常脱落上皮细胞
  正常脱落的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复层鳞状上皮(扁平上皮)和柱状上皮。
  .鳞状上皮细胞
  复层鳞状上皮,一般有0多层细胞。被覆于全身皮肤、口腔、喉部、鼻咽的一部分、食道、阴道的全部以及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分为基底层细胞、中层细胞和表层细胞。
  ()复层鳞状上皮从底层到表层细胞形态的变化规律
  )细胞体积由小到大。
  2)胞核由大到小,最后消失。
  3)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均匀到粗糙、紧密、固缩。
  4)核胞质比由大到小。
  5)胞质量由少到多,胞质染色由暗红色到浅红色。
  2.柱状上皮细胞
  柱状上皮主要被覆于鼻腔、鼻咽、支气管树、胃肠、子宫颈管、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等部位。柱状上皮脱落细胞主要包括涂片纤毛柱状细胞、黏液柱状细胞和储备细胞。
  3.上皮细胞成团脱落时的形态特点
  ()成团脱落的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呈多边形,细胞大小一致,核一致,距离相等,呈嵌铺砖状。
  (2)成团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常紧密聚合成堆,细胞间界限不清楚,呈融合体样,可见细胞核互相重叠,形成核团。在核团的周围是胞质融合形成的“胞浆质带”。整个细胞团的边缘有时可见纤毛。
  (3)成团脱落的黏液柱状上皮:细胞呈蜂窝状结构,胞质内含大量黏液,细胞体积较大。
  脱落上皮细胞的退化变性
  细胞脱落后,因营养不良就会发生变性直至坏死称退化变性,简称退变。脱落细胞退变可分为肿胀性退变和固缩性退变两类。良性病变的上皮细胞形态
  (一)上皮细胞的增生、再生和化生
  .增生
  指细胞分裂增殖能力加强,数目增多,常伴有细胞体积增大。多由慢性炎症或其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增生的细胞形态特点是:
  ()胞核增大,可见核仁。
  (2)胞质量相对较少,嗜碱性,核胞质比略大。
  (3)少数染色质形成小结,但仍呈细颗粒状。
  (4)核分裂活跃,可出现双核或多核。
  2.再生
  当组织损伤后,由邻近组织的同类细胞增殖补充的过程叫再生。细胞形态与增生的细胞相似,常伴有数量不等的白细胞。
  3.化生
  一种成熟的组织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被另一类型的成熟组织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如子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在慢性炎症时转变为鳞状上皮细胞,这种过程叫鳞状上皮化生,简称鳞化。若鳞化的细胞核增大,形态、大小异常,染色质增粗、深染,表明在化生的同时发生了核异质,称为异型化生或不典型化生。
  (二)上皮细胞的炎症变性
  按病程可将炎症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炎症
  以变性(肿胀性退变)、坏死为主。伴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2.亚急性炎症
  除有变性、坏死外,还有增生的上皮细胞和各种白细胞。
  3.慢性炎症
  以增生、再生和化生病理性改变为主,可见较多成团的增生上皮细胞,炎症细胞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为主。
  4.炎症时上皮细胞的改变主要是核的改变
  ()核增大较明显,核胞质比稍增大。
  (2)核固缩、深染,核胞质比不大。
  (3)核形轻度畸形。
  5.炎症时背景
  较“脏”,即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有时可见小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细胞,也可见到黏液及退化坏死的细胞碎屑。
  (三)核异质
  核异质是指上皮细胞的核异常。主要表现为核增大、形态异常、染色质增多、分布不均、核膜增厚、核染色较深,胞质尚正常。核异质细胞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过渡型细胞,根据核异质细胞形态改变程度,可分为轻度核异质和重度核异质。
  .轻度核异质
  多由慢性炎症细胞刺激而引起,又称炎症核异质。细胞核轻度增大,较正常细胞大0.5倍左右,并有轻度至中度畸形,染色质轻度增多,染色稍加深,核胞质比尚在正常范围内。多见于鳞状上皮中、表层细胞。
  2.重度核异质
  因部分可发展为癌,故又称癌前核异质。细胞核体积比正常大~2倍,染色质增多,呈粗网状,分布不均,偶见染色质结节,核边增厚,核有中度以上畸形,核胞质比轻度增大。应结合临床进行动态观察。
  (四)异常角化
  异常角化是指鳞状上皮细胞胞质的成熟程度超过胞核的成熟程度,又称不成熟角化或角化不良。巴氏染色表现为上皮细胞核尚幼稚,而胞质已出现角蛋白,并染成红色或橘*色。若出现在中、底层细胞称为早熟角化;若出现在表层角化前细胞,则称为假角化。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癌前表现应给予重视,定期复查。肿瘤脱落细胞形态
  恶性肿瘤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超正常的增生能力并具有浸润性和转移性。一般来说,确定癌细胞主要是根据细胞核的改变。根据癌的细胞学类型可将癌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未分化癌。
  (一)恶性肿瘤细胞的主要形态特征
  .细胞核的改变
  ()核增大:胞核显著增大,为同类正常细胞~4倍,有时可达0倍以上。
  (2)核畸形:各种畸形,如结节状、分叶状、长形、三角形、不规则形,可有凹陷、折叠。某些腺癌细胞畸形不明显。
  (3)核深染:由于癌细胞DNA大量增加,染色质明显增多、增粗,染色加深,呈蓝紫色似墨滴状。腺癌深染程度不及鳞癌明显。
  (4)核胞质比失调:由于胞核显著增大,引起核胞质比增大。癌细胞分化越差,核胞质比失调越明显。
  2.细胞质的改变
  ()胞质量异常:胞质相对减少,分化程度越低,胞质量越少。
  (2)染色加深:由于胞质内含蛋白质较多,HE染色呈红色,且着色不均。
  (3)细胞形态畸形:癌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畸形变化,如纤维形、蝌蚪形、蜘蛛形及其他异型。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畸形越明显。
  (4)空泡变异:腺癌细胞较为突出,常可融为一个大空泡,将核挤向一侧,形成戒指样细胞。
  (5)吞噬异物:癌细胞胞质内常见吞噬的异物,如血细胞、细胞碎片等。偶见胞质内封入另一个癌细胞,称为封入细胞或鸟眼细胞。
  3.癌细胞团
  涂片中除可见单个散在癌细胞,还可见成团脱落的癌细胞。癌细胞团中,细胞大小、形态不等,失去极性,排列紊乱,癌细胞繁殖快,互相挤压,呈堆叠状或镶嵌状。
  (二)恶性肿瘤细胞涂片中背景成分
  涂片中常见较多红细胞和坏死组织,如继发感染,还可见数量不等的中性粒细胞。
  (三)癌细胞与核异质细胞的鉴别癌细胞核异质细胞核增大显著增大(~5倍)轻度增大(倍左右)核畸形显著轻度至中度染色质结构明显增多、增粗、深染轻度增多,轻度加深核胞质比显著增大无明显变化
  (四)常见癌细胞类型形态特征
  .鳞癌
  鳞状上皮细胞癌变称为鳞状上皮细胞癌简称鳞癌。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高分化鳞癌和低分化鳞癌。
  ()高分化鳞癌:癌细胞分化程度较高,以表层细胞为主。癌细胞的多形性和癌珠是高分化鳞癌的标志。
  (2)低分化鳞癌:癌细胞分化程度较低,以中、底层细胞为主。
  2.腺癌
  由柱状上皮细胞恶变而来的癌称为腺癌,根据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腺癌。
  ()高分化腺癌:胞体较大,可单个脱落也可成排成团脱落,胞质丰富,含有空泡,有时大空泡将核挤于一侧,形成印戒样癌细胞。
  (2)低分化腺癌:胞体较小,多成团互相重叠,极性紊乱,易融合成团呈花边样或桑椹样。
  3.未分化癌
  从形态上难以确定其组织来源,分化程度最低,恶性程度最高的癌,称为未分化癌。细胞较小,胞浆量也很少。根据癌细胞形态分为大细胞未分化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标本采集与涂片制作
  (一)标本采集主要方法
  .直视采集法
  2.直接留取
  3.针穿抽吸法
  4.灌洗法
  5.摩擦法
  (二)常用的涂片制作方法
  .推片法
  适用于较稀薄的液体标本,如尿液、浆膜腔积液。通常将标本低速离心或自然沉淀后,取沉淀物推片。方法同血液制片。
  2.涂抹法
  适用于较黏稠的标本,如食管和宫颈黏液及痰液。用竹签将标本顺向涂抹,不宜重复。
  3.薄层细胞检测法(TCT)或液基细胞学检查(LCT)是用特制的刷子将所取到的脱落细胞样本收集到细胞保存液中,通过ThinPrep系统程序化处理制成薄层涂片。优点是:
  ①几乎保留了取材器上所得到的全部标本;
  ②避免了细胞过度干燥造成的假象;
  ③薄片中的不正常细胞容易被观察,易于鉴别。
  (三)常用染色方法
  常用的染色有HE、巴氏及瑞-吉氏染色,其特点如下。
  .HE染色
  此法染色效果也好,只是胞质色彩不丰富,不能用于观察阴道涂片对雌激素水平测定。优点是操作简易,试剂易配制。
  2.巴氏染色
  此法染色特点是细胞具有多色性,色彩丰富鲜艳,胞内结构清晰,染色效果好,是细胞病理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尤其是观察女性雌激素水平对阴道上皮细胞的影响。此法的缺点是操作程序复杂。
  3.瑞-吉氏染色
  此法适用于血片、淋巴穿刺液和胸腹水涂片。显微镜检查
  报告方式
  分级法
  是常用的报告方式,能客观地反映细胞学的变化。目前有三级、四级和五级三种分类方法。
  ()三级分类法:①Ⅰ级:阴性。涂片中均为正常细胞或一般炎症变性细胞。②Ⅱ级:可疑。涂片发现核异质细胞。③Ⅲ级:阳性。涂片中找到典型的癌细胞。可根据癌细胞形态,进一步分类。
  (2)四级分类法:①Ⅰ级:阴性。②Ⅱ级:核异质。涂片中发现少量轻度核异质细胞,多由炎症变性所致。③Ⅲ级:可疑。涂片中有重度核异质细胞,其形态基本符合癌细胞标准。但由于数量过少,或形态不典型,不能排除癌前病变的可能性。④Ⅳ级:阳性。涂片中可见典型的癌细胞。
  (3)五级分类法(Papanicolaou分级):①Ⅰ级:涂片中均为正常细胞和一般炎症变性细胞。②Ⅱ级:有少量轻度核异质细胞,但无恶性迹象。③Ⅲ级:有较多重度核异质细胞,但不能肯定为恶性。④Ⅳ级:有大量重度核异质细胞,强烈提示为恶性肿瘤,但仍缺乏特异性癌细胞,⑤Ⅴ级:可见典型癌细胞,并能根据细胞学特点,作出初步分类。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正常脱落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
  从外阴向内直至子宫颈外口的黏膜均被覆鳞状上皮。在其脱落细胞中可见底层、中层、表层三层细胞,细胞形态与正常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基本相同。阴道上皮细胞形态变化与卵巢激素关系密切相关。
  ()底层细胞: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阴道涂片一般不见内底层细胞,仅在哺乳期、闭经后,阴道高度萎缩或糜烂、创伤时才见。外底层细胞根据来源不同,分为3型:①宫颈型外底层细胞;②产后型外底层细胞;③萎缩型外底层细胞。
  (2)中层细胞:分为非孕期中层细胞和妊娠期中层细胞。
  (3)表层细胞:月经周期中阴道上皮变化,主要表现在表层角化前和角化细胞所占比率上的变化。此层最能反映雌激素水平。
  2.柱状上皮细胞
  ()子宫颈内膜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
  )分泌型柱状细胞:又称黏液细胞,常见于排卵期分泌旺盛时的涂片。
  2)纤毛柱状细胞:较少见,在绝经后较多见。
  (2)子宫内膜细胞:可出现于月经周期的开始直到周期的第0~2d。一般而言,除使用子宫内避孕器具外,如在月经周期第2d后出现,应认为宫内膜有病变。根据其雌激素水平可分为周期型和萎缩型。输卵管上皮细胞一般不易脱落,即使脱落也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混而不易辨认。
  阴道上皮与卵巢功能关系
  阴道上皮受卵巢内分泌直接影响,其成熟程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高时,涂片内有大量角化细胞,核深染致密;雌激素水平低时,涂片内出现底层细胞,故根据涂片内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评价卵巢功能。
  利用阴道细胞学检查来反映体内雌激素水平。分为雌激素水平低落和雌激素水平影响两大类。
  阴道炎症细胞学改变
  .炎症时阴道涂片一般改变
  ()背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有时可见小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细胞,也可见到黏液及退化坏死的细胞碎屑。
  (2)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变性:涂片见核淡染或呈云雾状或出现核固缩或碎裂。
  2)上皮细胞增生、化生:上皮细胞增大,形态轻度不规则;胞质致密,可有空泡、核周晕、异染或多彩性,甚至胞质可消失出现裸核;胞核轻度增大,双核、多核;涂片中外底层细胞增多,也可出现内底层细胞、修复、储备细胞。
  2.特殊病原体感染阴道涂片改变
  除有炎症时阴道涂片一般改变外,常见的有滴虫、霉菌及嗜血杆菌感染。巴氏染色特征:
  ()滴虫:形态多样,常为梨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胞质染蓝灰色,核模糊常偏位。
  (2)霉菌:常见的类型是白色念珠菌。以菌丝及孢子形式存在。菌丝呈长线状分节,染蓝色或紫红色。孢子较小呈卵圆形。
  (3)嗜血杆菌:是一种染淡蓝色或紫红色球杆菌。此菌常均匀地黏附在表层上皮细胞,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模糊不清,称为线索细胞。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自WH0分类法应用后,核异质被不典型增生取代,近年来又逐渐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取代。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主要出现在癌前病变,还可出现在一些良性病变,如慢性宫颈炎等。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涂片有下列表现:①细胞单个散在或片状排列,细胞边界清楚可见;②以中表层细胞为主,胞质嗜酸性;③核增大;核中度畸形,双核或多核常见;核深染,染色质均匀;核膜清晰可见或模糊不清;核仁少见或不明显。
  (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涂片有下列表现:①细胞常单个散在或成片排列;②以底层细胞为主,大多胞质嗜碱性,偶见嗜酸性;③核增大明显,核浆比明显增大;核中度以上畸形;核深染明显,染色质细颗粒状或块状;核见有不规则核轮廓;核仁常常不明显。
  2.宫颈鳞状上皮癌
  ()低分化鳞癌特点(最常见):①癌细胞多成群出现;②癌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相当于外底层或中层细胞,分化越差,细胞越小,胞质越少,核着色越深;③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畸形明显。核胞质比明显增大。
  (2)高分化鳞癌特点:①癌细胞多散在分布;②癌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多数有角化;③胞核显著增大,畸形、深染明显;④癌细胞形态多异,可出现纤维形、蝌蚪形、蜘蛛形,有时可见癌珠。
  阴道细胞学诊断结果报告方式
  .五级分类法()即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
  2.TBS(theBethesdasystem)报告系统
  是目前一种较新的报告方式。年,美国由50位病理学家提出的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方式,并提出两个癌前病变的术语,即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系统的统一,达到细胞病理与临床有效交流。
  TBS是一种描述性诊断,包括4个部分:
  ()对涂片的满意程度。
  (2)良性细胞改变:①感染;②反应性改变。
  (3)上皮细胞的异常,包括鳞状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不正常。
  (4)雌激素水平的评估。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检查
  (一)良性病变脱落细胞
  积液内间皮细胞形态
  ()脱落间皮细胞一般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0~20μm;胞质弱嗜碱性或嗜酸性;核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染色质纤细,分布均匀;细胞间可见空隙。
  (2)退化变性的间皮细胞形态:间皮细胞常发生肿胀退变,易与癌细胞混淆。
  (3)异形间皮细胞形态:又称反应性不典型间皮细胞。
  (4)异形细胞与癌细胞的鉴别点:异形间皮细胞胞质染色正常,核质比仍属正常范围;核染色质增加,仍为细颗粒状,分布均匀,核只有轻度畸形。
  (二)恶性病变脱落细胞
  .积液内各类型癌细胞形态特征
  ()腺癌:占积液中转移癌的80%以上。按排列形式分为单个散在为主和成团细胞为主两型。
  )单个散在癌细胞核偏位,呈圆形或椭圆形,核边不规则,染色深,核仁明显增大或多核仁,胞质中常含有空泡,常见异常分裂象。
  2)成团的癌细胞,有些细胞排列紧密,拥挤重叠;有些细胞排列疏松。胞质中见大小不等空泡。腺癌细胞排列形式多变,形成各种图案,如腺腔样、梅花状、乳头状、桑椹状、菊团状等。
  (2)鳞状细胞癌:积液中少见,仅占2%~3%。分3种形态:
  )细胞畸形明显:细胞奇形怪状,胞质有角化倾向,此类所占比例最少。
  2)癌细胞单个散在:细胞为圆形,胞质厚实且界限清楚,核居中,核染色质深染。
  3)癌细胞易成团或成堆出现,立体感不明显,胞核圆形或见核仁,易误为腺癌细胞。
  (3)小细胞型未分化癌:胸水中发现比鳞癌多,为3%~5%。其特点为胞质少,在癌细胞核边缘可有少量胞质或呈裸核样。可单个散在,与间皮细胞大小相似,更多成团排列成腺腔样、链状、葡萄状或堆叠挤压呈镶嵌样。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大、分布不匀、深染,有时呈墨水滴状。
  2.各种常见的浆膜腔积液中转移癌细胞形态特征
  ()肺癌:是导致胸水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周围型腺癌为多见,鳞癌和未分化癌则很少见。偶尔有中央型肺癌累及心包膜引起心包积液。
  (2)乳腺癌:为导致女性胸水的恶性肿瘤之一。癌细胞形态大小变化较大。乳腺导管浸润癌、乳头状癌、髓样癌和胶样癌在胸水中是大细胞型腺癌,胞核中可见两个或多个性染色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和硬癌是小细胞型腺癌,癌细胞常呈长链状排列,有时胞核呈长形或方形,且深染。
  (3)胃肠癌:主要出现于腹水中,多数是分泌黏液的腺癌,可以见较多印戒样癌细胞,多为胃癌。大肠癌癌细胞可出现腺腔样结构或呈柱状的癌细胞团。
  (4)卵巢癌:为女性腹水的常见肿瘤。以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和黏液性囊腺癌多见。
  )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癌细胞呈分支状、乳头状或成团脱落。排列紧密,胞质嗜碱性,有的癌细胞团内可见深蓝色砂粒体。
  2)黏液性囊腺癌:穿刺物是*白色黏稠液体,涂片内可见大量淡蓝色黏液,柱状癌细胞可散在或呈小团分布,胞质内富含淡染黏液,有的呈行排列。胞核染色深,小而偏位。背景成分少,有白细胞、吞噬细胞和间皮细胞。
  (5)肝细胞癌:癌细胞体积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染成紫红或淡红色,常可见空泡或颗粒。核不规则形,染色质粗颗粒状,核质比增大,有明显的核仁,电镜下癌细胞中可见胆汁样物和微胆管结构。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和抗甲胎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可显示癌细胞甲胎蛋白阳性。泌尿系统脱落细胞检查
  泌尿系统良性病变脱落细胞
  .炎症细胞
  泌尿系统炎症时,涂片内细胞数目明显增多,包括上皮细胞及炎症细胞,且细胞常变性,体积增大,胞质内可有液化空泡或核固缩细胞。
  2.上皮细胞
  涂片中见大量鳞状上皮细胞,多为不全角化细胞和角化前细胞,少量中层和底层细胞。在慢性腺性膀胱炎时,可见柱状细胞。长期炎症刺激尿液涂片中有轻度核异质细胞。
  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脱落细胞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大约95%以上来源于上皮组织。尿液细胞学检查以移行细胞癌最常见,见于膀胱、肾盂肾盏及输尿管。鳞癌和腺癌少见。非上皮性肿瘤如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则罕见。痰液脱落细胞检查
  肺部原发性肺癌脱落细胞
  .鳞状细胞癌
  最常见,主要发生于大支气管即段支气管以上的支气管黏膜鳞状化生上皮。
  ()细胞形状和大小异常:癌细胞形状和大小变异很大,可为圆形、多角形、梭形及奇形怪状细胞,如纤维形、蝌蚪形、蛇形癌细胞等,涂片中可单个或三五成群,细胞呈单层,少有立体状结构或重叠,与腺癌细胞相区别。
  (2)核的异常:鳞癌细胞的核形状多变、大小不一。可圆形或卵圆形,还可出现不规则形状畸形核。染色深,核内结构不清,成团块状,或墨水滴样。
  (3)胞质的异常:胞质丰富,结构致密而厚,边界较清楚。未发生角化癌细胞胞质着蓝色(巴氏染色),角化癌细胞为橘*色(巴氏染色),有时癌细胞完全角化,核溶解消失,转变为无核的影细胞,是角化性鳞癌的重要依据。
  (4)细胞吞噬细胞:指一个大癌细胞的胞质内出现一个小的癌细胞,将大癌细胞核挤压成半月形,偏位,两个癌细胞间常出现半月形空晕。可能是吞噬现象,也可能是细胞异常分裂。
  2.腺癌
  ()支气管腺癌
  )分化好的腺癌以成群脱落为主,细胞群大,且细胞相互重叠呈立体结构,分化差的腺癌,单个癌细胞增多,细胞群较小而少,结构也松散。
  2)单个癌细胞一般为圆形或卵圆形,偶见柱状细胞。胞质常有许多小空泡,偶见较大空泡。核圆形或卵圆形,核膜常折叠或锯齿状、明显且偏位,染色质呈颗粒状,常见双核或多核细胞。有一个或几个较明显的核仁。
  支气管刷片特点:主要成群出现,染色质主要集于核膜下,核仁明显。
  (2)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由细支气管上皮或Ⅱ型肺上皮起源。其特点:
  )常成群出现,群内细胞数不多,一般在20个以内,极少多于50个细胞。细胞群界限清楚,常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异形性不明显,核圆形,有~2个小核仁,胞质较少,染色较浅。
  2)癌细胞常与大量肺泡吞噬细胞同时存在,肺泡灌洗液对本病诊断有价值。需与成群脱落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相鉴别,病*感染时柱状上皮和低分化鳞癌相鉴别。
  3.未分化癌
  ()未分化小细胞癌:这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肺癌。
  )可单个脱落,成群脱落时为结构松散细胞群。癌细胞体积小,比淋巴细胞稍大。胞质很少,略呈嗜碱性。细胞边界不明显。核质比明显增大,核外形不规则,核染色质呈颗粒状,退变癌细胞核结构不清,染色很深,呈墨水滴样。无核仁。癌细胞排列方向不一,但常随黏液丝排列。故挑选涂片比溶解离心法为好。
  2)有的癌细胞稍大,胞质较多,核固缩的细胞较少见。需与淋巴细胞、恶性淋巴瘤、基底细胞增生和支气管类癌、腺样囊腺癌(在支气管刷片中)及一些转移性小细胞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胚胎型横纹肌肉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相鉴别。
  (2)未分化大细胞癌:特点为体积大、核大不规则,核仁明显,胞质较多,均质嗜酸性。多为单个细胞脱落,亦可成群出现,群内细胞大小不一,很少重叠。无鳞癌、无腺癌的特征。
  未分化大细胞癌恶性特征明显,定型诊断并不难。但如定型诊断困难时,需在排除鳞癌或腺癌细胞以后,才作出诊断。
  4.腺鳞癌
  在光镜下,腺鳞癌并不多见。在肺癌中,用电镜观察腺鳞癌非常常见,这是一种既有鳞癌特点又有腺癌特点的混合性癌。细胞学检查无特殊表现。

阴道脱落细胞检查

阴道脱落细胞多数为宫颈及阴道上皮,较少见子宫内膜细胞。阴道细胞学检查在脱落细胞中应用最为广泛。


  (一)正常脱落上皮细胞


  .鳞状上皮细胞:从外阴向内直至子宫颈外口的黏膜均被覆鳞状上皮。在其脱落细胞中可见底层、中层、表层3层细胞,细胞形态与正常脱落的鳞状上皮细胞基本相同。阴道上皮细胞形态变化与卵巢激素关系密切相关。


  ()底层细胞:分为内底层和外底层细胞。阴道涂片一般不见内底层细胞,仅在哺乳期、闭经后,阴道高度萎缩或糜烂、创伤时才见。


  外底层细胞根据来源不同,分为3型:①宫颈型外底层细胞;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②产后型外底层细胞;③萎缩型外底层细胞。


  (2)中层细胞:分为非孕期中层细胞和妊娠期中层细胞。


  (3)表层细胞:月经周期中阴道上皮变化,主要表现在表层角化前和角化细胞所占比率上的变化。此层最能反映雌激素水平。


  2.柱状上皮细胞来自子宫颈内膜和子宫内膜。


  ()子宫颈内膜细胞:根据其形态,分为:


  )分泌型柱状细胞:又称粘液细胞。常见于排卵期分泌旺盛时的涂片。


  2)纤毛柱状细胞:较少见,在绝经后较多见。


  (2)子宫内膜细胞:可出现于月经周期的开始直到周期的第l0~2天。一般而言,除使用子宫内避孕器具外,如在月经周期第2天后出现,应认为宫内膜有病变。根据其雌激素水平可分为周期型和萎缩型。


  输卵管上皮细胞一般不易脱落,即使脱落也与子宫内膜细胞相混而不易辨认。


  (二)正常脱落非上皮细胞


  可见少许中性粒细胞、红细胞、阴道杆菌、粘液(呈蓝染丝状)、纤维素(呈红染网状)、精子(有精子的涂片不宜作阴道细胞学检查)。


  (三)阴道上皮与卵巢功能关系


  阴道上皮受卵巢内分泌直接影响,其成熟程度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雌激素水平高时,涂片内有大量角化细胞,核深染致密;雌激素水平低时,涂片内出现底层细胞,故根据涂片内上皮细胞的变化可以评价卵巢功能。利用阴道细胞学检查来反应体内雌激素水平。分为雌激素水平低落和雌激素水平影响两大类。


  .雌激素低落:分为极度、高度、中度及轻度低落4级,涂片主要是底部及中层细胞多,多见于老年妇女和卵巢切除者。


  2.雌激素影响:分为轻度、中度、高度及极度影响4级,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角化细胞为主,随着角化程度的增加,角化细胞从20%可增加到90%以上。见于行经后至排卵前、接受雌激素治疗及卵巢颗粒细胞癌,子宫内膜囊状增生,子宫肌瘤,卵泡膜细胞瘤等。


  (四)女性一生中各阶段阴道脱落细胞表现


  .青春期:女性在3~7岁,卵泡的发育逐渐趋于成熟而致正常生理变化。青春期内分泌系统尚未稳定,故阴道涂片上皮细胞无明显周期性改变。


  2.性成熟期:青春期后,卵巢发育成熟,阴道上皮随卵巢激素水平改变发生周期性变化。


  ()行经期:一般3~5天,雌激素轻度影响,角化前细胞增多。


  (2)行经后期:周期第5~天。雌激素水平轻度到中度影响,以角化前细胞为主,角化细胞逐渐增多。


  (3)排卵前期:周期第ll~3天角化细胞占30%~50%.背景较清晰。


  (4)排卵期:周期第4~6天,雌激素高度影响,角化细胞占50%~70%,胞质鲜艳多彩,涂片背景清晰。


  (5)排卵后期:周期第l6~24天,受*体影响,孕激素增多,角化细胞减少,主要以中层细胞为主。细胞聚集成堆,边缘卷折。


  (6)月经前期:周期第25~28天,*体萎缩,雌激素和孕激素都陡然下降,角化细胞难见,涂片中上皮细胞破碎,聚集成堆,边缘不清,易见裸核和碎屑。白细胞和杂菌大量出现,阴道杆菌裂解、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粘液粘稠。


  (五)阴道炎症细胞学改变


  .炎症时阴道涂片一般改变


  ()背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有时可见小组织细胞或多核巨细胞,也可见到粘液及退化坏死的细胞碎屑。巴氏染色:


  )小组织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常常成群散在排列,少数单个出现;胞质蓝灰色呈泡沫状;核常偏位,典型的核呈肾形,也可呈圆形或卵圆形。


  2)多核巨噬细胞:胞体巨大,呈不规则圆形;胞质丰富,染淡蓝色,含空泡;核常达数个至几十个,大小形态基本一致。


  (2)上皮细胞


  )上皮细胞变性:涂片见核淡染或呈云雾状或出现核固缩或碎裂。


  2)上皮细胞增生、化生:上皮细胞增大,形态轻度不规则;胞质致密,可有空泡、核周晕、异染或多彩性,甚至胞质可消失出现裸核;胞核轻度增大,双核、多核;涂片中外底层细胞增多,也可出现内底层细胞、修复、储备细胞。


  2.特殊病原体感染阴道涂片改变:除有炎症时阴道涂片一般改变外,常见的滴虫、霉菌及嗜血杆菌感染。巴氏染色特征:


  ()滴虫:形态多样,常为梨形,也可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胞质染蓝灰色,核模糊常偏位。


  (2)霉菌:常见的类型是白色念珠菌。以菌丝及孢子形式存在。菌丝呈长线状分节。


  (3)嗜血杆菌:是一种染淡蓝色或紫红色球杆菌。此菌常均匀地粘附在表层上皮细胞,细胞边缘呈锯齿状或模糊不清,称为线索细胞。


  线索细胞(cluecell):为阴道鳞状上皮细胞表面粘附大量加德纳菌、嗜血杆菌或其他细菌后形成边缘呈锯齿状,模糊不清的细胞。


  3.萎缩性炎症改变:以嗜碱性外底层细胞多见;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核可出现增大、固缩、碎裂及溶解;合并炎症时,背景中伴有大量白细胞、组织细胞及粘液和杂菌。


  (六)宫颈癌及癌前病变


  自WHO分类法应用后,核异质被不典型增生取代,近年来又逐渐被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取代。宫颈上皮内瘤样变主要出现在癌前病变,还可出现在一些良性病变,如慢性宫颈炎等。


  .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涂片有下列表现:①细胞单个散在或片状排列,细胞边界清楚可见;②以中表层细胞为主,胞质嗜酸性;③核增大;④核中度畸形,双核或多核常见;⑤核深染,染色质均匀;⑥核膜清晰可见或模糊不清;⑦核仁少见或不明显。


  (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涂片有下列表现:①细胞常单个散在或成片排列;②以底层细胞为主,大多胞质嗜碱性,偶见嗜酸性;③核增大明显,核浆比明显增大;④核中度以上畸形;⑤核深染明显,染色质细颗粒状或块状;⑥核见有不规则核轮廓;⑦核仁常常不明显。


  2.宫颈鳞状上皮癌


  ()低分化鳞癌特点(最常见):①癌细胞多成群出现;②癌细胞圆形或卵圆形,相当于外底层或中层细胞,分化越差,细胞越小,胞质越少,核着色越深;③胞核呈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畸形明显。核胞质比明显增大。


  (2)高分化鳞癌特点:①癌细胞多散在分布;②癌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多数有角化;③胞核显著增大,畸形、深染明显;④癌细胞形态多异,可出现纤维形、蝌蚪形、蜘蛛形,有时可见癌珠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子宫颈内膜腺癌特点(少见)


  ()胞体中等大小,大小不一,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


  (2)胞质丰富,胞质内含有粘液空泡,可见印戒样癌细胞。


  (3)胞核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圆形,有轻度至中度畸形,常见巨大核仁。


  (4)癌细胞分散也可成团脱落,成团的癌细胞极性紊乱,在细胞团周边部的癌细胞呈栅栏状排列。


  (七)阴道细胞学的诊断结果报告方式


  .五级分类法(年):即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


  2.TBS(TheBethesdaSystem)报告系统:是目前一种较新的报告方式。年在美国由50位病理学家提出的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方式,并提出两个癌前病变的术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目的是进一步促进宫颈/阴道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系统的统一,达到细胞病理与临床有效交流。TBS是一种描述性诊断,包括4个部分:


  ()对涂片的满意程度评判。


  (2)良性细胞改变:①感染;②反应性改变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上皮细胞的异常:包括鳞状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不正常。


  (4)雌激素水平的评估。


  (八)阴道细胞学诊断质量控制


  对细胞学检查有干扰的情况主要有:生理性、炎症性均可能引起类似癌前或癌肿形态改变,造成假阳性。口服避孕药者,子宫颈内膜腺体可呈似腺癌细胞的变化。放射性治疗可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全身化学治疗常可致细胞发育异常。

精液脱落细胞学:确定男性不育病因的新方法

精液脱落细胞学诞生

男性不育病因复杂,但归根结底都与精子有关,所以男性一旦发生不育,首先要做与精液有关的项目检查。传统的“精液常规检查”,只能查出精液中有没有精子,精子的数目、密度以及运行速度和酸碱度等简单结果至于导致精子异常的原因,他就不能明确检出。如果在患者的精液中查不出精子,就要做睾丸活检,看看无精症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由输精管阻塞、输精管先天缺失,还是睾丸疾病引起的。但至于是哪些原因导致睾丸疾病、需要如何治疗,就不能明确了。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凭医生经验进行“经验性治疗”。另外,“睾丸活检”对睾丸有损伤,造成免疫反应,同时会给病人带来恐惧、痛苦,易使病人体内产生抗精子抗体,导致医源性不育。

传统的精液常规检查已不能满足临床发展的需要,也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睾丸生殖功能的真实情况,更不能根据检查结果评价睾丸生殖功能和性功能。而普遍使用的“睾丸活检”又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为此,我们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创立了“精液脱落细胞学”。

什么是精液脱落细胞学?

所谓“精液脱落细胞学”,就是通过对从睾丸生精小管内脱落出来的多种细胞(以生精细胞为主)进行形态学分析,查找睾丸功能生精功能障碍的具体原因,为男性不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而精液常规分析,则只能对精子密度、运动和酸咸度作出分析,无法查出精子异常及生精功能障碍的具体原因,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精液脱落细胞学”把我国不育检查从精子分析提高到细胞分析的新阶段,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减少治疗的盲目性具有重大意义。

精子形态学提出不同精子畸形形态与不同疾病的关系:如头部凋亡精子超过5%时与精索静脉曲张有关;幼稚精子超过20%时与雄激素缺乏有关;颈部缺陷精子超过50%时与精索静脉曲张有关;圆头精子超过20%时与遗传因素有关;尼古丁效应精子超过5%时与吸烟有关;感染精子超过5%时与微生物感染有关。

精子形态学不仅可以对有精子的不育患者进行精子形态学分析,寻找不育病因,还可对曾被诊断为“无精症”的患者进行分析,可有机会寻找到精子,继续进行观察与治疗,有可能为患者带来福音。

“生精细胞学”评估睾丸整体生精功能和性功能

如果患者的精液中查不出精子,则应区分是由于输精管梗阻导致“无精症”,还是由于输精管天生缺失导致“无精症”,或是由于睾丸生精障碍导致“无精症”?

检查无精症的传统方法是“睾丸活检”,只能确定睾丸病理改变的结果,不能分析其治疗的可行性。而“生精细胞学分析”的优势在于它能根据精液中的“生精细胞”进行动态分析,根据生精细胞的演变过程进行“数量-比例-形态”评估,找出导致睾丸生精功能障碍的原因(①精索静脉曲张;②腮腺炎、睾丸炎;③生殖道感染导致睾丸感染;④物理化学的有害因素对睾丸生精功能的损害;⑤职业,电焊工铬中*,油漆工苯、酚、荃中*等),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目前所能提供的最精准的依据。

在某种程度上,精液脱落细胞学可以替代睾丸活检,既能免除睾丸活检的创伤性又对患者减少了恐惧感,更能评估睾丸的整个生精功能,是患者比较容易接受的一项简单、易行、已接受的评估睾丸生精功能的新方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脱落细胞的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