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子宫内膜息肉分类
TUhjnbcbe - 2021/2/5 2:45:00

子宫内膜息肉的分类方法很多,可根据组织结构、对激素的反应及细胞来源进行分类。

1.根据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

可分为单纯性子宫内膜息肉、混合性子宫内膜息肉、恶性子宫内膜息肉和蜕膜与胎盘息肉。

2.根据对卵巢激素的反应,可分为两大类:

1)由未成熟的子宫内膜组成:此种内膜息肉的腺体常停留在静止期、增生期或简单型增生过长的状态。有时腺体聚集很密,呈复杂型增生过长,上皮细胞也可以有异形现象,出现不典型增生过长,而其周围正常的内膜可有分泌反应。尽管激素有周期性变化,但这类息肉对孕激素没有反应,仅持续地呈现对雌激素的反应。大部分子宫内膜息肉属于此类。

2)由功能性内膜组成:这种内膜息肉对雌、孕激素都有反应。其形态变化与周围正常内膜相同,有周期性变化,在经前期呈分泌反应,在月经期可以脱落。这类息肉约占20%左右。

3.根据息肉的组织学类型,可分为腺性、腺囊性、腺瘤性和纤维性四种。

1)腺性息肉,外表象正常子宫内膜。间质是疏松纤维,腺体没有囊性扩大,它们是从基底层生长而来,在分泌期内膜腺性息肉分泌旺盛,容易辨别出来。在间质中有厚壁的血管从基底层发出。

2)腺囊性息肉,此型息肉与囊性增殖的腺体变化在各方面都是相似的,只是前者的间质纤维化程度比后者更甚。

3)腺瘤性息肉,子宫内膜肌瘤样息肉是内膜息肉中少见的类型。构成息肉的子宫内膜腺体呈腺瘤样增生,显微镜下可见腺体高度增生,数目明显增多,呈背靠背现象。间质明显减少。腺上皮呈复层或假复层排列,或呈乳头状突入腺腔。单一息肉有腺瘤样增生的预后较好,不必过多担心。但是弥漫性的腺瘤增生的预后则不佳,需要认真对待。

4)纤维性息肉,多发生于老年妇女,息肉腺体退化与萎缩性子宫内膜相近。一般腺体很少甚至没有,间质含有密集胶原的纤维束,并含有平滑肌,提示这些息肉是来自基底层的局部增殖。血管丰富像是子宫内膜表层中薄壁毛细血管,或者像厚壁腔窄的螺旋小动脉。

郭东辉()对92例子宫内膜息肉作临床病理分析,来源于不成熟内膜者占65.0%,成熟性内膜者27.0%,腺肌瘤样息肉(息肉中混有平滑肌)占8%。有增生过长者70%,周围内膜正常者占59.4%,异常者占39.1%。

4.特殊组织类型

1)纤维上皮样息肉,长于宫颈阴道部分,在鳞柱上皮交界处,大小不超过2cm直径,表面为鳞状上皮,间质为结蒂组织,有扩张血管或血管增生,表面上皮可以角化过度或溃疡形成。

2)胶质息肉,为宫颈息肉样肿块,内有神经胶质细胞和组织。患者有不久前或2年前流产史,因此认为胎儿脑组织在刮宫时机械地种植子宫颈或宫体,有的伴有软骨和蜕膜组织。胶质细胞成熟,间质内有浆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也有局部切除后复发,但无转移。

3)肌腺瘤,腺肌瘤性息肉或称子宫内膜腺肌瘤。大多数这类息肉是增生性息肉,间质部分发生了平滑肌化生。肌腺瘤在宫颈壁,由纤维结蒂组织、平滑肌组织和腺体混合组成,肿瘤直径可达5cm,可有蒂悬挂子宫颈外口,因此要与巨大息肉相区别。但一般来讲子宫内膜息肉体积较小,其形态与宫腔形态相似,而肌腺瘤多为球形,体积较大,故两者比较容易鉴别。此外息肉无平滑肌成分。体积大而有水肿的肌腺瘤要与恶性中胚叶混合瘤相区别。

4)子宫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是息肉样腺肌瘤的变型。Mazur年报道了5例少见的内膜息肉状肿瘤,肿瘤含有不典型的内膜腺体,周围为平滑肌组织,将其称为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此后Hertig及Gore等报道同样类型的肿瘤,被称为分化好的肌腺癌。Young等年收集此类病例27例,对它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报道。认为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子宫内膜有关。

肉眼形态:肿瘤大多来自子宫下段。颈管内及宫体部偶尔可见,直径0.1~6cm(平均1.9cm)。在切除的子宫中见到肿瘤呈息肉状,界限明显,分叶状,切面坚韧,色*棕或灰白。

组织形态:这类肿瘤由内膜腺体及平滑肌组织两种成分混合而成,后者常生长活跃,腺体具有各种结构及细胞不典型,因此而被误认为内膜腺癌。90%的肿瘤有鳞形细胞化生,严重时可充塞腺腔。间质为平滑肌细胞,大部分为良性形态,少数可有轻至中度的核不典型,分裂象偶见,但少于2个分裂象/10个高倍视野。在刮宫的标本中常混有增生期或分泌期内膜,也可有各类增生过长,或与内膜癌并存。

引自《微创妇科学》,科学出版社,,5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子宫内膜息肉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