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联合《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定于年5月20-22日举办“第二届CSCCP会议暨第十三届全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
会议主题为“推进宫颈癌防治的规范化”,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及CSCCP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包括:国内外HPV感染和子宫颈癌流行趋势、不同地域子宫颈癌筛查方法优化组合、国家HPV筛查的行业规范、宫颈癌手术中的相关问题、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利与弊、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HPV疫苗的研究与临床应用等,并就一些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参加者将授予国家级继续教育1类学分6分。
欢迎广大妇产科同道踊跃投稿参会。
电话/传真:-;
联系人:李明珠、李静然、张立群、李伟丽
报名及投稿Email:csccp
.
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医院的王建六教授致大会开幕辞,并介绍了莅临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郎景和教授,医院魏丽惠教授,英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前任主席AlbertSinger教授,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控制中心特别顾问RSankaranarayanan教授,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妇科肿瘤预防中心主任DaronGaleFerris教授,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郑文新教授,美国克里夫兰医学中心杨斌教授,香港阴道镜及子宫颈病理学会主席陈嘉伦教授,医院马丁教授、医院孔北华教授、浙医院谢幸教授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
本次会议执行主席、医院的王建六教授致开幕辞
本次会议吸引了千余名妇产科同仁的到来,会场内座无虚席,很多没有座位的医生都到会场外看现场转播,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学术华筵。
会场内座无虚席
会场外认真听讲的学员
宫颈癌防治概况专场精彩报告
郎景和院士:宫颈癌防治中的精细筛查分层管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院士对《宫颈癌防治中的精细筛查分层管理》做精彩报告。郎教授介绍,宫颈癌是HPV感染发生的偶然事件,却具有必然性,几乎在所有的宫颈癌病理样本中均能找到HPV。宫颈癌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癌症。郎教授重点讲解了三点:1.高危型HPV检测结合细胞学是精准的子宫颈癌筛查手段;2.HPV16、18基因分型有助于高风险人群的风险分层管理;3.检测在中国子宫颈癌筛查中的重要位置。郎教授强调要建立适宜的筛查方案,并启动适合中国农村的宫颈癌筛查研究方案,拥有好的公众教育,好的预防,好的筛查,好的治疗,相信宫颈癌是可以防治、治疗、治愈,甚至是可以消灭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郎景和院士
Dr.DaronGaleFerris:ASCCP简介及经验分享
美国乔治亚医学院妇科肿瘤预防中心的DaronGaleFerris教授在介绍《ASCCP简介及经验分享》之前,首先列举了一些中国宫颈癌的现状,每年约有,例宫颈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28%,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小于35岁,每年约30,例患者死于宫颈癌,这是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故成立中国的CSCCP势在必行。年,美国率先成立了ASCCP,工作目标在于通过对下生殖道疾病研究、预防、诊断和管理等活动来提高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及患者的预后。Ferris教授还对ASCCP的架构如教育课程、教材、考试、实践指南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美国乔治亚摄*大学癌症中心的DaronGaleFerris教授
Dr.RSankaranarayanan:全球宫颈癌筛查情况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的RSankaranarayanan(以下称Sankar教授)教授介绍了《全球宫颈癌筛查情况》。Sankar教授指出,目前,欠发达国家仍然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并通过南非、亚洲、非洲和发达国家的宫颈癌发病趋势图,展示了不同地区宫颈癌发病趋势间存在的差异。Sankar教授强调,发展中国家要根据各国自己的目标人群,匹配相应的资源,如筛查方法、筛查频率、分流与诊断、治疗、随访、评估项目影响以及质量保证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本国的资源,更好的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和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的RSankaranarayanan教授
乔友林教授:世界和中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点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肿瘤研究所的乔友林教授介绍了《世界和中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点》。乔教授通过大量的数据对比图表生动的展示了国内外的宫颈癌流行病学特点,并做出总结:1.中国妇女宫颈癌近10年来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危险度比值比(OR)高达,而持续感染的相对危险度(RR)高达。归因危险百分比超过99%;HPV阴性者几乎不会发生宫颈癌;3.高危HPV感染在中国妇女中较常见,约为15%;4.一项中国长达11年队列研究显示,HPV感染和新发CIN病变密切相关;5.HPV预防性疫苗研发已获成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癌症疫苗,子宫颈癌可能成为人类通过注射疫苗、筛查和早诊早治来全面预防以致消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肿瘤研究所乔友林教授
魏丽惠教授:宫颈癌的筛查防治策略探讨
医院魏丽惠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宫颈癌的筛查防治策略探讨》。魏教授以病例的形式向我们阐述了我国当前宫颈癌的现状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的方法。魏教授介绍到,HPV16、18的检测可评估HPV感染的近期和远期风险,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医生可以据此判断是否应立即给予临床处理。魏教授还提出,结合我国的现状,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还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筛查策略。尤其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预防和控制系统,结合宫颈癌筛查和人类乳头状瘤病*疫苗的接种,来减少中国女性宫颈癌的负担。中国宫颈癌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医院魏丽惠教授
马丁教授:宫颈癌防治新探索
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的增加,宫颈癌也逐渐已成为威胁我国妇女生命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武汉医院的马丁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宫颈癌防治新探索》。马教授通过大量图表和文献数据的对比,展示了宫颈癌流行病学的特征、宫颈癌的防治、筛查和治疗,并强调HPV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病因,已被许多国家列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常规筛查指标,HPV分型的检测对宫颈癌筛查及治疗有深远的意义。
武汉医院马丁教授
王临虹教授:中国宫颈癌防控体系研究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临虹教授详细对《中国宫颈癌防控体系研究》进行详细报告。王教授在报告中指出,我国国家主导型的宫颈癌防控体系逐渐形成,宫颈癌防控措施也在不断丰富完善,社会参与和多部门协作的氛围正在形成。但是,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覆盖范围小、地区发展不均衡,现有宫颈癌防控体系与我国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不相适应,所以,我国宫颈癌防控体系的发展亟需国家制定相应的立法以保障宫颈癌防控工作的进行,进一步加强机构人员的能力,并建设统一、共享的信息管理系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临虹教授
陈嘉伦教授:HKSCCP的发展历程
香港大学妇产科、HKSCCP现任主席陈嘉伦教授主讲了《HKSCCP的发展历程》。年,香港成立了香港阴道镜及子宫颈病理学会(HKSCCP),其宗旨是促进学会成员、不同组织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阴道镜及子宫颈病理信息的交换。该学会致力于:1.研究、评估并提供用于诊治女性下生殖道癌前病变或恶性疾患的指导;2.推动宫颈癌前病变及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3.促进阴道镜及宫颈病理方面的培训和教学;4.提高公众意识和对宫颈癌筛查的认知。陈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学会的首要任务是建立网站,举办教育研讨会和开发一个阴道镜数据库。
香港大学妇产科、HKSCCP现任主席陈嘉伦教授
延伸阅读
年5月21日,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举行了成立大会,同时收到了来自重量级人物——BSCCP前任主席、现任主席、候任主席和两个创始人的签名,这也体现了国际上对中国CSCCP成立的祝贺和认可。
会场花絮抢先看
发布时间:年05月27日点击数:次
——热烈祝贺“第一届CSCCP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圆满落幕!
年5月24日,“第一届CSCCP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会议邀请到了该领域WHO的相关官员,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澳门地区的顶级专家,以及中国大陆包括郎景和院士在内的顶级专家,可谓“专家云集、盛况空前”!
本届大会吸引了千余名代表,学术亮点颇多,紧张的学术交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讨论与争议,大会历时三天,共进行了“宫颈癌防治概况”、“宫颈癌筛查与疫苗预防”、“阴道镜专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分子、细胞、组织病理学”、“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五大专场的学术交流。中国妇产科网小编为您撷取了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专场的学术报告,精彩内容,敬请围观!
精彩学术报告
曹泽毅教授: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
子宫颈癌的末日已经开始到来!这将是人类通过多种方法来全面预防和根除的第一个恶性肿瘤。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前任主任委员、国际妇科肿瘤协会会员曹泽毅教授为大家分享《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目前我国宫颈癌的死亡率较高,尤其在中西部地区。曹教授首先就子宫颈癌的发病原因及其年轻化的趋势做了详细分析,随后对当前宫颈癌的复发情况做了进一步说明,他讲到,30%的浸润性宫颈癌初次治疗后在两年内会复发,复发性宫颈癌的早期确诊有很大的困难,且多数已经经历了手术和足量的放化疗,不能再次接受放化疗,只有选择再次手术治疗。曹教授强调,要加强对宫颈癌的预防,进行大规模人群定期筛查及HPV疫苗接种。同时呼吁广大的女性朋友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重视保护自身免疫力,远离癌症!
颜婉嫦教授:年轻女性的经活检证实为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处理
亚太生殖道感染和肿瘤协会(AOGIN)前主席、香港大学妇产科学系的颜婉嫦教授报告了《年轻女性的经活检证实为高级别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的处理》。颜教授介绍,宫颈环形切除术是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治疗时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案,但此术式极易出现术中和术后出血、感染、宫颈狭窄、宫颈变形、宫颈机能不全等并发症,其中最让人担忧的是对年轻女性将来的怀孕是否有影响。颜教授指出,通过对1例宫颈环形切除术后的妊娠病例评估,结果发现仅2例围产儿死亡,严重与极度严重的早产及低出生体重现象在冷刀锥切术后和电热疗法治疗后比较常见,但在环形切除术后却很少见。
张廷彰教授:PAX1基因甲基化在子宫颈癌筛查与治疗后随访的应用
近年来大量医学研究表明,DNA异常甲基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癌变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台湾长庚大学医学院的张廷彰教授为大家分享了《PAX1基因甲基化在子宫颈癌筛查与治疗后随访的应用》。他谈到,根据国际多项研究证实,PAX1甲基化基因在宫颈癌变的发生机制中起到潜在的抑癌作用,所以重度癌前病变或宫颈癌患者其局部区域的配对盒家族基因1(PAX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CpG岛(CpGisland)甲基化程度会异常升高,因此可能会引发细胞内基因表现失衡,导致细胞癌变。此甲基化造成体细胞基因重大改变可做为目前TCT与HPV结果的癌化转变监测。
陈汶教授:HPVDNA、mRN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病机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的陈汶教授为大家做了《HPVDNA、mRN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病机理》的精彩报告。通过大量图表及数据对比的形式,陈教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HPVDNA,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以及不同宫颈病变程度人群中HPVDNA、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HPVmRNA的表达量与HPVDNA含量正相关;2.HPVE6癌蛋白的表达量随着HPVDNA含量增加呈上升趋势;3.无论何种HPVDNA表达状况,mRNA阳性人群中E6癌蛋白的阳性率均高于mRNA阴性人群。
结论二:1.HPVDNA、mRNA和E6蛋白的表达水平和阳性率随病变程度增加呈上升趋势;2.高HPV病*载量妇女患CIN2+的风险远高于HPVDNA阴性者;E6癌蛋白阳性者也有比阴性者更高的患CIN2+的风险。
刘继红教授:ASCCP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刘继红教授就《ASCCP宫颈癌筛查指南》为大家做了精彩而详细的解读。刘教授指出,最佳策略及指南制定的原则是最大化筛查获益,最小化筛查的潜在危害,并分别从基于年龄的筛查策略、异常筛查结果的处理策略以及HPV筛查指南等方面对ASCCP宫颈癌筛查指南进行解读。刘教授强调,年龄在21-29的岁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单独细胞学筛查,不应用HPV检测筛查;年龄在30-65岁的女性,首选每5年进行一次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但是对与30-65岁的女性,目前指南仍不推荐采用单独HPV检测来代替5年1次的联合筛查。ASCCP宫颈癌筛查指南是以年龄为基础的,不同的年龄段应采用不同的筛查方法。
郭红燕教授: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分析
医院的郭红燕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分析》。郭教授主要就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她指出,对于宫颈癌来说,淋巴结的术前诊断非常重要,会影响到进一步的治疗选择,另外,早期宫颈癌也会有淋巴结转移的问题,宫颈癌期别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通过表格数据对比的形式,郭教授向大家分析了CT、MRI及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并指出CT与MRI诊断依赖淋巴结的大小,PET/CT诊断依赖病变区域的高代谢摄取,代谢的改变应明显早于病变区域结构和形态的改变,淋巴结高代谢摄取的改变与体积增大间并不一致。PET/CT对淋巴结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MRI,但其早期宫颈癌淋巴结检出率却很低,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更有价值。郭教授强调,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除了肿瘤大小、宫颈间质侵润深度等外,多点病灶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值得我们重视。
吴小华教授:广泛宫颈切除术在肿瘤直径≥2cm的IB1期宫颈癌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估?
上海医院的吴小华教授做了一篇题为《广泛宫颈切除术在肿瘤直径≥2cm的IB1期宫颈癌应用中的安全性评估?》的精彩报告。吴教授在报告中为大家介绍了“复旦标准”,他强调复旦标准的好处就是扩大了受孕人群,在45岁以下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36.87%的患者可以做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并从中获益。NCCN指南已明确指出,对于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相关内容,但IB1期是比较有争议的,且肿瘤2cm,复发率是很高的,若肿瘤介于2-4cm之间,是否可以做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通过翔实的病例、文献以及图表数据对比,吴教授为大家分析和证明了:广泛宫颈切除术在肿瘤直径≥2cm的IB1期宫颈癌应用中是安全的。
王泽华教授: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热点问题
自年首例腹腔镜广泛子宫切除术及盆腹腔淋巴结切除术被报道以来,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迅速发展,尤其在治疗宫颈癌方面取得了快速进展,降低了创伤性,但是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仍存在问题。医院的王泽华教授就《宫颈癌的腹腔镜手术热点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讨论。王教授对迄今所发表的腹腔镜和经腹行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对比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整理,并分享了医院纳入了例腹腔镜病例(不包括新辅助化疗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相比,2种术式治疗的患者预后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腹腔镜患者并发症发病率较低。旺王教授最后强调,有助于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才是最好的,应鼓励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早期宫颈癌。
以下为医院教授们的精彩演讲
王建六教授: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范围的思考
王建六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范围的思考》。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手术范围,应考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如手术治疗后能够获得长期生存,15年生存率达90%,甚至“治愈”。但是,早期宫颈癌手术无论肿瘤大小、有无高危因素都一律采用III型子宫切除+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的这种“一刀切”模式,从而导致术后并发症居高不下。所以,临床医生应建立更为优化的治疗模式,在不影响肿瘤治疗效果的前提下,通过评估宫颈癌患者的病情进行优化分层治疗,保留功能,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崔恒教授:肿瘤生殖学及宫颈癌治疗中生理和生育功能保护问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加入到肿瘤生物学的行列,自觉用肿瘤生殖学的研究成果指导临床,对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治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中华妇科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崔恒教授与大家探讨了肿瘤生殖学,以及宫颈癌治疗中生理和生育功能保护的问题。崔教授介绍,手术、化疗、放疗或联合应用,均可损害患者生育功能,引起闭经、卵巢早衰,或丧失生理和生育功能。目前只能根据癌症患者的病情,有条件的保留生育功能,与肿瘤生殖学的终极目标——只要患者需要,临床就可以提供生育的可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境界。他最后提到,随着肿瘤生殖学的不断进展,特别是卵巢冷冻移植、子宫移植等相关理论和技术的逐渐成熟、完善,宫颈癌治愈后,仍可生育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
王悦教授: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
王悦教授为大家带来了《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的报告。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体检的普及及患者就诊意识的提高,许多宫颈癌得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随着宫颈癌的发病逐步年轻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越来越多;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越来越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约25%的宫颈癌患者40岁,早期淋巴转移几率不高,预后较好是宫颈癌的特点,此外,其自然生长及扩散特点是局部浸润,垂直扩散到宫体仅见于晚期。因此,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宫体相对安全。王教授还对宫颈锥切术、广泛性子宫颈切除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切除范围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宫颈癌的卵巢保留,王教授总结说,鳞癌的卵巢转移率1%,因此,早期鳞癌患者术中可常规保留双侧卵巢。腺癌的卵巢转移率约10%,早期腺癌患者常规考虑切除双侧卵巢。
李小平教授:宫颈癌的化疗治疗进展
化疗新药不断出现,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化疗在宫颈癌作用发生变化”。宫颈癌的治疗模式由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无用治疗模式逐渐转变为手术、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李小平教授报告了《宫颈癌的化疗治疗进展》。目前化疗已成为宫颈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如手术或放疗前的新辅助化疗;与手术或放疗联合是治疗局部性晚期病变的主要辅助手段;参与晚期或复发宫颈癌主要姑息治疗方法。早期宫颈癌多中心放化疗研究显示,IB期宫颈癌放化疗的GOG研究结果显示,同步放化疗可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的生存情况;晚期宫颈癌或复发癌治疗取决于原发治疗措施、复发部位、无疾病间隔、患者状态以及治疗可能的获益。同时应重视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及其疗效评价:药物反应率,无疾病生存期,总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闭幕式
魏丽惠教授对本次学习班进行总结发言:继世界41个国家成立了相应组织之后,年5月21日,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成立,这是中国自己的CSCCP,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CSCCP平台是一个由妇产科医生、病理科医生、流行病医生,以及基础研究的学者组成的综合性的平台,目的在于帮助大家交流,更好的进行中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本次大会最大的收获是提高了理论问题,开拓了思路,要尽快推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宫颈癌“早诊早治”的筛查方案,要脚踏实地的把中国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做好!
会场精彩花絮
魏丽惠教授
曹泽毅教授
张廷彰教授
讨论现场
讨论现场
魏丽惠教授(右)、曹泽毅教授(左)
颜婉嫦教授(左)、刘继红教授(右)
张廷彰教授(左)、崔恒教授(右)
专家讨论
AlbertSinger(左)、刘继红教授(右)
曹泽毅教授(左)、吴小华教授(右)
王锦詠教授(左)、陈嘉伦教授(右)
专家讨论
专家合影
专家合影
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
合影
新闻报道-3(摘自妇产科在线)汇聚学术精粹,共铸学科未来,第一届CSCCP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学术集锦发布时间:-5-25点击数:次
5月23~24日,第一届CSCCP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子宫颈癌前病变及子宫颈癌热点研讨会继续在浓郁的学术氛围中进行。
JeromeL.Belinson教授
国际预防肿瘤学创始人之一,国际预防肿瘤组织(POI)主席,来自凯斯西储大学勒纳医学院克利夫兰诊所外科的JeromeL.Belinson教授给大家带来了名为《阴道镜:随时间推移和数据的累积,到了改变的时候吗?》的讲座。Belinson教授在讲座中强调正确的诊断是通过多点活检来达到的,即使很小的阴道镜下无法检测到的病变也很重要(通过p16和HPV16检查)。他相信,曾经在年发表的POI微小活检方案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易教易学的检查方案,使得每个人(不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阴道镜专家。最后Belinson教授还引用了年德国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MaxPlanck的名言来结束演讲,“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不是通过让反对者信服,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的最终死去,熟悉他的新一代成长起来。”
王建六教授
医院王建六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范围的思考》。他首先提出了NCCN指南-IA1和NCCN指南-IA2期首次治疗用以指导我们的诊治规范,以及对于手术范围和方法的思考。接下来王教授还讲述了筋膜外子宫切除术,其中重点提到的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以及其相应的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之后王教授又提出了几个针对手术存在的问题:早期患者是否存在过度医疗?保留功能治疗的可行性怎样?长期生存甚至“治愈”者,生活治疗如何?回归社会情况如何?等。最后,王教授还细致讲解了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以及应探索的手术方式。低危型:保留生育功能者以宫颈锥切或宫颈切除+淋巴结切除术;不保留生育者以筋膜外子宫切除术(Q-M分类法A型)+淋巴结切除术。中危型:保留生育以NACT后行宫颈锥切或宫颈切除+淋巴结切除术;不保留生育行II型(Q-M分类法C1型)+淋巴结切除术。
隋龙教授
隋龙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不满意(不充分)阴道镜图像相关临床问题及其对策》。他首先谈到的是宫颈SCJ和TZ的形成,这里他列举了阴道镜检查的重要性和新三阶梯流程(细胞学+HPV-DNA;阴道镜;病理)。接下来隋教授重点讲解了不满意阴道镜检查的概念:指无法观察到完整转化区、大约见于10-20%的阴道镜检查。如果必要这些患者通常需要宫颈锥切术对宫颈进行综合评价;有时不仅仅包括转化区,病灶无法完全暴露等情形也属于不满意阴道镜检查。他同时还提到了常见的不满意/不充分阴道镜图像的情况以及阴道镜诊断HSIL、AIS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后隋教授总结道:1.阴道镜可以识别、定位和界定宫颈、阴道和外阴癌前病变并指导活检;2.SCJ和移行带识别和分类,ECC合理应用,有助于提高HSIL检出率;3.CIN治疗前应行阴道镜检查评估、定位;4.阴道镜医生定期技术培训、理论知识更新是保证阴道镜质控的有效途径。
钱德英教授
医院的钱德英教授做了名为“宫颈腺上皮病变的阴道镜诊断要点和难点”的讲座。钱教授从宫颈腺上皮病变的临床特点、阴道镜特征、鉴别诊断和临床处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于能否对宫颈腺上皮病变进行早期筛查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仍然需要筛查,注意取材方法”的临床对策。钱教授通过结合临床病例和镜下图片,形象的展示了腺上皮内病变的病理表现和特征,她强调,宫颈腺上皮病变虽然发生率较低,但危险性较高,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广泛重视。钱德英教授诙谐幽默的讲授风格令在场学者耳目一新。
罗新教授
在专题研讨会阶段,医院妇产科的罗新教授做了名为“宫颈病变筛查分流过程中HPV清除的疗效及临床价值”的专题报告。罗教授从宫颈癌的疾病特点出发,介绍了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状况,详细讲解了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并阐述了HPV筛查的发展历程。他在分析我国宫颈癌筛查和诊断现状时指出,我国的筛查工作目前存在推广普及度低、相关技术不成熟、病理医生缺乏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罗新教授对于清除感染HPV的临床意义进行了着重分析。
曹泽毅教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曹泽毅教授在名为“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的讲座中阐述了宫颈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状况。他强调,宫颈癌在发展中国家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偏高,尽管医学界对宫颈癌的病因病理方面研究较为深入透彻,但这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曹教授分析了宫颈癌年轻化比例升高的原因以及疫苗预防HPV感染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出通过观察宫颈癌病灶变化来准确判断临床分期,并对术前辅助化疗的意义做了分析。
郭红燕教授
医院妇科的郭红燕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分析”。她首先提到的是淋巴结转移与妇科肿瘤、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期淋巴结转移的特征与预后。之后,郭教授还列举了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项目:--B超、--CT、--磁共振MRI、--PET/CT以及磁共振DWIvsPET/CT。紧接着郭教授还讲解了宫颈癌淋巴结和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的治疗选择;局部晚期盆腔淋巴结转移治疗。最后,郭红燕教授借助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具体阐述了早期宫颈癌(IBI)淋巴结转移临床特征分析,她分别具体讲述了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脉管受累(LVSI)、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宫旁受累、切缘阳性以及SCCAg水平。
李小平教授
医院妇产科的李小平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宫颈癌化学治疗进展》。他首先概括了宫颈癌的治疗模式,他说宫颈癌在女性常见肿瘤中处于第二位,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目前治疗模式发生了改变,现在是“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无用治疗模式”以及“手术,放疗及化疗综合治疗模式”。紧接着李教授又对宫颈癌的化疗模式做了讲解,它分为新辅助化疗、序贯放化疗、单纯化疗和同步放疗+巩固化疗。之后他又分别介绍了早/晚期复发宫颈癌放化疗,姑息性化疗,以及妊娠合并特殊情况化疗等。最后,李小平教授总结到:治疗模式多元化,但应规范化放化疗综合治疗;化疗方案多样化,但应个体化以铂为基础+/—泰素;化疗副反应众多,但应人性化预防为主。
此次会议依然精彩不断,欢迎各位妇产科同道积极踊跃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