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产生、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且检测方法简单、无创、经济,目前不仅用于胃癌等消化道肿瘤的筛查,且对于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
-----胃癌常用血液肿瘤标志物及其意义-----
临床上常用于胃癌的血液肿瘤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血清糖链抗原(CA)、CA72-4、CA、甲胎蛋白(AFP)等。
CEA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一般存在于3~6个月的正常胎儿消化道上皮细胞中,胚胎后期及胎儿出生后便逐渐消失,至人体出现肿瘤时重新出现,是一种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如胃癌、结肠癌、胰腺癌等,但其在胃癌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相对较差(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9.0%~56.1%和20.0%~92.0%),且由于CEA的多克隆抗体可能与检测样本中一些无关抗原相结合,故有些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肝胆疾病等也可出现假阳性。CA是细胞膜上的大分子糖蛋白,为一系列肿瘤相关抗原如CA、CA等。其中CA72-4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优于其他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达31.4%~84.2%,特异性达92.0%~95.9%,且胃癌术后CA72-4可迅速降至正常,复发时则有70%患者又再次升高。AFP是胚胎时期肝细胞合成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中明显升高。在胃肝样腺癌患者中也可升高,临床上胃癌患者如有AFP的升高提示其病理类型可能为肝样腺癌。
联合检测多种标志物如CEA、CA72-4、CA可进一步提高胃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提倡在临床上联合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使各种指标优势叠加,提高胃癌诊断的准确率。
------血液肿瘤标志物与临床病理学
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很多研究证实肿瘤标志物与胃癌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学参数如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转移部位等相关。如CEA阳性可能提示不良的预后、胃壁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朱昱冰等表明CEA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无淋巴结转移患者CEA阳性率为22.9%,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CEA阳性率高达43.5%(P=0.)。有研究表明术前CEA阳性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分期明显相关,且CEA阳性患者生存期较阴性者明显缩短。CA72-4、CA的水平随胃癌分期递增而升高,Ⅲ-Ⅳ期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而在胃癌肝转移组升高最显著,并且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生存率和预后密切相关。CA原本作为妇科肿瘤特异性较强的肿瘤标志物,但近些年来我们发现它的升高与胃癌腹膜转移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CA对胃癌腹膜转移诊断的敏感性为38.6%,特异性为98.4%,准确性高达91.5%,而通过CT或超声来诊断胃癌腹膜转移的敏感性仅17%,因此,临床上对于CA增高的胃癌患者,应高度怀疑有无腹膜转移的存在,这可能会影响到患者整个的治疗策略,此外,CA也预示患者预后不良且生物行为差。总之,血液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是胃癌的晚期事件,意味着可能肿瘤负荷大、分期较晚、存在淋巴结转移、腹膜转移等,并且预后较差。
----围手术期观察血液肿瘤标志物的意义----
对于术前血液肿瘤标志物升高的患者,行根治术后肿瘤标志物一般在1月内降至正常,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仍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研究发现术后标志物的水平可预测术后复发。KIM等研究表明,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术后CEA、CA和CA72-4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分别为40.0%、5.6%和2.8%,但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CEA、CA和CA72-4预测复发的敏感性分别为%、68.2%和51.3%。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早期胃癌,术后CEA增高是复发独立预测因子,而对于进展期胃癌,年龄>60岁、Ⅲ期和术后CEA增高、CA72-4增高均为复发独立预测因子。由此看来,术后肿瘤标志物仍增高的患者不能除外手术未能达到R0切除,或有潜在的转移灶,需密切观察。
在胃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随访工作中,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非常重要,特备是术前升高者,术后再次升高有意义。复发的患者血液肿瘤标志物增高的时间通常早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并早于影像学发现平均约2~3个月,从而有利于临床及时处理。
------晚期胃癌血液肿瘤标志物
与化疗疗效相关性------
对于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目前通用的化疗疗效评价方法是在影像学检查基础上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计算,肿瘤标志物并不能作为判效标准,但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也能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于缺乏可测量病灶的患者如仅有腹膜转移、骨转移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胃癌患者化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与疗效相关性的研究较少,但其他肿瘤有此方面的报道,如郑航等分析了50例应用FOLFIRI方案化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结果发现RR组(CR+PR)患者CEA、CA和TPS水平化疗后显著降低(P<0.05),其中TPS降低最早,CEA则在治疗6~8周才出现变化,肿瘤标志物评价与临床疗效评效一致性较好,总符合率高达85.9%。这提示在患者化疗过程中可根据肿瘤标志物的情况预测化疗疗效,今后可在胃癌中行相关研究对此结论进一步加以证实。
需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化疗后肿瘤标志物升高者均为疾病进展,因为在晚期肿瘤患者中存在化疗诱导的肿瘤标志物一过性升高的现象,定义为化疗后CEA/CA较基线数值升高>20%,紧接着较基线下降>20%,这种现象提示化疗有效,而并非肿瘤进展。很多肿瘤如胃癌、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均可见到化疗诱导的肿瘤标志物一过性升高的现象,发生率分别为肺癌14%、胃癌10%、结肠癌7.6%、直肠癌10%、乳腺癌13%。Kim等的研究发现,在化疗有效的晚期胃癌患者中,化疗初始阶段存在CEA、CA的一过性升高,CEA一过性升高比例为18%,平均达峰时间为2.8周,平均回落时间为9.1周,CA一过性升高的比例为18%,平均达峰时间为2.3周,平均回落时间为7.1周。目前这种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有以下两种可能:①化疗药物诱导肿瘤细胞CEA表达的升高。②肿瘤细胞溶解导致大量肿瘤标志物的释放。基于此,在化疗初始阶段,不能仅凭肿瘤标志物的升高断定化疗无效,而应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
------问题及展望------
医院对血液肿瘤标志物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只把目光局限在影像检查上,很多患者在术前、术后和化疗过程中均未密切监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情况,从而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或治疗疗效,或多或少延误了治疗。因此建议临床医师提高对肿瘤标志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