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女孩子一般到了11~13岁的时候就会来月经,这是青春期开始的标志。月经是女性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月经的产生是子宫内膜随着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带来的结果。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月经也将悄然离去,月经的离开又被称为绝经期,这是每位中年女性必须经历的生理过程。
女性出现绝经后,是代表迈入生理上的另一个阶段,出现绝经后子宫慢慢开始衰老,新陈代谢缓慢,是女性进行更年期的一种代谢标志。
01先知月经
月经是由于卵巢发生周期性的内分泌不平衡,使雌激素、孕激素在短期内发生了升高,从而引起了子宫内膜出现增厚的现象。
当雌激素、孕激素逐渐下降,子宫内膜因失去性激素的支撑就会出现脱落的现象。在脱落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毛细血管出血的现象,血液与脱落的上表皮细胞混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月经。
正常的月经周期一般是21-35天,平均是28天,每次月经来潮持续的时间称之为经期,通常是2-8日,平均是4-6日。
经期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不正常的,大部分都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导致的,医院检查后调理。
来月经通常没有排毒的作用。经血通常包括75%的动脉血和25%左右的静脉血,以及不到1%的子宫内膜碎片、坏死炎症因子和细菌,不含有毒成分。
人体主要通过肝脏中的各种酶来解毒,月经通常是一种生理现象,没有排毒的作用。
女性从月经来临到绝经,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这是由女性体内的生物钟来控制的。女性年龄的逐渐增大,其生育能力在达到峰值后便慢慢减退。
而很多人都不了解,女性这一生所孕育的卵子是有限的。正常的女性一生中大概要排个左右的卵子,所以整个月经期结束的离开时候也就是停经。
就是卵巢不排卵了就会出现停经,这也就是绝经。提议平常少吃生冷刺激的食品,按时作息,防止过分劳累,注重部分卫生,防止精力压力过大。
02女性绝经前的五个迹象:
1.月经紊乱
这种变化是一定会出现的正常生理现象,主要是发生在绝经过渡时期。在绝经过渡期患者,常常会发生月经周期改变以及不规则出血症状。
有一部分女性会突然的停经,但多数是绝经前有一段时间长短不等的不规律出血症状,而且其月经周期长短也不一样。
2.潮热出汗
这是绝经期女性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在70%~80%,表现为阵阵发热。自胸部开始,涌向头颈部,甚至波及全身,突发性出汗、头晕、心悸和乏力。
潮热症状的出现,常是卵巢功能减退的征兆,预示着卵巢功能下降,多数与月经变化同步,每个女性的波动程度不同。
3.皮肤出现变化
女性朋友即将迎来绝经期,皮肤也会因此出现变化,皮肤变得干燥,松弛,下垂,失去光泽,眼角的细纹也会逐渐加深。
这是随着年纪的增长,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胶原蛋白流失,引起的皮肤变化,身材也会变得臃肿发胖。
4.暴躁易怒
女性快要绝经的时候,雌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内分泌也会出现紊乱的问题,女性的情绪波动会越来越大。
本来一个女性很温柔脾气也很好,结果这段时间却突然很暴躁。比较焦虑多疑,出现了一些反常情绪,多半是快要绝经了。
5.心悸
其实女性心悸和年龄段有一定关系,当女性进入43岁后,如果经常心悸,或者心脏出现不规律跳动,那你一定要提高警惕了。
因为这种心悸和心脏健康没有关系,只是受体内激素影响,有时一天要发作2~3次,所以这个时候女性要考虑自己是否要绝经。
03女性最佳的“绝经期”被公布,妇科主任:越接近这个年龄越是健康
医生:不低于40岁都属于正常的临床表现,45~55岁之间。
根据相关统计表示,我国女性的绝经时间到多数都会在40岁至55岁左右。农村女性的绝经年龄是51岁左右,城市女性的绝经年龄是53岁左右。
这是由于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身体当中卵泡分泌雌性激素的含量逐渐走向下坡路。当卵泡逐渐用完的时候,也就代表着女性即将要进入绝经这道门槛了。
如果女性在40岁前月经就好长时间没有来,有快要绝经的症状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及早的检查和调节,以免过早的绝经。
绝经太早不好,绝经太晚也不好,如果女性过了55岁还迟迟没有绝经的症状,也是有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出血导致的,也需要及早的检查下。
04延伸:女性绝经后如何调理身体?
一、饮食调理
平时要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可以多吃豆制品和含钙高的食物。因进入绝经期卵巢出现衰退,功能上会下降激素水平降低,多吃豆制品可以保养卵巢,比如黑豆、豆浆等。
含钙高的食物,比如鸡蛋、牛奶、鸡汤、鱼汤等。由于动物蛋白及大豆蛋白中含有一定的雌激素,所以绝经后的女性可以多吃动物蛋白及豆类食物来补充雌激素。
二、生活护理
女性要避免长时间久坐,注意锻炼,可适当进行瑜伽、游泳、慢跑、跳舞等运动,以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绝经之后是女性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期,因此要注意定期的体检,以预防宫颈癌和乳腺癌。
女性在绝经后要选择合适自己的内衣,缓解乳房的压力。并且要保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三、心理调节
可以多听听舒缓的音乐,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平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情绪波动过大。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这一生必经的阶段,保持心理的健康。
做好适当的心理调适,也可适当培养其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的愉快。最重要是要把控好自己的情绪,要学会在逆境中安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