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奈儿抢先降价 揭秘:其他奢侈品牌为何疑虑重重?
What shall we do?这是香奈儿降价后,各大奢侈品牌面临的共同问题。像CHANEL那样降价?他们仿佛看到上亿欧元的利润面临风险。
长期以来,奢侈品牌们对价差奉行鸵鸟*策,得过且过。很显然,价差摧毁了奢侈品的精致、高级感;在像素低下的图片里,在代购水客皱皱巴巴的提包里, 品牌价值 被伤害;当环球旅行的中国人在国外发现自己喜欢的品牌,挂着打折的标签,他们惊讶乃至愤怒
CHANEL此举一出,把压力推向同行 是时候作出抉择了。 别人调价要三年,CHANEL一调到底。店铺排长队,媒体蜂拥而至,造成 井喷 。等别家反应过来,大减价也没人关心,那边CHANEL已经 落袋为安 了。 一位跨国时尚品牌前中国高管说。在他看来,CHANEL的做法可以用 精明 二字来形容。
他觉得当下最痛苦的是LV、GUCCI、PRADA们,眼睁睁地看着隔壁店铺排长队,自家门可罗雀。
THE BEST,OR NOTHING,在奢侈品调价这件事上不妨套用成:THE FIRST,OR NOTHING 那种叫作 先驱 的勋章已经被CHANEL一扫而空,跟随者做梦也赚不到那么多眼球。现在他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了长远的生意,要不要跟着去调价?
但那些奢侈品行业的高管、经理人首先提出了疑问:中国区降价了,要不要补偿上个月买单的顾客?我们一直说自己的腕表可以保值,降价了,又该如何向客人解释?现在最大的难题是中国市场客人少了,客人不来,根本原因是什么?降价就能解决?中国降价,销量上去,国外涨价,销量下跌,总量上我们会不会亏钱?几年之后是赚还是赔
产品价位不同、中国市场占比不同、公司结构不同、对中国市场遇冷的分析不同 找不到一个标准答案,他们疑虑重重。
奢侈品牌远涉重洋,戴着贵族的梦幻光环而来。在中国,他们却如履薄冰,占不到什么便宜。
他们从海关开始忍受时间和手续的煎熬;想找个店铺,要在泥潭般的潜规则里浮沉;要忍受公众 暴利 的冷眼;被山寨得体无完肤
在中国东北,有一个奢侈品牌被馅饼砸中,他叫D G 有些东北顾客感到,腰带上出现这两个大大的字母,等于鲜明地昭示了这人是真正的 大哥 (DaGe)。
一位富裕家庭的年轻女性收到先生送的一只LV钱包,她面露难色,因为中国民间认为红色 破财 ,而这只LV钱包的内衬,正是鲜艳的猩红。
两年前,BOTTEGA VENATA给自己起了新的中文名字 葆蝶家 ,希望改变在中国名称错误、混乱的局面,把传播规范起来。可新名字一公布,瞬间被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淹没 谐音:包跌价。
在中国,你可能莫名奇妙地火了,但这是小概率事件,你也可能不幸遭殃,因为一些让你完全摸不着头脑的原因。在中国做决定,局面可能滑向你意想不到的方向,更别提全面减价这么大的事了。
CHANEL调价,说成功为时尚早。所以,在中国市场闯荡多年的奢侈品牌们,当下仍然害怕做决定。不过,在CHANEL之后,已经有多位业界领袖表明了态度。
百达翡丽十分干脆,抛出了与CHANEL相似的调价计划,精确到各个大区:美国下调7%;中国下调18%;欧元区升7%;瑞士下降5% 从这些 零碎 的数据不难看出,百达翡丽的这一决策不仅仅是想出来的,更是 算 出来的,是对各项因素深思熟虑后,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请注意百达翡丽与CHANEL背景上惊人的相似。百达翡丽的拥有者是斯登家族,他们不是创始人,但他们酷爱在 传承 这一理念上做文章。
似乎,家族企业更不能忍受价差,保护品牌价值的意愿更强烈,凡事为子孙后代着想。另外,未上市的私人公司对这么大的事执行起来更少阻碍,更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