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认为合理用药关键看医生 患者并没有主动权_深圳新闻_最全最迅速的深圳资讯—深圳新闻
日前在儿童医院,前来输液的婴幼儿排起了长龙,随着最近冷暖天气变化反复,白昼温差大,许多小儿都出现了感冒等症状。(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 赵鸿飞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一用药原则再次成为关注热点。
市民认为输液是常态
注意到,在这十大安全用药信息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用药时“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很多市民却反映,输液已经成为了常态。
昨天下午,在儿童医院看到,输液区挤满了打吊针的小患者。随后走访了市人民医院、北大深圳医院以及部分社康中心等,情况大都差不多。据了解,近日深圳气温变化较大,感冒发烧患者较平时增多,输液的患者也比平时多了起来。在福田一家社康中心输液的温先生告诉,最近感冒了,年底的工作任务还很重,所以他选择静脉输液来早点康复。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杨先生告诉,小的时候感冒严重了才打针,可现在感冒发烧输液似乎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
有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大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据了解,去年我市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数为5663份。其中,因静脉给药途径发生不良反应的占76%。其中,儿童因静脉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共1045例,占儿童用药总数的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