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指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甚至剧痛晕厥,影响正常工作及生活的疾病。痛经是临床常见病,亦称“经行腹痛”。
有关痛经的记载,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指出瘀血内阻而致经行不畅,少腹胀痛,1个月后周期性再出现的痛经特点,并用活血化瘀的土瓜根散治疗。《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首立“月水来腹痛候”,认为“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其经血虚,受风冷,故月水将来之际,血气动于风冷,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为研究本病的病因病机奠定了理论基础。《妇人大全良方》认为痛经有因于寒者,有气郁者,有血结者,病因不同,治法各异,所创良方温经汤治疗实寒有瘀之痛经至今常用。《景岳全书·妇人规》有云:“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或因寒滞,或因血滞,或因气滞,或因热滞;虚者有因血虚,有因气虚。然实痛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痛者,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详细归纳了本病的常见病因,且提出了根据疼痛时间、性
质、程度辨虚实的见解,对后世临证颇有启迪。其后《傅青主女科》
《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进一步补充了肝郁化火、寒湿、肝肾亏损为患的病因病机,以及宣郁通经汤、温脐化湿汤、调肝汤、当归建中汤等治疗方药。
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伴随月经周期而发作,表现为小腹疼痛,或伴腰骶酸痛。故本节所述痛经应具备此特征。至于异位妊娠破裂、先兆流产,或卵巢囊肿蒂扭转等病证导致的下腹痛,均不属于本病范畴,在诊断痛经时应进行鉴别。
西医学原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或宫颈狭窄等引起的继发性痛经可参照本病辨证治疗。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