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浙江多名国家工美大师收徒半年秀成果笑赞后继有人
TUhjnbcbe - 2020/6/30 11:00:00
白癜风食疗方法

浙江多名国家工美大师收徒半年秀成果 笑赞后继有人


自2012年9月,浙江5位国家级工美大师面向两岸三地公开招收“关门弟子”,至今已近一年。14日,在走访期间,陶瓷大师嵇锡贵与萧山花边大师赵锡祥自豪地秀出了爱徒们的作品,笑赞传统技艺后继有人。


  陶瓷大师盼徒成材爱徒得奖回报恩师


  73岁的嵇锡贵生于浙江湖州,与其夫郭琳山皆为中国著名陶瓷艺术家。1975年,嵇锡贵参与了中南海用瓷的设计制作,作品曾多次获国际、国家级大奖,展销日本、新加坡、美国,中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其代表作有《青花斗彩牡丹瓶》、《山果》等。


  当天,走进嵇老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内的工作室,柜上台前成列了几十件瓷艺作品,除了复古的花瓶、花盘外,不乏抽象新奇的后现代捏塑,让人眼前一亮。细看下,每件瓷器技法精湛、外形绚丽,亦是叹为观止。


  问及出处,嵇锡贵骄傲地说,“这些都是我的学生们做的!”


  据嵇锡贵介绍,2012年的收徒活动中,有5名报名者经过层层严选,最终从75人中脱颖而出,被她纳入麾下,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传统瓷艺尤其是越窑瓷的创作。


  “陶瓷工艺有很多种,例如大家熟悉的青花、斗彩、刻盘等。”嵇锡贵说,“我会倾囊相授,让学生们掌握瓷艺72道全套工序。”


  毕业于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甄景虎,在拜嵇老为师前,已有10余年的制瓷功底,大家都叫他一声“师哥”。


  甄景虎告诉,现代陶艺科班出身的自己对传统陶瓷技艺有着浓郁的兴趣。“通过向嵇老师学习,我希望能加深对传统技艺的认识,并将其与现代陶艺结合,把中国陶瓷艺术的博大精深更好的传承下去。”


  截至目前,甄景虎和另4位同窗共创作了不下百件瓷器作品,其中5件还分获2013年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展的金奖和银奖,初出茅庐便战绩斐然。


  花边大师欲让市场“检验”带徒成果


  虽然尚未有学生完成手绣作品,但“萧山花边”大师赵锡祥“润物细无声”的传授方式依然博得了学生们的好评。


  “萧山花边”亦称“萧山万缕丝”,是浙江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因产于杭州萧山而得名。据介绍,萧山花边是直接用线编结挑绣花边,在欧洲中世纪民间刺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抽纱刺绣,传入中国后迅速与民间抽纱技艺交融,在花边工艺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具有繁琐精美、立体感强、艺术与商业用途相结合等特点。


  1972年,为迎接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来杭,赵锡祥设计了大型《西湖风景》窗帘,随行来访的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赞其是“世界花边之冠”。


  在赵锡祥看来,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是学习花边技艺的重中之重。


  为此,他给学生们制定了阶段性的学习进度。到8月底,学生们将完成第一阶段的“打版”、“机器制作”等学习内容,并在9月初开始进入“手工制作”学习阶段,预计耗时1年。


  从花边中的“轻工”、“镶边”到“彩挑链”、“绚带花边”,赵老不但要求学生透析技艺原理,还要掌握针法的合理应用。


  赵锡祥坦言,萧山花边的生产力近年来大量萎缩,这项传统工艺面临着“本土断层”的危险。“再生产低档的日用品显然没有出路,必须要开发高档艺术欣赏摆件的市场。”


  因而,在传授制作技艺的过程中,赵锡祥不忘教导他们分辨原料、搭配包装甚至工厂管理。


  在向展示学生自己设计的花边图稿时,赵锡祥表示,自己不会去“定位”任何一个学生的未来,而是交由市场来“检验”。


  采访中,嵇锡贵与赵锡祥两位大师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后继有人”。从大师们的笑容中,看到了自豪与欣慰。


  据悉,2012年9月18日,在杭州推行的“工艺和民间艺术薪火计划”上,赵锡祥(萧山花边)、王文瑛(机绣)、嵇锡贵(陶瓷)、陈水琴(手绣)、朱柄仁(铜雕)等5位国家级工美大师共同面向两岸三地招徒,并力争5至8年时间内培养出10名以上工艺美术行业的高端人才。


  了解到,大师们平均年龄在70岁以上,这亦是他们最后一次招收徒弟。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多名国家工美大师收徒半年秀成果笑赞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