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囊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脐针全息图注解 [复制链接]

1#

上图为医者看病人的肚脐方位

一、黑色小人为洛书针法,主要治疗痛症。方法是:针尖对准疼痛部位进针,脐针称为“打枪”

二、蓝色圈为后天八卦图,主治脏腑疾病。三、四局针法主要治疗各类皮肤病,也能治疗其他疾病,关键是要根据病情自己灵活运用。如:银屑病在手三阳的,用木局治疗,以此类推。脐针非常神奇,根据肚脐八卦脏腑定位,融入十二经脉,十二地支,根据病症设计进针方位,没有酸麻胀的感觉,而且安全神效。对内科、手术康复、妇科、眼科、精神科、男科、痛症、肿瘤、等等都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脐针的定位进针原则:


  脐针的操作技术,定位是关键,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治病的效果,其原则如下:


  寻找压痛点:


  一般约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病人可以在脐壁、脐谷、脐蕊处寻找到十分敏感的压痛点。越是急性病,压痛点越明显。只要用探针找到这个压痛点,往往一针即可见效。


  寻找皮下结节法:


  许多慢性病人因长期患病,在脐部相应的体表投影区产生了一些皮下结节,与皮肤同色,质硬,活动度差,大小如同小米粒大小,按之有疼痛,但可忍受。如发现结节后,不必针刺,可让病人用手指按压,每日数次。经数周按压后结节会自然消失,疾病也就治愈了。


  

洛书全息进针法:


  在临床上遇到运动系统疾病、急性病可按脐洛书全息律寻找压痛点。如左肩疼痛取脐左上相应的左肩部位,右腰扭伤取脐右下相应的右腰部位,然后进针。


  脐八卦全息进针法:


  在临床上遇到脏腑疾病、一般慢性病(未找到结节者)可按脐八卦全息律,在其脏腑对应的脐部位置进针,或根据疾病的性质,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进针。脐八卦全息律是脐针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


  

脐针临床治疗原则:


  治疗顺序:


  脐针在临床治疗中,其顺序是先取症状、次取系统、再取疾病。其意思是,在治疗中脐针的定位进针首先对病人最感痛苦的症状,比如急性腰扭伤,应先予以止痛。许多疾病往往因症状解除了,疾病也随之消失。其次寻找疾病所属的系统,根据该系统在脐八卦全息律的对应关系,进行定位进针。比如,支气管炎伴咳嗽、咳痰,应属呼吸系统,我们取脐八卦全息的兑位(主呼吸系统),往往收到不错的疗效。有些疾病已非常明确,我们可根据该病的全息定位,直接予以治疗。比如肝炎或胆囊炎,可取其对应的震位或巽位进针。


  手法原则:


  “进针必有方向,下针须含补泻”。因为脐针治疗并非传统针刺学的定点治疗(多直刺),而是定位治疗(以脐蕊为中心,呈放射性地向外斜刺或横刺),在脐针的进针中带有明显的方位性,而这个方位的选择应该是脐针疗法的灵*。有了方位,也就有了补泻。根据病情,采用五行生克制化法“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然,临床上也采用手法补泻。


  脐针的基础知识脐针治疗的注意事项:


  禁忌症:


  小儿及妊娠妇女不宜脐针治疗。对大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多脏器衰竭、脑卒中、急性传染病、癌症晚期、恶液质、低蛋白水肿、血友病等及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烧烫伤、骨折、挤压综合征,因直接有生命危险,不应考虑。


  

脐诊法简介:


  脐全息是脐针疗法的三大理论基石之一,她不仅可以用于临床治疗,也可用于诊断疾病,笔者称其为脐诊法。这个脐诊不同于近代名医朱莘农先生的脐诊。以手掌鱼际按切病人的脐部,一如切脉之举,按、推、寻,作轻、重、浅、深之按切,以体会脐动脉之动势。而齐氏脐诊则以观察病人脐部的皮肤色泽、脐孔大小、脐部外形、脐蕊皱折等来判断病人的先天禀赋、疾病发生、转归与预后等。简言之,朱氏脐诊重在切按,为中医四诊中的切诊,而齐氏脐诊重在观看,属中医四诊的望诊。


  脐部粗看似乎每人没有什么区别,其实千变万化,千姿百态,几乎很少有人相同。脐眼的大小、脐孔的深浅、脐蕊的高低、脐壁有无倾斜都不尽相同,观脐诊病就是看脐部的这些变化来诊断疾病。


  正常人的脐孔直径约0.8-1.5厘米,如果直径超过2.0厘米,我们称为大脐眼。直径小于0.5厘米我们称为小脐眼。脐眼的大小一般来讲取决于胎儿时期与母体相连接的脐带的粗细,脐带越粗,一般脐眼越大,子体先天足,个体强壮。反之脐眼越小,先天禀赋不足,个体胤弱。俗话说“脐大容杏,不富也贵”,说明了脐大的人身体健康容易在事业上获得成功。所以来讲看病人的脐眼大小可基本判定他的先天禀赋及身体素质如何。


  脐孔的深浅取决于皮下脂肪的多少,皮下脂肪越厚,则脐孔越深,这说明其营养状态好。皮下脂肪越薄,脐孔越浅,营养较少。如脐孔过深提示营养过剩,则应考虑脂肪肝、老板综合症、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冠心病、糖尿病、痛风等。


  形状:


  圆形:


  脐圆而下半部丰厚朝上,提示血压正常,内脏健康,肾功能强,精力充沛,为男性最佳脐形。


  椭圆:


  脐形椭圆为女性最佳,提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


  凸形:


  脐外凸较少者多见婴幼儿,或见极少运动内脏张力减弱,内脏器官下垂。脐外凸较多者多见有严重水肿,卵巢囊肿。也是喘胀的险候,预兆肺、肾之气将绝。另外脐外凸应与脐疝鉴别。


  凹形:


  脐陷于大腹是脾肾大虚之凶兆,多见于久泄、元气将脱,或见于暴吐之后。脐突然下陷为正虚邪闭的凶兆,多见于小儿瘟疫染身、*邪内逼之证,病情险恶,预后不佳。


  浅小形:


  此形人不论男女身体较弱,内分泌功能不正常,经常感到全身乏力,此为先天不足,后天气虚。此外提示精神神经系统脆弱,受刺激易诱发精神障碍。这类人易激动,有歇斯底里倾向。


  闭合形:


  脐眼与脐孔密闭,形成一个闭合性腔隙,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原因是皮下脂肪松弛,提示卵巢功能减弱。


  移位


  脐位上移:


  脐向上延长成三角形为气滞、气逆的反应,临床上为肺、胃之气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或肝气郁滞之象。或提示胃、胆囊、胰腺有病。或腹内有较大的肿瘤,因瘤体的位置牵拉引起脐位上移。


  脐位下移:


  多为肾虚、中气不足、内脏下垂、子宫脱出及脱肛。


  脐位右移:


  多为气虚,可见于高血压、左侧肢体瘫痪。并提示易患肝炎、十二指肠溃疡。


  脐位左移:


  多为血虚,见于各种贫血、寄生虫病人及右侧肢体瘫痪。也提示肠胃不佳、肠粘连、便秘。


  色泽


  脐部色泽的改变可提示机体内脏的病理变化,色泽又分全脐色和局部色两种,全脐色较易判定,而局部色则需根据脐八卦全息来判定相因的内脏器官的功能状态。


  白:


  提示机能低下。全脐色白多反映肺气虚、心阳不足、血虚,常与脐凹陷、少腹凉并存。局部色白则反映相应脏器的机能低下。


  赤:


  提示热*内蕴。全脐色赤多反映心火重,或心火下移小肠,热积腹中,*溢于脐。可见口渴、便秘、心烦等症状。局部色赤为相应脏器的急性炎症。


  黑:


  预示病症凶险。全脐色黑为暴病将卒的恶兆和久病生机将绝之征,常与呼吸急促、神识昏迷等危象并存。脐周出现对称性黑色素沉着,并有角质增生应注意消化系统肿瘤,尤其是胃癌。


  *:


  提示湿热之邪内蕴或过食肥甘所致。临床可见痞满纳呆、大便不爽,可有高血脂、高血黏度、高血压等征状。


  青:


  内有寒积、水饮或风寒内伏。如局部色青则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欠佳,或见痛证。


  紫:


  为内有瘀积之色,也可见腹内或盆腔内肿瘤,常伴有脐部瘀斑。


  附属物


  体毛:


  脐周有毛并与会阴相连提示精力旺盛,性欲强。如突生体毛并累及颜面和全身则应注意体内癌症。


  血管:


  脐周静脉曲张提示肝硬化门脉高压,常合有脐周色泽暗黑。


  角化:


  脐周皮肤局部点状角化提示相应脏器有结石存在的可能。


  分泌物:


  脐孔有油性分泌物提示过食油腻。


  脐孔虽小,却能窥探全身的健康与否。在脐诊中应该注意光线的变化,必要时还须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另外,腹部暴露要有一定的范围,最好上达肋缘,下抵髂前上棘,以便观察。望脐断病是一种技术,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总结,逐渐提高。

夏氏脐诊盘龙针治疗妇科病及疑难病特效治疗

1月10日---1月13日长沙

1、子宫肌瘤无痛特效治疗术:分型分治,采用针灸疗法,不手术,无痛苦,快者一个月经周期排出肌瘤,慢者几个月经周期肌瘤消失,几乎%治愈(B超检查肌瘤完全消失),不易复发。

2、八髎单针新刺法,以简就繁,疗效更佳、更安全,无痛苦,特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卵巢囊肿、宫颈纳氏囊肿、乳腺癌、子宫癌、宫颈癌等。

3、夏氏脐针八卦针法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乳腺炎、宫寒、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常见病和疑难病,疗效立竿见影。

4、传授夏氏盘龙针法、补血针、补气针法、化瘤针法及各种肿瘤、疑难杂证如帕金森、胆囊息肉、结石、面肌痉挛等的特效治疗技术。

5、传授祖传绝活——夏氏脐诊。脐为先天,是身体内脏疾病在身体的外在表现最明显、最先出现的部位,远远高于手诊和面诊,所以脐诊对于早期诊断及预后的判断至关重要。

6、现场展示通过观脐来预测未来疾病与人生命运的绝技。

费用: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