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一位朋友见面的时候,看到他走路一瘸一拐的,就问他是不是脚扭伤了。
他愁眉苦脸地说:「不是扭伤,去医院拍了片,也没有发现明显的骨刺,但就是脚后跟这里痛!唉,现在走路都困难。」
他把鞋子脱了给我看下他的脚,确实,脚后跟不红不肿,也没发现明显异常,但根据他的描述——久站、久行后都会感到左侧足跟痛,休息后能缓解,但运动后会加重,反复发作非常烦人,还经常感到腰膝酸软、没劲乏力。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他眼圈浮肿发黑、舌淡苔白,于是我和他说:「你这个莫名其妙的足跟痛,很可能是肾虚引起的啊!」
「肾虚?脚后跟和肾还有关系?」他有点懵。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和我的这位朋友一样惊讶?常常足后跟疼痛,原来竟是肾出问题了?该怎么样改善?
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肾和脚后跟的关系。
脚跟连着肾从经络循行路线来看,肾经循行经过足跟,所以,当肾的精气亏损,不能充养于足跟,就会出现足跟痛,正如《灵枢·经脉篇》里提出的:「是主肾所生病者……足下热而痛。」足少阴肾经起于足,那些脚后跟经常莫名疼痛的朋友,大多数是因为肾气虚了。一般来说,肾虚引起的足跟痛有以下几个特征:以单足或双足足跟痛为主要症状外表不红不肿常发作于长时间站立、行走之后伴有腰痛、怕冷、精神萎靡不振、眩晕等其他肾虚症状
免费艾灸课▼识别进群
.艾灸改善足跟痛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功能非常多。如果肾出问题了,对身体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如果你也出现足跟痛的问题,别不当一回事,赶紧调理,越拖越痛不说,还可能产生更多不适!改善足跟痛,中医多从肾论治,艾灸利用艾火对穴位的温热刺激,气温而血行,使血脉和利而筋肉滋荣,能发挥温通经络、补虚助阳、散寒止痛的作用,故临床多采用艾灸的方法改善足跟痛。具体艾灸部位:阿是穴(即疼痛处)、昆仑穴、太溪穴、涌泉穴。《备急千金要方》指出:「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足跟疼痛取阿是穴灸之,有直达病所之功。昆仑穴位于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古文献有记载:「踝跟骨痛灸昆仑。」即此穴是调理脚踝、脚跟部位疼痛的的效穴。(昆仑穴)太溪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它是肾经的原穴,是汇聚肾经元气的「溪流」,经常艾灸太溪穴可以使人肾精充足、精神充沛、腰膝壮实、行走有力。(太溪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内经》对涌泉穴做了很精辟的总结:「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涌泉穴是补肾壮阳的要穴,灸之具有强筋壮骨的作用。(涌泉穴)通过艾灸,一方面可以通经活络,另一方面可以为足部补足气血,还能调理肾虚症状。当足部气血充足了、经络通畅了、肾虚症状改善了,足跟痛等不适自然就得到极大的缓解。
免费针灸课▼识别进群
.在艾灸调理期间,足跟疼痛的患者还要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平时外出应选择合适的鞋子,尽量不要穿薄底布鞋和高跟鞋;用泡脚来改善足部气血循环对缓解足跟痛也有一定好处,要用稍微热一点的水来泡,可以在水里加点艾叶或者陈醋,泡的时间要超过10分钟;每天晨起用手扳脚趾来抻抻足底的筋,或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在饮食上,黑色独入肾经,食用黑色食品,能够益肾强肾,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枣等,适当多吃一些对补肾强筋也有帮助。下一篇:刮这里49下,全身湿气都排空!
识别